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阳府办〔2016〕24号)
来源:市府办 时间:2016-10-28 15:28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阳江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商务局反映。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1018

 

 

  

  阳江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12号),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推动农产品物流园、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建设,推动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达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以上。在全市建成3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50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25%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1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5家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培育1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1-2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农业企业“上网触电”达80%以上。培育建设2-3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电商体验馆。培训1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参与建设集农产品、农制品、农村旅游文化产品、电子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主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局、省农信联社阳江办事处,阳江银监分局)

  (二)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科创中心、乡镇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和孵化基地等集聚区。培育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立足农村资源优势和网络市场需求,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电子商务服务商资源,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商示范企业。鼓励市级企业组建合资公司或以协会为单位,参与高层级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鼓励企业、自然人开办农村电商网店。鼓励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设立电子商务公司,引导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推进涉农网商转型发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农技服务、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开发等领域带动更多的中小微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展。指导具备条件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商争创广东省著名商标。(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局、市金融局、市工商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

  (三)推动农产品“上网触电”。引导农村地区传统生产企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信息化、电商化改造,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服务,推动农产品由单纯的“上网触电”逐步细分服务产品。丰富本地农产品在“广货网上行”活动中的促销内容和形式,创新网购促销手段。大力扶持经营我市名优农产品、农制品和农村旅游文化产品的本土电商平台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联营。大力发展面向经销商和零售商的诚信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电子商务购销平台,推广农产品统购统配服务。将农产品电商与城市社区电子商务结合,鼓励与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探索发展“基地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社区直供”的对接新模式。推进农产品社区宅配和电商直配,降低农产品社区宅配和电商直配成本。鼓励农业生产基地与电商平台建立产品购销关系,建立一批满足网上产品销售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农产品电商提供稳定优质的货源。鼓励农业生产基地或园区建设农村名优特色产品线下体验店,深入推进全市跨区域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我市农村地区与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探索多样化网络促销机制,提高产品线上交易转化效率。(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外侨局、市供销社)

  (四)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渠道。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网络为依托,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选取一批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水平。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畅通日用消费品下乡进村渠道。构建覆盖县、镇、村的电子商务运营网络,支持县村级基层服务网点发展成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终端,鼓励邮政快递、乡村商贸和供销网点提供自提、配送、电子支付、代购代销、代存代取等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村物流渠道功能,有效对接区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省农信联社阳江办事处)

  (五)推广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农资生产领域大数据应用,鼓励大型骨干农资企业创新农资产品互联网分销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开展农资产品电子商务批发与零售交易。通过预购预售、供应链订单、双向经营等方式,预判市场变化情况,促进农资产品“以销定产”配置资源,引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市农业局、市供销社)

  (六)支持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为农村青年搭建集创业辅导、技能培训、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对进入园区进行创业就业培训的农民给予优惠。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支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农家网店”。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创业致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团市委)

  (七)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商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体化的涉农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B2B)平台和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交易B2C)平台,推动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能力。推动本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省级各大电商平台,建设供销系统农资、特色农产品、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电商平台;支持“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阳江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阳江馆”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和项目的发展;培育建设农产品电商体验馆,带动区域特色农产品推广。〔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办、有关商(协)会〕

  (八)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提高农村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加快推动LTE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应用,推进4G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采购营销等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缩小城乡信息化发展差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通信管理办)

     (九)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货(客)运站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每年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建设标准适宜的乡镇客运站站场体系。支持建设复合型农村物流枢纽和节点,鼓励依托农村客运站拓展物流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跨境农产品快递业务,鼓励设置农产品跨境电商绿色通道。打造集“物流配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信息共享+电商服务+普惠资金”为一体的邮政农村服务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社、快递企业及涉农电商企业自营物流向农村地区加快延伸,建设覆盖县、镇、村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和农村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能力。落实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快递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快递服务网络,自建乡(镇)快递服务网点,实现主要快递品牌乡镇网点覆盖率95%以上,业务覆盖率100%。促进农村物流枢纽基地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以及城市社区、超市等有效衔接,鼓励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信报箱智能快递服务,实现农产品“箱到箱”运输,提高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和配送效率。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田头预冷、仓储保鲜、冷藏冷冻混合运输等冷链系统,解决从田间到商场、超市、电商企业“前端一公里”的物流问题。整合邮政网络、快递运输网络、报刊投递网络,对接客运班线、商贸流通、供销等物流服务网络,对接各类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运输、农村网购、个体创业等提供全套快速物流解决方案,探索发展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邮政管理局、阳江海关、阳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实施。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对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指导,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本方案组织实施工作。商务、农业、经信、人社、邮政、供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重点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路径的研究,选定方向,重点突破,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局、市旅游外侨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统计局、市金融局、团市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办、人行阳江市中心支行、阳江银监分局、农信联社阳江办事处、阳江海关、阳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支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行业规则体系,与农业质量检测监测系统实现有效对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强化全过程管理。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监管,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经营和消费主体纠纷投诉与调解处置机制,推动农村电商平台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生产经营。加强“两法衔接”,加强公检法部门之间沟通和公安机关警种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网络涉农产品违法案件线索的排查力度,提升整体打击效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开展,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建立完善相关统计体系和数据库,规范统计口径,为企业经营与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卫生计生局、市统计局)

  (十二)支持和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适应农村快递物流、综合性服务网点发展的惠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投融资机制,简化贷款手续。加快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电商企业合作利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数据资源,科学评估企业经营状况,防范信贷风险。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渠道,探索开发涉及质量、灾害等因素的农产品电商保险。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支付工具的研发创新,便于农产品交易线上和移动支付。(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局、市邮政管理局、省农信联社阳江办事处、人行阳江市中心支行,阳江银监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

  (十三)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省和市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统筹市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创建国家、省和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产业园区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把电子商务纳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项目,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建设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能力。重点抓好阳西县电商扶贫试点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农民融资难问题。创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电子商务平台1-3个,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力争达到30%以上。(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

  (十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将电子商务工种纳入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范围。鼓励全市职业院校尤其是县域中职学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长效对接机制。加快农村青年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和快递从业人员培育,争取在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快递方向,加快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组织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畅通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推行更加灵活的招聘方式,积极开展异地招才引智活动,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立电子商务人才专家库,促进人才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制订“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计划,充分发挥阳江日报社和阳江广播电视台以及其新媒体宣传平台作用,形成宣传效应,着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舆论氛围。支持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农村开展主题宣讲和体验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团市委)

     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发展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市商务局和市农业局要加强对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推广工作。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