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
根据省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8〕102号)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把海陆丰革命老区等粤东、粤西湾区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拓展范围的建议》(第6570号)、《关于将河源等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建议》(第7916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即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将阳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拓展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腹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较为充分,开发强度大,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环境等的承载压力日益增大,需要向经济腹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已高度城市化,需要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提供原材料、基础件、零配件等产业配套,也需要农产品、劳动力等产品和要素供给。把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纳入大湾区拓展范围,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向外寻求资源、拓展空间。
(二)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两大城市群融合发展。阳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中枢位置,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接腹地、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的延伸区;我市已正式纳入国家北部湾城市群规划,是北部湾城市群连接珠三角的桥头堡和首要门户。把阳江纳入大湾区拓展范围,有利于发挥阳江连接两大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两大城市群融合发展。
(三)有利于辐射带动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振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将对标世界级湾区推进城市群建设,必将对外围形成强大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把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纳入大湾区拓展范围,有利于这些城市更好地承接和吸收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科技、资本、人才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分享大湾区发展建设成果,加快补齐发展要素短板,促进其加快振兴发展步伐,进而推动广东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四)有利于统筹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是我省突出海洋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一心两极双支点”的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把汕尾、阳江打造成为珠三角辐射粤东粤西的战略支点和战略平台。把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纳入大湾区拓展范围,有利于从整体上推进沿海经济带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产业、交通、生态等在沿海区域的发展布局,构建一体、均衡、有序的发展格局。
阳江具备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拓展范围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阳江与粤港澳大湾区直接接壤,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外延伸、拓展、辐射的首要圈层和内环城市,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的中枢连接点,地理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二)发展空间巨大。阳江开发强度相对较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大,城镇化空间较大,拥有较大的后发优势、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是粤港澳大湾区理想的经济腹地。
(三)发展基础日益夯实。阳江的高端不锈钢、电力能源、风电装备、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向50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滨海旅游势头强劲,正成长为沿海临港工业新高地和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具备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北部湾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带来新机遇。国家制定实施北部湾城市群规划,以湛茂阳城镇发展轴为纽带加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互动与融合。广东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要将阳江打造成为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这为我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新机遇。
三、加快推动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把阳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拓展范围,着力从交通、产业、城市群、市场环境、开放合作等方面,加快阳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把阳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北部湾城市群的桥梁纽带。
(一)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北部湾的交通大通道。加快阳江连接东西的高快速铁路、航空、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阳江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加快高快速铁路规划建设。重点加快深茂铁路建设,加快广湛客运专线规划,并向西延展,拉近粤港澳与北部湾的时空距离。二是积极推进阳江机场项目谋划建设。推进阳江合山机场改扩建,建设辐射中南地区的通用航空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通用航空服务;谋划建设阳江民用运输机场,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体系。三是推进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汕湛高速、中山至阳江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广东沿海高速公路南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在建和拟建高速公路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连接,并向西衔接北部湾地区。四是推进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阳江港多个5万吨和10万吨级码头泊位、阳江港航道改造工程等建设,逐步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港港口紧密衔接、互补发展的港航运输体系。
(二)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建设。发挥阳江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分工。一是为大湾区提供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件和原材料。发挥阳江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制造、铸管、五金刀剪等产业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基础配套。二是为大湾区提供充足电力能源供应。发挥阳江推进核电、海上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打造广东(阳江)风电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基地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输出充足、稳定的电力能源。三是建设大湾区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发挥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国家5A级景区、“南海I号”等优势,发展滨海旅游、游艇旅游、山水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共建珠阳港澳海上旅游黄金线路。四是为大湾区提供优质农产品。推进阳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为粤港澳提供充足、优质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供应。五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向阳江等环大湾区城市转移。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次有序向环大湾区城市转移,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落实广东省沿海经济带部署,在阳江谋划布局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集中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三)与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共建湾区城市群。以优化战略布局、促进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互补共赢为手段,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加快推进“珠中江+阳江”、“广佛肇+清远、云浮”、“深莞惠+河源、汕尾”三大新型都市区以及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北部湾“湛茂阳城镇发展轴”等建设,逐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和三大新型都市区的辐射覆盖面,促进各圈层城市群间协调同步发展,共建深度融合、均衡发展、更具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四)合作建设湾区大市场和营商环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统一市场和营商环境上的比较优势和示范效应,推动环大湾区城市在法治、政务、要素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实施统一的市场规则,协调建设区域社会信用合作体系,构建便捷高效的区域大通关体制,推动环大湾区城市的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大湾区和环大湾区城市标准水平基本相当、整体具有较高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的营商环境。
(五)携手共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粤港澳大湾区要带动环大湾区城市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惠及周边、共赢共享的过程。
阳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31日
(联系人:梁能起,电话:2331319)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