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第四季度工作建议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发展和改革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第四季度工作建议》转发给你们。市政府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局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第四季度工作建议
(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6.1亿元,增长13.7%,增速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GDP增长将超过13.5%,是近年来增速较快的一年。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国家近年来的支农惠农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96.71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春夏收粮食面积同比减少1.4%,但总产量实现与去年基本持平,达到40.38万吨。水果生产形势较好,荔枝、龙眼获得丰收。预计全年水果总产32万吨,同比增长10%。南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10.53万亩,比上年增长25.8%。渔业生产稳定增长,1—9月全市水产品总量63.6万吨、产值29.14亿元,分别增长3.4%和4.9%。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86亿元,增长14.1%,其中轻工业103.86亿元,增长9.5%;重工业58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7亿元,增长21.5%。
经济效益持续增高。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6亿元,增长20.6%,增幅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突破10亿元。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4亿元,增长96.1%,同比提高115.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79亿元,增长18.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01亿元,增长6.5%;技改投资6.78亿元,增长95.2%;房地产开发投资9.7亿元,增长0.92%。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1—9月,全市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完成年计划65.5%。市技工学校、阳东广雅中学首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招生开学。220KV漠南输变电站、移动通信、电信扩容、联通网络、富和海岸城等工程完成投资额超过年计划的四份之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漠江水厂三期扩建工程、阳东县燕山湖综合开发、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S113线春南段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阳江核电站、阳西电厂分别完成投资5.58亿元和2.78亿元。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进库区道路于10月初动工。
外经贸取得新进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063万美元,同比增长77.5%,全年利用外资可望突破1亿美元,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完成7.3亿美元,增长14.3%,预计全年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实现年初预期目标。
市场消费继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27亿元,同比增长16.9%。1-9月,全市接待游客36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8%,与全省持平。
银行存贷款持续增加。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9亿元,比年初增加23.6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04.28亿元,比年初增加14.42亿元。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1191元,增长19.2%。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未能突破全省平均水平。1—3季度,全市GDP同比分别增长12%、13.5%和13.7%,呈逐季上升趋势,但仍未能突破全省增长14.1%的平均增长率。与其他地市对比,全市GDP总量排全省第18位,增速排第1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排第10位,增速排第1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第19位,增速排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第20位,增速排第1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排第20位,增速排第16位,出口总额总量排第15位,增速排第20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排位分别上升6位和2位、财政收入增速排位上升4位外,其他指标如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下降了1位,显示我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提升力仍显不足。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够平衡。在全市2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1个项目进展较快,有8个项目完成投资额未达到计划目标一半,有1个项目尚未动工。造成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建设资金不足或不落实、征地拆迁政策处理难或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三是个别指标完成全年任务仍有一定压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全省低8.4个百分点,比年初预期目标低2.9个百分点,完成全年任务压力较大。重点项目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完成总量仍显偏小,各县(市、区)完成情况也不够平衡。
四是用地和信贷指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国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作用下,我市征地难、用地规划调整难、建厂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第四季度工作建议
为促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建议第四季度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虽然前三季度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仍有个别指标增长低于预期目标,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压力仍比较大。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各项经济指标的落实。各县(市、区)要认真对照年初市政府提出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对目前增速低于预期目标的指标,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领导,细化工作任务,落实专人专责,完成市政府确定的2006年主要工作责任制目标,确保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抓住当前施工有利时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已开工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大服务与协调力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供水、供电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全市20个重点项目及其他在建项目建设。二是力促一批工程项目加快前期建设。全力抓好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电场、阳江港至云浮高速公路阳江港至阳春段、德恩富光盘生产基地、城南新区开发等13个预备项目前期建设,尽快形成投资规模。积极推进龙尚鞋业、洛阳浮法玻璃、开阳高速阳江立交及阳江大道、重油加工、金光纸桨和雷阳电子等项目的征地和开工建设工作,争取早动工、早投产。三是进一步加快旅游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在加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涛景度假村以及市区大金湾、阳东碧桂园、阳春东湖等3个已动工五星级宾馆建设的同时,力促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市区原松园宾馆五星级酒店尽早动工建设。四是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项目在审批、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尽快落实国家开发行对我市的项目贷款。五是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大对能源交通、农村饮水、基础教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力争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
(三)利用秋冬产销旺季力促工业提速增效。一是加强服务与协调,积极扶持五金刀剪、食品、医药、化工、家具、纺织、汽配等企业抓住秋冬产销旺季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力促一批工业项目尽快投产、扩产,形成增量。三是积极支持丰源粮油等企业通过引资重组等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发挥效益。四是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着力解决征地难、建厂难、引进难等突出问题,为全市工业大发展打好基础。高新区要加快推进临港工业园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建设,全市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其它工业园区要加快土地平整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
(四)继续抓好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工作。一是抓好秋粮生产和冬种工作,做好应对干旱、早霜和病虫害等防灾减灾工作,力保全年粮食丰收。二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蚕桑、花卉、南药、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和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三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要把着力点放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来。继续推进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和村容村貌卫生整治,加快农村泥砖房改造和“四通五改”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集中力量解决好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反映强烈的迫切问题。
(五)加强做好外经贸工作。一是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市政府招商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抓紧做好洽谈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加快外资项目的入资、验资进度,同时加强做好现有外资企业的增资扩产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全年利用外资任务。二是认真做好刀博会和旅游文化节签约或洽谈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同时精心组织好年末岁初的各种招商引资或商贸活动,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市进出口贸易加快增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传统出口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到国外开展经贸洽谈活动,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扶持和引导海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扩大出口品种。四是利用外资工作不能放松。各地要加大合同利用外资力度,提前谋划下一年度利用外资工作。同时,抓好落户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建设进度。
(六)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加强税收稽查检查,大力清理企业拖欠税款,保证税收按时按量入库,确保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财政支出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专项资金的落实,保证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认真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安排。明年我市经济工作既有很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不少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在确保今年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同时,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未雨绸缪,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尤其是要认真结合本地单位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前瞻性、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