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2010年第一季度阳江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本站 时间:2010-04-12 16:07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出口财政和税收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20%。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GDP 109.4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升2.3个百分点,经济开局明显趋好,发展态势基本保持在上升通道。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工业保持较高增速,滨海电力贡献最大。13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从注册类型来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提高11.1个百分点、56.1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从前50名重点企业来看,其增速高达30.1%,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22.6%,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之所以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得益阳西滨海电力的投产,其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情况表

(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1207005

19.6

298409

22.6

 

46368

-7.7

7878

33.5

江城区

216437

17.7

58190

17.1

高新区

113479

16.0

11396

27.3

海陵区

14901

-6.3

2410

-5.8

阳西县

112770

58.0

36281

76.4

阳东县

410474

21.4

111452

21.0

阳春市

292576

16.8

68076

16.8

(二)投资增长持续强势,规模项目拉力明显。13月,完成全社会投资41.1亿元,同比增长32.8%,基本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从城乡看,城镇投资34.2亿元, 增长42.3%;农村投资6.9亿元,下降1.2%。从房地产业看,投资达8.7亿元,增长99.1%;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0.1%20.4%。从项目看,13月投入最大的9个项目完成投资额达13.7亿元, 增长119.0%,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3.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2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3月投资情况表

(市、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城镇投资(万元)

农村投资(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410792

32.8

341594

42.3

69198

-1.2

  

131910

40.1

131910

40.1

 

 

 江城区

38222

30.2

27075

91.9

11147

-26.9

 高新区

11923

919.1

11923

919.1

 

 

 海陵区

31009

19.6

18590

25.8

12419

11.5

 阳西县

56401

22.1

44544

17.8

11857

41.3

 阳东县

62129

26.4

50430

44.3

11699

-17.8

 阳春市

79198

25.1

58378

38.0

20820

-1.0

(三)消费市场持续畅旺,大宗商品支撑较大。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同比增长14.9%(由于国家统计局对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目前增长率同以往存在不可比因素)。从我市商品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购销活跃表明我市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活跃势头。近几年,我市汽车拥有量年均增速达38%,今年13月,全市汽车入户也增长18.0%从分行业看,批发业14.4亿元,增长17.6%;零售业64.8亿元,增长13.9%;住宿业零售额0.8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6.8亿元,增长18.8%从城乡看,农村实现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4.9%;城镇实现零售额71.9亿元,增长14.9%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表

县(市、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同比增长(%

全市

86.8

14.9

江城区

33.0

15.6

海陵区

2.8

16.0

阳东县

10.4

14.9

阳西县

9.8

15.3

阳春市

30.7

13.8

(四)财政收入增势强劲,税收收入大幅攀升。13,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33.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0.4亿元,增长41.0%,比去年同期提高53.7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3月财政、税收情况表

(市、区)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税收总收入(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48789

33.7

74006

41.0

  

16594

49.7

27804

37.2

 江城区

4518

9.7

7471

18.8

 高新区

1055

17.0

2241

-10.5

 海陵区

2875

51.2

2206

90.7

 阳西县

3678

34.9

5552

45.6

 阳东县

11644

32.0

15326

64.2

 阳春市

8425

22.4

13406

33.3

(五)居民消费价格趋涨,食品价格上扬明显。13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1.9%。在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油类、菜类价格分别上涨2.7%37.8%,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1.1个百分点和30.3个百分点。肉类价格下降6.9%,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食品类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2%

(六)金融形势保持稳健,中长信贷快速增加。三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99.8亿元,同比增长18.2%,储蓄存款344.7亿元,增长14.8%;人民币贷款余额246.5亿元,增长44.0%,比上年同期提高21.4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同比下降54.0%,中长期贷款增长115.0%

(七)外贸出口快速回升,利用外资高速增长13月,全市出口总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7个百分点,其中占出口总额6成多的私营企业增长49.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19万美元,仅增长29.6%。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3月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表

(市、区)

 实际利用外资(万元)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5019

29.6

 江城区

0

 高新区

1796

-15.2

 海陵区

48

4.3

 阳西县

150

200.0

 阳东县

479

21.3

 阳春市

1542

450.7

注:本表数据为初步数,未经省确认。

二、存在问题

从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看,前3个月,全市经济总体承接了去年企稳向好逐步回升的态势,持续增长的基础也在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实现良好的开局。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目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高是相对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今年前3个月的增幅,同时,当前制约阳江经济乘势而上快速增长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工业持续增长存在隐忧。目前,占全市GDP比重达36%的工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今年13月工业的增速主要靠去年9月投产的阳西滨海电力的拉动,如果剔除该企业新增产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仅有14.2%。而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以往一些推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行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快速成长的趋势有所弱化,个别行业甚至出现逐年回落趋势;二是从去年以来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受原材料上涨、工资报酬看涨、用工紧缺等原因的影响,有订单也不敢大批量去接,只是分月、分季小批量接单;三是因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结构、把握机遇转型升级,造成个别企业倒闭、停产。去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0家,但停产注销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609家减少至604家。

(二)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缺乏后续项目推动。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全市一些重点项目由于征地跟不上、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而出现开工难、进度慢的情况。从三大产业投资看:13,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亿元,同比下降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8亿元,下降32.5%。目前投入达亿元以上的开工项目只有3个,比去年减少2个。初步测算,全市2010年要完成预期目标须投入293亿元,而重点项目2010年安排投资为112亿元,占全市293亿元的38.2%,份额相对偏小,缺乏强劲的拉动力。同时,实质性项目储备不足,缺乏后劲。而随着核电投资逐步转入设备购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会有所弱化。

(三)农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农业是一个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比如,今年阳春马水桔因春节前的寒冷天气影响而导致迟熟,销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30%;又如,畜牧业也因“疫病”的影响而出现生猪出栏下降存栏上升的问题。阳江属沿海地区,今年夏种一旦受到较大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袭击,也有可能出现减产,总的来说,农业生产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四)商品房销售对经济拉动作用出现明显弱化趋势。近几年来,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8%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今年一季度,地产开发尽管投入较大,但销售面积仅增长10.1%(主要原因是碧桂园等8家规模较大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已告一段落,比去年大幅减少),再加上用来推算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速由于核算方法改变,全国统一为5%,拉动作用难以提高。此外受国家紧缩银根、地根等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难以保持高增长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全市GDP较快增长。

(五)出口恢复性增长力度减弱。13月我市出口总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增幅39.6个百分点少25.2个百分点。12月我市出口额较大的五金刀剪业仅增长1.6%

(六)县(市、区)经济增长泛力,发展也不平衡。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县(市、区)未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013月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情况表

(市、区)

201013月同比增速(%

GDP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税收收入

实际利用

外资

阳江市

11.9

22.6

32.8

33.7

41.0

29.6

  江城区

11.5

17.1

30.2

9.7

18.8

 高新区

8.7

27.3

919.1

17.0

-10.5

-15.2

  海陵区

9.2

-5.8

19.6

51.2

90.7

4.3

  阳西县

16.2

76.4

22.1

34.9

45.6

200.0

  阳东县

12.1

21.0

26.4

32.0

64.2

21.3

  阳春市

10.8

16.8

25.1

22.4

33.3

450.7

注:实际利用外资为初步数,未经省确认。

、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旧脆弱,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已出现企稳乃至回暖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经济正在复苏,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9%。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受损严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失业率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是漫长和不稳定的,同时不排除中途会有所反复。
   从国内环境看: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调整结构和处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但部分政策可能作出动态微调,以推动经济由政策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的转变,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重大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全省情况看:2009年广东经济不断回升,并转入稳健增长通道,为2010年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发掘粤东西北地区后发优势,将为广东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全市情况看:展望全年走势,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进一步好转,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有望进一步回升,总体经济将延续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四、几点建议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我市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要乘势而上明显超过预期目标则还须突出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是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动力,目前我市正处在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扩张,是促进经济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决定因素。一要加大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是后金融危机阶段,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应对风险能力脆弱,必须加强引导和指导,做好服务。如利用政府资源搞好技术培训,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等。二要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融资难和投入不足是企业和一个地区发展的瓶颈。要有重点地培育龙头企业,争取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同时千方百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二是加快入园投资项目建设。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注重效果。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三要做好规划布局,重视项目储备。

三是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加快城镇化发展既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城镇化发展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及管理。

四是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决定。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范围非常广泛,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做大做强产业基础,把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我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