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我市对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8083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是:
我市支持广湛客运专线项目建设,根据《关于开展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项目前期工作的函》(粤发改交通函〔2017〕5105号)批准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前期工作,拟定北线、中线两个走向方案,我市支持中线方案,并建议靠近阳江市区设站点。即是:广州—佛山北—新干线机场—新兴南—阳春东—阳江西—博贺—茂名南—湛江国际机场—湛江,在阳江境内三个站场选址分别靠近阳江市区、阳春城区、阳西城区附近,以便早日实现阳江市区和更多县(市、区)通高铁,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对阳江经济和社会的辐射作用,带动阳江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请求加快推进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项目前期工作,并纳入省铁路“十三五”新开工项目计划,力争年内动工。
一、中线方案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融合发展、促进内陆与沿海区域联动。
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广东省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纳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城市群框架,湛茂阳城镇发展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条发展主轴,将“建设珠三角连接东盟、北部湾城市群连接港澳的陆路大通道”。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阳江与珠中江三市正以此为契机,加强彼此紧密合作,推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加速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阳江与粤港澳大湾区接壤,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中枢位置,中线方案经过阳江,有利于发挥阳江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大城市群融合发展,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向西翼传导,也有利于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沿海经济腹地。同时,中线方案可将我国中部、北部内陆城市经由广州北站枢纽贯通我省南部沿海,促进内陆与沿海联动发展。
二、中线方案将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形成粤北和沿海保护开发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
(一)中线方案有利于推动全省形成粤北保护、两翼开发的发展格局。《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粤北坚持生态优先、东西两翼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既定发展战略。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粤北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筑牢广东生态屏障;支持东西两翼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明确要求推动环珠三角城市对接融入珠三角,推动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建设,建设海洋强省。
(二)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亟需高速铁路的配套和支撑。省政府于2017年10月印发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将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要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枢纽门户和极具魅力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区,以沿海经济的先行发展带动近海内陆和整体经济发展,并提出“以提升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快速通行能力为目标,打造贯穿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通道”。当前,我省正举全省之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并将着重在阳江布局建设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推动海工装备等一批重大产业向阳江及粤西沿海转移,将阳江打造成为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和战略平台。全省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推动沿海经济先行发展,需要布局建设一条贯穿沿海区域的高速铁路;阳江布局建设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打造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更需要一条高速铁路的配套和支撑,以促进产业项目及各类要素资源向阳江转移和集聚,增强阳江作为战略支点的支撑和纽带作用。中线方案经过阳江,将为全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及我市打造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提供十分重要的支撑。
三、从经济发展与铁路运营共赢的层面看,中线方案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高。
(一)我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线方案更有利于达到经济发展与铁路运营双赢的效果。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1409亿,2013-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我市依托海洋港口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沿海临港工业,积极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13.7%和14.9%,高端不锈钢、电力能源、装备制造、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向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迈进。广湛客专选择中线方案,将进一步激发我市发展潜力,带动我市物流、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渔业加速发展。阳江市区站点设置在市中心区域,带动效果将更加明显。
(二)中线方案有利于促进我市工业发展,也可带来商务客源。中线方案阳江市区站点选址周边有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省级工业园区,2017年这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34.06亿元,增长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2%。随着园区工业不断发展,园区将吸引源源不断的外来就业人口,随迁家属也将逐年增加,且园区均采取合作共建模式,与全国各地的商务往来频密,巨大的出行需求将对广湛客专的客流起积极的拉动作用。同时,阳江站打造的高铁商务生活圈,将大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对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口、增强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中线方案有利于拉动我市滨海旅游发展,阳江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将为广湛客专带来大量客源。阳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市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是全省“一核两带三廊五区”旅游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我市拥有海陵岛十里银滩、“南海Ⅰ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角湾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阳西县沿海的月亮湾、沙扒海滨浴场以及阳春市的鹅凰嶂、鸡笼顶、凌霄岩、玉溪三洞等特色风景名胜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2017年我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08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7.61亿元, 2013-2017年年均分别增长13.9%和25.4%,逐年递增的客流可为铁路运营提供充足客源保障。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规划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为我省滨海旅游业打造新亮点。中线方案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北方旅客,到我省沿海城市特别是到我市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人数可望呈几何级数增加,达到带动我市乃至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与铁路运营双赢的效果。同时,阳江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随着阳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口红利持续向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另外,本地居民旺盛的商务、求学、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也将为广湛客专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有利于高铁运营效益的快速提升。
(四)中线方案与阳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衔接,提高广湛客专效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陆海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方式多样、内通外联、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我市仍是省内未通高铁的地级市,缺乏南北走向、与周边城市高速铁路连接的快速通道。广湛客专经过阳江,将填补我市高铁空白,促进完善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湛客专经过阳江市并将市区站点设置在中心城区附近,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新建阳江民用运输机场形成互补,更有利于广湛客专铁路融入我市交通体系,实现机场-高铁-货运铁路的无缝对接,与阳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浑然一体,进而提高广湛客专效用。
四、从全省高铁布局的地区平衡层面看,中线方案更为合理。
广湛客专沿线途经白云机场、规划建设中的佛山高明机场、湛江新机场,广湛客专途经阳江将缓解我市目前往来周边机场耗费时间较长的困境。北线方案不经过我市,南线方案不经过云浮,而选择中线方案则可兼顾阳江、云浮两市。如广湛客专不经过阳江,我市将很难再有机会建设高速铁路,将成为全省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
阳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7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