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8040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阳府函〔2018〕169号)
来源:本站 时间:2018-12-28 10:3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李积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阳江加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的提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80400号提案)收悉。经会省文化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现将办理情况及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阳江依托广东海丝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和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中心

  我市认为提案者提出在海丝馆在建设"一馆两中心"的意见非常必要,既是建馆之初的愿望,也符合现在发展的需要。自建馆开放以来,海丝馆在各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瓶颈,表现为业务用房不足,培训课室缺乏,实验室设备过于简单,科研力量薄弱,没能建设成海丝文化信息中心。据此,建议省政府大力支持海丝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和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中心。通过“两中心”的建设,解决业务用房,特别是库房不足的问题,建设一座集库房、培训、文物保护实验室、海丝文化研究研发中心(含海丝信息数据库)于一体的综合楼。同时,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多渠道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尖端人才,提升海丝馆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利用已有的合作平台,加强科研课题的开展,带动人才的成长,从而提升建设成“一馆两中心”,充分发挥“南海1号”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的独特资源优势作用,全面提高海丝馆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关于支持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全省海洋出水文物

  海丝馆建馆之初就是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内容,命名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以海上丝绸之路命名的博物馆。因此,海丝馆不仅仅是展示“南海I号”保护发掘动态及其出水文物的专题博物馆,更应展示我省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内容。我市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时代,更应该将其做到名符其实,成为集中展示我省乃至全国几千年海丝文化的发展变迁,阐述开放、包容、共享的海丝文化精髓的载体,以更好地服务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建议省政府再次明确作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坚持以“南海1号”古沉船为依托,拓展展示全省海洋历史文化,海丝馆展示规划建设应满足展示全省海洋历史文化的要求,随时承接相关的展示。鉴于目前“南海1号”古沉船文物挖掘尚未结束,文物展示数量少,内容也较单薄,建议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统筹协调省内海洋出水文物到海丝馆展示,并作长远的规划,指导海丝馆规划策划长期展示全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使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名符其实。

  三、关于支持阳江利用“南海I号”及其出水文物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创作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文创开发已是文博单位不能缺少的重要工作,是让文物活起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同意提案者的意见。建议省政府采纳围绕海丝馆馆藏,在海陵岛规划建设海丝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意见。要求海丝馆充分利用“南海I号”出水文物及其文物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是进行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开发,由海丝馆提出建设“南海1号”文化创意园区及开发创意产品,创作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发展规划方案,并逐步实施。鉴于我市高端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少,建议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并组织省内高端文化艺术创作队伍帮助我们,开展有关“南海1号”文化艺术创作,提高创作水平,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关于支持阳江以海丝文化为核心,整合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建设海陵岛“海洋文化综合体”

  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也列入了《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等相关规划,还符合我市海丝文化名城建设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依托已建成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海陵岛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其亦具有很高可行性。建议争取省有关部门的支持,把建设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作为省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感谢您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并请继续关注文化建设和多提宝贵意见。

  

  

阳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3日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