步入4月,我市暴风雷电天气进入多发时期。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作为省三大雷暴中心之一的阳江,年雷暴日平均达到92天,并集中在4至9月。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可人们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仍十分薄弱。
乡村房屋极少有防雷装置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2013年我市发生了多例雷灾,而且多发生在3至7月。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城市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农村里更容易造成的是生命的消失,我市城乡雷击伤亡人员比例悬殊,可达1∶9。
“与其说农村更易遭遇雷击,不如说是空旷地带遭遇雷击的可能性更大。”该负责人解释说,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建筑物也多有防雷措施,所以市民在室外活动过程中,可受周围防雷装置、措施的保护。
而农村地形复杂,旷野多,站立的人很容易成为高而孤立的雷击目标,就好比在田野里供休息的凉亭、草棚、水车棚等容易遭受雷击的事故一样。另外,乡村房屋几乎没有安装任何有效的雷电防护装置,也是造成雷击伤亡者人数多的重要原因。
切记“三避一躲”防雷击
据了解,人被雷打到的机率非常小,然而致死率却极高。因此,除了给房屋安装避雷设施确保电器安全外,市民也要切记“三避一躲”防雷击法,即避高、避水、避金属,采取正确方法到安全处躲避。
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建议,倘若雷暴发生时市民处于室内,应及时关闭门窗,最好停止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并让这些设备不要靠近外墙。另外,市民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不要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煤气管等,更应该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若在户外遇雷电,不要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也不要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及铁路轨道附近。“打雷时避雨切忌狂奔,更不能撑伞。”该负责人说,打雷时不要站在山顶和建筑物顶部,不要靠近孤立的烟囱和大树,不要骑摩托车、自行车。最好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舱内。
站在高山、空旷平台地方的市民,如果感觉到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人体的征兆。市民应立即除去身上的金属物,马上蹲下,身体前倾,双手抱膝,曲成一团,切勿平躺在地上。
抢救伤者要争分夺秒
“不少市民误以为,被雷击中的人体身上还会残留电,而不敢去触摸伤者,导致抢救时间被拖延。”该负责人解释说,雷电在击中人体时会通过人体导入大地,因此雷击受伤者身上不带电,可安全接触,人们应争分夺秒展开抢救。
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然后,对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同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伤者仰卧在木板等硬物上,对伤者进行心脏按压,并迅速通知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对被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工作,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长达1到2天才能使伤者脱离生命危险,因此不可半途而废。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