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阳府〔2014〕61号)
来源:市府办 时间:2014-08-02 10:5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阳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业经市政府六届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

 

 

 

                                                   阳江市人民政府

                                                    201481

 

  阳江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举措,不仅对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因教育信息化可以多人共享、多域互联、视听结合,也是我市在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助力教育提升质量、缩小城乡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发展的重点由规模转向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需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教信息〔2013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建设“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应用“两平台”(教育资源、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创新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科学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用为核心,从实际出发。集中财力、物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提高我市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到2015年,以“班班通”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初步建成,“两平台”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大幅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处于粤东西北地区的领先水平,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市的示范工程。

  (一)实施“校校通”工程建设

  1. 提升“校校通”建设水平。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校园的“校校通”。鉴于当前宽带标准较低,制约了功能应用,必须进行升级改造。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率100%;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20M以上带宽接入,其它面上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实现4M以上带宽接入阳江市教育城域网,网络信息点基本覆盖教师办公室、教室和主要功能场室。

  2. 推进阳江教育视频网建设。以建设教育公共资源为推手,推进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建设“广东教育视频网”子网——阳江教育视频网本地接入项目。从2013年开始到2014年底,为我市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免费提供814套(教育管理部门、学校312套,教学点502套)标清教育ITV

  (二)实施“班班通”工程建设

  1. 实施学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班班通”。具体内容是在学校内部将网络通到各个课室,并在各个课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标志性工程,也是省政府要求建设的硬性指标,更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按省的要求,必须在2015年底前完成。具体要求是,城镇学校“班班通”教室覆盖率100%,农村小学覆盖率80%。各地各学校在制订规划时,要按照标准班额,以实际学生人数确定建设课室数量,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留有发展空间,“班班通”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应利用当前较先进和实用的大屏幕电脑电视一体机。

  2. 深入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快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2014年开始,建设中小学多媒体互动教学教研平台(含录播系统)共144套(不含民办学校)。内容是在每所学校建设1套互动教学教研平台和录播系统,开设同步课堂,实现全市学校网上实时互动,做到教学和教研共享;利用录播系统录制优质的本地教学资源(课例),配送到各地各学校,切实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学、教研工作迈上信息化台阶。

  (三)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和应用。按照省提出的“省以名优资源和精品资源为主、地方以本地化资源和特色资源为主、学校以校本资源和原创性资源为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着手在全市分学段分学科设立教育资源制作中心,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支持资源智能搜索、网络课程学习、专家指导帮助、学习社区建立、个人空间管理、学习活动开展、学习评价反馈、资源智能推送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并支持基于3G4G技术移动学习的学习空间,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四)推进和完善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丰富以学校教材为基础的教学资源。该资源具备教师授课电子书、数字多媒体课件、名师示范课、拓展学习等内容,让教师获取更多、更广、更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保障全体师生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在共享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推进阳江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五)推进和完善市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积极配合省“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有效方式,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推进阳江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1. 强化信息化管理。以现有系统为主,进一步完善、推广“阳江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和应用。建设与省、市、县、学校衔接顺畅的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家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推进电子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全程跟踪。

  2. 建设普通高中教学教研质量评价体系。阳江市普通高中教师评价依托基础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平台实现网上阅卷、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评价等功能。应用平台进行教师评价,目的在于实现评价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以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设初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深入实施《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阳府办〔201331号),建设阳江市初中学校教学业绩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包含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考生信息查询系统、初中考务管理系统、初中考试指挥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教学业绩计算系统、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和评价信息公示系统等子系统模块。该系统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定量评价。

  4. 建设市级的远程监视监控管理系统(初中部分),实现初中学校网上巡视工作,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范功能。

  (六)加强信息化装备配备。学校行政办公电脑要满足省、市、县(区)教育电子政务的要求;面上小学(含教学点)每个学科组办公室配备一台以上教师办公电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按师机比6:1比例配置,学校电脑数量按生机比:高中≤6:1、初中≤7:1、小学≤10:1的比例配备;设备可用率达到90%以上。教学点(或非完全小学)有456年级学生的需配备学生用计算机,以保证信息技术课开课。

  (七)加强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建设一支与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市教育局制订工作计划,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加强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建设。2015年完成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并采取面授和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面向全市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管理能力,提高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决策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2014年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根据目标要求,我市今年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有七项:一是建设“班班通”,在全市建设3135间多媒体教室;二是建设“校校通”,为190个项目学校提供四年不少于20M带宽的网络接入服务;三是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设1套多媒体教学教研互动平台(含录播系统),共建设144套;四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其中包括普通高中教学教研质量评价体系和初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五是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以学校教材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并包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六是建设市级的远程监视监控管理系统(初中部分);七是为教师配备1500台教学办公电脑。

  (二)为统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进度,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采用由市统一整合规划、建设和采购,各县(市、区)和相关建设学校据实分担建设资金的原则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各地、各学校情况,包括全市需建设的学校名称、数量、资金测算和各地承担资金情况见由市教育局商市财政局另行通报。

  民办学校和农垦系统的学校由各自解决建设经费,按省任务和要求自行实施。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实施。建成后,分4年支付工程款,每次支付总工程款的四分之一。由市财政局制订支付方案并实施。

  (四)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要加强配合,在时间安排、行业标准、网络连接、资源应用、能力建设等做好指导,科学安排资金,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并保证全市教育信息化能全市连通、资源共享,并与省、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连接,实现互通共享。

  四、资金解决办法

  (一)各县(市、区)财政局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依法依规筹措所辖学校信息化建设所负担的资金。资金分担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部分资金由各建设学校按实际承担;软件部分的资金根据使用范围按在校学生数比例分摊到各县(市、区)学校和市直学校。所有资金数以最后建设工程验收后的决算数为准。

  (二)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BT模式,实行集中建设、统一支付,回购期为四年。即四年内支付完工程款,每年支付一次,每次支付总工程款的四分之一。各县(市、区)所负担的资金,在完工验收后,按四年平均逐年上解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集中支付,各县(市、区)财政局上解资金时间为每年的1230日前。

  (三)各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要将建设项目和所需资金细化到各学校。学校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教信息〔20135号)中关于“生均公用经费要按学校实际情况安排信息化设备更换、升级、运维、培训等支出”的精神,可以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公用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完善并落实好学校的支付手续。

  如本方案有关规定与省出台的政策不一致,按照省的政策执行。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