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简析
来源:本站 时间:2010-08-02 16:05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全球金融危机正走出低谷的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轨迹又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在这关键的转折阶段,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贯彻中央、省的宏观调控政策,把加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4.7亿元,增长13.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11.2%2.3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增速保持高位,拉动经济增长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 50 %以上,拉动全市GDP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位第四。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情况表

(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2705552

23.5

710710

29.5

 

96582

2.6

18480

3.8

江城区

427632

21.2

112184

22.0

高新区

243648

32.0

31277

35.1

海陵区

33522

-4.5

6007

-4.5

阳西县

245241

33.0

112275

93.3

阳东县

999155

24.1

265953

23.9

阳春市

659772

23.9

168053

23.9

(二)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投资贡献较大。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投资123.2亿元,增长38.2%,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排在全省第二位。从城乡看,城镇投资105.0亿元, 增长44.7%;农村投资18.2亿元,增长9.8%。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达55.7亿元,增长21.6%,房地产业投资达20.8亿元,增长91.0%,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2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6月份投资情况表

(市、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城镇投资(万元)

农村投资(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1231931

38.2

1050310

44.7

181621

9.8

  

358214

48.6

358214

48.8

 

 

 江城区

106326

35.1

91212

98.8

15114

-53.9

 高新区

25474

296.1

25474

296.1

 

 

 海陵区

95932

38.2

58851

44.2

37081

29.7

 阳西县

164117

21.7

140076

14.7

24041

88.4

 阳东县

297619

35.9

261544

59.4

36075

-34.3

 阳春市

184249

30.3

114939

9.1

69310

92.1

(三)消费市场增势平稳,个体经济管理得到加强。16,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亿元,同比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16.7%;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14.5亿元,增长22.4%从城乡看,农村实现零售额42.8亿元,增长15.1%;城镇实现零售额127.7亿元,增长17.8%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近我市组织了工商、人事劳动、统计、税务等部门开展对个体经济专项调查,加强了个体经济的服务、转型、统计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阳江市1-6月各县(市、区)主要指标情况对比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同比增长(%

全市

170.4

17.1

江城区

62.0

17.3

海陵区

7.9

17.4

阳东县

19.6

16.6

阳西县

19.6

21.4

阳春市

61.5

16.9

(四)农业发展持续向好,农村形势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我市农业没碰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生产较为理想。上半年农业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5.5%,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随着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五)财政收入增势强劲,税收收入大幅攀升。1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5.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22.7亿元,增长43.9%,比去年同期提高55.3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见下表:

20101-6月财政、税收情况表

(市、区)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税收总收入(万元)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阳江市

115241

35.1

227230

43.9

  

40436

42.7

86330

54.9

 江城区

10682

22.5

19079

26.1

 高新区

3097

60.7

5091

9.6

 海陵区

5902

67.3

7033

47.2

 阳西县

9027

38.9

17739

51.2

 阳东县

25715

24.3

53002

44.6

 阳春市

20375

30.9

38956

33.3

(六)出口恢复较快,利用外资有所下降16月,全市出口总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0个百分点,其中占出口总额6成多的私营企业增长51.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992万美元,下降9.7%

去年上半年我市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平均增长率只有5.4%,今年16月出口平均增长率达26.2%,提高20.8个百分点,可见我市出口增长恢复较快。

(七)物价通胀预期不大,食品价格上扬明显。1-6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2.3%。在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2%,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油类、菜类价格分别上涨4.2%29.1%,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5.9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肉类价格下降4.5%,回升1.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食品类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5%

二、运行中存在问题

(一)工业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去年9月投产的阳西滨海电力到今年9月份新增对比基数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会减下来,初步测算,将影响全市GDP回调0.7个百分点左右;二是从去年以来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受原材料上涨、工资报酬看涨、用工紧缺等原因的影响,订单相对减少;三是因金融危机影响,以往一些推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行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快速成长的趋势有所弱化,个别行业甚至出现逐年回落趋势;四是国家压缩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宏大钢铁,对下半年工作增长有一定影响。

(二)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缺乏后续推动。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全市一些重点项目由于征地跟不上、资金落实不及时等原因而出现开工难、进度慢的情况。从1-6月投资项目个数看:施工项目个数下降5.6%,本年新开工项目下降13.6%,本年投产项目下降29.7%。实质性项目储备不足,后劲推动力度不明显。随着核电等项目投资逐步转入设备购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会有所弱化。

(三)农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农业是一个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比如,今年阳春马水桔因春节前的寒冷天气影响而导致迟熟,销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30%;又如,畜牧业也因“口蹄疫”的影响而出现生猪出栏下降存栏上升的问题。阳江属沿海地区,今年夏种一旦受到较大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袭击,也有可能出现减产,总的来说,农业生产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四)商品房销售对经济拉动作用出现明显弱化趋势。近几年来,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8%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今年以来,地产开发投资尽管较大,增长达91 .0%,但销售面积仅增长17.4%(主要原因是碧桂园等8家规模较大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基本结束或比去年大幅减少),再加上用来推算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速全国统一为5%,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仅增长6%左右。由于受国家紧缩银根、地根等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难以保持高增长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全市GDP较快增长。

、下半年几点建议

(一)为企业谋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工业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应继续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二)力争招商引资有新突破。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在招商引资中寻求较大的突破。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城关镇、中心镇市政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扫清城镇化发展障得。目前,我市一些城关镇、中心镇用电、用水等设施和环境治理滞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这不但影响了我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也间接影响了我市工业化进程,影响内需的扩大。

(四)进一步明确现代产业主攻方向。当前,我市正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加快现代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投资领域,增强服务业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明确现代支柱产业,奠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攻方向。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