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通知
来源:本站 时间:2009-05-28 11:28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小学 “校校通”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确保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经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协商,决定继续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联合加快推进全市“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校校通”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是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是大力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对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落后的状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全市“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做好“校校通”接入工作。

  根据“校校通”工程的相关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电信部门的宽带接入技术,解决好当地学校的“校校通”接入问题,确保辖区内的学校按期接入互联网。有条件的学校年底前要实现“校校通”,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加大投入,为未实现“校校通”的学校创造条件,争取2010年前全面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

  2、继续深入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

  开展“校校有网站,班班有主页主题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的转变。从而提高我市“校校通”工程的覆盖率,推动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也是检阅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积极开展此项活动,力争全市高中学校90%建立网站;全市初中学校70%以上建立网站,全市乡镇中心小学50%以上建立网站,学科教师30%以上建立个人网站。

  三、组织实施

  1.阳江市教育局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将在阳江教育信息网上提供系统平台,全市各中小学校可在平台上建立学校网站,全市在校教师可在平台上建立个人网站和主页。(具体建网站步骤另行通知)

  2. 为加快“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为全市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优惠租用台式计算机政策(详见附件),具体租用合作事项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商议。

  四、精心组织,抓好培训,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在加快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地各学校要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提高和普及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合格的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一支维护和管理信息设施、开发信息资源的骨干队伍。要有计划地抓紧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努力使所有农村中小学都拥有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及计算机网络教室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奖励措施

  为更好推进全市“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中去,在全市中小学校掀起教育信息化应用热潮,市教育局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将提供奖品,对推动“校校通”工程和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成绩优秀、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定)

   

  阳江市教育局

  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