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来源:本网 时间:2023-05-06 11:14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拓展的第一座海滨城市,以及海上丝绸博物馆的所在地,阳江教育须传承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为我市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阳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根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起草《阳江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着力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与均衡的发展,不断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框架重点内容

  本规划分为“发展基础与未来形势”“发展战略”“主要行动”和“保障机制”四个主体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与未来形势”。阳江市“十三五”期间的突出成绩表现为党建引领树立典范、立德树人初见成效,经费投入破解难题、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等八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发展战略”,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引领,紧扣“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努力创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辐射增强区为总体目标。第三部分是“主要行动”。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推动职成教育扩容提质培优、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九个任务。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从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强化督导评估机制改革;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等四个方面展开。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阳江市将聚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育人品质,强化教育配套支撑,实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行动,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力争用优质教育、卓越成就,为“十四五”期间阳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到2025年,高标准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构建结构更加完善、发展更加均衡、质量更加过硬的现代教育体系,显著提升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整体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主要行动任务

  《阳江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量化指标,部署了一系列具有创新型、突破性的重大政策和举措,文件按程序发布实施后,将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进一步细化实化规划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四五”期间,每年评选出一批党建工作示范校并推广经验;新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建设1-2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二是深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2万个;到2025年,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4万个(含政府购买学位数);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以上优质教育集团,全市至少创建2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四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5万个,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五是推动职成教育扩容提质培优。鼓励职业院校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打造综合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六是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七是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力争在2025年实现高中阶段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4%。八是着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全市信息化2.0培训工作。九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督导、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