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需疲软和内需不足以及缺乏新的支撑亮点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我市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不尽理想,同比出现较大回落趋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明显放缓。一季度我市GDP为192.12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7%。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62.8%和27.7%,分别拉动GDP增长0.7、4.7和2.1
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大。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2.27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6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40.41亿元,增长10.4%;轻工业41.86亿元,增长8.7%;民营工业49.57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4.53亿元,增长8.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6个百分点。
(三)投资延续平稳增长态势。1-3月,全市完成投资106.13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建安工程完成投资80.81亿元,增长13.5%;工业投资53.05亿元,增长20.5%。从项目看,投资87.8亿元,增长20.5%。从房地产看,投资18.4亿元,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44.5万平方米,下降2.4%。
(四)消费市场增速稳中趋缓。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36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9.37亿元,增长9.3%; 零售业零售额103.67亿元,增长9.9%; 住宿业零售额1.56亿元,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11.76亿元,增长8.2%。从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4.06亿元,增长9.9%;农村零售额32.30亿元,增长8.9%。
(五)财税收入保持良好增长。1-3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4.4%,非税收入增长5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5亿元,增长20.4%,比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6亿元,增长10.3%,比去年提高4.7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23.23亿元,增长14.3%。其中,国税 11.26亿元,增长17.6%;地税11.97亿元,增长11.4 %。
(六)金融存贷市场稳中有降。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51.73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564.87亿元,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七)交通运输增速有所上扬。1-3月,全市交通客货运周转量为38598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8.3%,比今年1-2月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37.6%、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9.6%、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长32.0%。
(八)物价处于温和上涨区间。1-3月,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1.2%,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低1.2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低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自去年以来维持在1.0%~1.5%左右,价格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八大类商品格指数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涨幅最大的衣着类,上涨5.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工业增长缺乏有力支撑。去年在广青和世纪青山两大“镍企”等企业的拉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月均增速达30%以上,在全省居首位。但随着基数的增大,今年我市工业增速将持续出现回落的势头。主要原因:一是截至3月份为止,我市尚未有新投产企业纳入统计;二是我市目前同比减产企业共有66家,约拉低我市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三是今年我市共有上年停产企业21家,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上年停产企业的基数需在当年网报上保留一年,这21家企业因基数问题也拉低我市1-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的发展后劲不足。1-3月,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57个,增长5.6%,其中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仅一家。
(二)房地产销售增速回落明显。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4.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比2013年全年回落42.6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回落的主要原因: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开发新项目,而原有项目在去年春季搞清盘活动时就售罄;部分开发企业的销售高峰期是在去年下半年;还有部分企业的销售因购房者受国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持币观望而转入淡季。
(三)外贸形势不容乐观。2014年1-3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总额3.52亿美元,同比下降21.4%,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8和1.2个百分点。从去年一季度以来,我市外贸出口不甚理想,增速一直徘徊在负数和个位数增长之间。主要原因:从外部因素看,外部需求的疲软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从内部因素看,由于近年来企业的外贸成本不断在增大,我市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减弱。
(四)市场消费增速明显回调。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了3.0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个位数。主要原因:一是自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出台以来,社会上厉行节约理念形成,公务会议大幅压缩,客房入住率降低,给高端住宿餐饮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尽管不少住宿餐饮企业顺应大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采取调整经营策略、压缩经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等应对措施,但目前回暖迹象不甚明显,保持在低位增长。二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4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315元,增长12.1%。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2和4.2个百分点。收入增长缓慢是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原因;三是电子商务对实体店销售造成一定冲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日用品类、服装鞋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受网络购物冲击较大;四是近期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也导致了居民家居、电器等方面的支出减少;五是由于我市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八成五左右,而国家核算制度对各地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统一控制在10%,受此限制,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难以有较快的速度。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从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比较平稳,但完成全年12.5%的经济发展目标压力仍然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强化各级责任,抓住重点亮点,全市二季度乃至全年经济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一)在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上下功夫。经济的发展需要项目投入、企业增资扩产特别是新投产等的支撑,同时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抓项目引进、抓企业投产的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速(GDP增速)主要体现在一些指标增长率的匹配性和协调性,这就需要与GDP核算相关的职能部门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与GDP核算相关的职能部门必须“守土”有责,抓好项目的引进、抓好企业的投产、抓好统计指标的监控与分析等工作。
(二)在工业增量和存量上下功夫。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新投产的阳江核电一号机组、阳江翌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明轩实业有限公司等增量工业企业预计全年产值在25亿左右,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不到10%,支撑力度仍然较弱。这种仅依托外延性投资(增量企业扩充)推动工业增长的路子一旦不能在缺期内招商引资中得到突破,工业快速增长的步伐必然放缓。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推动工业投资,有针对性地加快工业大项目的投资进度,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能投产一批项目,以此形成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存量优势企业加大内涵性投入,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做大总量。只有在增量和存量上“双管齐下”,才能确保我市工业能保持较快发展。
(三)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监管,相关房地产监管部门应发展好总揽总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力度和节奏,加强对房地产工作的引领和综合协调;二是优化房地产开发办事流程,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保证项目开发顺利推进;三是以旅游景区为着力点,在对外宣传上下功夫,多展现我市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空气质量好等优势,促进休闲度假宜居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销售;四是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有关政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四)在培育消费热点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扶持我市一些传统百货、连锁超市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支持小商品市场经营户开展网上销售,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有机接轨;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和完善各项城乡居民增收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活跃城乡两个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城乡消费活力;三是在汽车、家电等原有消费热点逐步降温的情况下,应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关注新型消费方式,培育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较大潜力的新型消费;四是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随着节约消费理念的渐入人心,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健康饮食将是餐饮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大众化餐饮将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五是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阳江休闲、度假,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对消费的带动力。此外,仍要进一步强化“大个体转企业”工作,确保我市限额以上总量所占比重提高。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