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凝聚共识以“以海兴市”统领各项工作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高鹏飞 吴 德 时间:2018-04-11 10:35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市第七次党代会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的战略部署。在实践中,阳西县坚持以“以海兴市”统领谋划各项工作,在全县上下凝聚了奋力推进“以海兴市”战略的强大思想共识,推动了海洋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海兴市”战略成为阳西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017年,阳西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新上项目、新投产项目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统筹海陆优势,临港工业实现新发展

  阳西统筹海陆优势,临海经济取得新发展。阳西以华厦阳西电厂为龙头,聚焦沿海电力能源产业。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阳西电厂5、6号机组保护性复工。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版块,三峡、粤电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明阳风电项目获得核准。这些项目的上马投产后,“十三五”期末阳西电力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52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780万千瓦,年产值预计达130多亿元。

  阳西把丰头港片区作为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依托,加快做好实质性大开发的前期工作,推动丰头港与县城的港城一体化发展。阳西立足海陆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年产值3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厨邦、美味源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新奥能源、恒茂包装等上下游企业的延伸和发展,专业园区和食品产业链条加快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初步建立。

  2017年,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投产规上食品产业项目13个,年产值60.78亿元。调味品是阳西食品产业的主打行业,目前已投产和在建的项目投资总额41亿元,产量达225万吨。卡夫亨氏项目的进驻和动工,已呈现出“头羊效应”,带动了一批项目的跟进投资。目前,园区在谈并有望在年内促成落地的项目7个,投资额43亿元,将新增127万吨产能。未来,阳西将形成352万吨调味品生产基地,远远超过目前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佛山高明(年产量203万吨)。

  扩能提质延链,海洋渔业取得新成果

  阳西用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海洋渔业特色经济产业,以“扩能”“提质”与“延链”为三大抓手,稳步、全面推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并取得成效。据了解,在扩能方面,阳西着力稳步推进渔港升级改造和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大力发展钢质渔船,全县钢质渔船已达361艘、功率达11.39万千瓦,分别占全市的45%、45.5%。

  在提质方面,阳西大力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全县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增至8个,大型养殖场达163家。同时,阳西瞄准远洋捕捞业,积极拓展深远海捕捞作业能力,组建了一批性能优越的钢壳渔船赴南沙渔场生产。此外,阳西着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农海产品物流体系,延伸海洋渔业产业链条。顺欣等龙头企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粤西国际农海港、新供销天润粮食储备加工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

  据统计,2017年阳西全县渔业总产量达53.10万吨、总产值为59.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5%和3.8%。阳西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90亿元,水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

  产城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形成

  阳西县坚持“旅游引领下的城镇化建设”,并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滨海公路和“一港一路一桥”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推动县城扩容提质,精心筹划经营城市。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前三期开发建设聚焦实现良性循环,县城市政道路和旧城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325国道新过境公路、高铁站连接线等交通路网加快完善,以“三创”工作提升县城品质,实现“环境升级、资产升值”,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6.5平方公里扩展至19.4平方公里。

  以沙扒旅游强镇建设为龙头带动重点圩镇建设,推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阳西大力推进东湖旅游景区、沙扒月亮湾等旅游项目建设,带动上洋河北渔村、西荔王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等特色滨海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滨海旅游、特色民俗节庆活动活跃开展,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阳西全县共接待游客2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逾23亿元,分别增长30.7%和37.5%。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