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关于《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的公告
来源:本网 时间:2020-08-18 15:5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关于《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的公告

  经2019年12月31日区委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现以公布。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30年)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沿海,是广东省第四大海岛。海陵岛以“南海1号、丝路水道”的美誉入选中国十大宝岛,与浙江舟山群岛、福建鼓浪屿岛、海南西沙群岛等岛屿被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海岛旅游目的地”建设名单。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成立于1992年,面积10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9.8万人。海陵岛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向粤西地区辐射的第一圈层,是粤西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海上中转站。推动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我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7年10月,《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阳江海陵岛等区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海陵湾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旅游等。随着我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陵岛与珠海横琴岛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海陵岛势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海陵岛开发建设,探索建设国际健康旅游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特编制《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本规划是对《海陵岛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重点的完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的引导性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岛主岛和外围列岛,面积132.61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20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区位条件日益改善。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均在海陵岛3小时交通圈内。阳江如今已形成“两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全长313.6公里。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从阳江站乘坐江湛快铁只需1.5小时到达广州南站,阳江与珠三角城市的距离进一步拉近;阳江将规划在海陵岛建立轻型轨道交通,让海陵岛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海陵岛跨海大桥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将为海陵岛增加更加便捷的进岛通道,大大提高进出海陵岛的通行能力;海运方面,阳江是粤西城市的出海口,阳江港已建成使用的码头泊位15个,2017年,阳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700万吨,通江达海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当前,海陵岛所在的阳江市形成了高端不锈钢、五金刀剪、装备制造、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7年,海陵区农业总产值达29.16亿元。海陵区着力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48.6:10.8:40.6,发展到2017年的38:8.4:53.6,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发展日益成熟,旅游、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稳步增长。渔业和旅游业是海陵岛传统主导产业。海陵岛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周边及附近海域鱼类达300多种。沿海水域滩涂肥沃,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达7500公顷。海陵岛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产业,旅游环境和旅游功能不断完善,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到目前为止,海陵岛引进重点项目达30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海陵岛有着众多的地产项目,支撑着海陵岛第三产业发展。其中南部滨海风情度假区,地貌以滨海平原和沙滩为主。区内拥有十里银滩、银海城、三山岛、石角湾、地拿湾等旅游资源,处在开发初期,开发潜力大,现已有保利、恒大、敏捷、顺峰等国内知名大型旅游、地产集团公司进驻,规划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包括海陵岛行政中心、旅游中心,其主要功能是高端国际度假、会议度假、游艇海上运动、娱乐休闲等。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产业政策限制导致海陵岛第二产业相对发展滞后,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海陵岛第二产业主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一是旅游资源丰富。阳江海陵岛是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广东省唯一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也是广东首个5A级滨海类国家景区。据相关资料统计,海陵岛旅游资源类型有主类8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69个,资源总量大,内容丰富。沙滩海湾条件优越,岸线优美狭长,沙质细腻,八滩十二湾环岛分布。海陵岛由主岛及周围12个小岛屿组成,各离岛林木葱葱,岛屿周边水质清澈,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岛内山峦林立,草木茂盛,植被种类丰富。拥有8处湖泊资源,水质清澈,原始生态保持良好,其中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最为出众。海陵岛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补给地和中转港,具有丰富的南宋历史文化沉淀和独特的地方民俗,举世闻名的“南海Ⅰ号”就陈列在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陵岛所在的阳江市素有“风筝之乡”、“五金刀剪之都”、“中国蚝都”、“诗词之市”、“楹联之乡”等美誉,未来文化发掘及开发利用的空间极其广阔。二是客源地市场潜力巨大海陵岛旅游发展迅速,自1986年成立闸坡旅游公司至今,旅游人数从最开始的7.6万人次发展到2017年的908.3万人次,成为仅次于厦门鼓浪屿风景区的海岛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海陵岛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省内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约占省内游客 78%。广东的滨海旅游区域性市场主要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核心游客,珠三角地区游客出游半径大多在3—4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这一地理范围内的阳江正满足珠三角游客体验滨海旅游特别是海岛旅游的新鲜感,因此珠三角地区游客更易被海陵岛吸引。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即将出台,香港和澳门与广东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港澳本土缺乏滨海旅游的资源,海岛游更多会选择东南亚等国家。随着海陵岛的建设不断加快,更加物美价廉的海岛游、更加相似的文化背景将会吸引更多的港澳游客。

  (二)面临形势。

  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优质生活圈推动“海岛旅游热”。全球六大旅游目的地大都集中在以热带、亚热带海岛为中心的滨海地区,如地中海(以马略卡岛、马耳他、塞浦路斯为中心),加勒比海(以巴巴多斯、巴哈马、多米尼加、百慕大等岛屿为中心)、东南亚海域(以巴厘岛、普吉岛、马尔代夫等为中心)、南太平洋(以南太平洋海岛及夏威夷岛屿为中心)。此外,欧洲国家70%的海岛也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作为阳江的重要岛屿,海陵岛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海岛游作为一种高端旅游项目,必将成为大湾区人民最受欢迎的旅游休闲产品。同时,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完善,海陵岛未来将逐步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为湾区提供优质的海岛旅游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打造大湾区一小时滨海旅游目的地。

  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带动辐射海陵岛发展。2019年3月,国务院批复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海陵岛可以借助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承接珠海的旅游资源外溢,打造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差异化的旅游功能,与珠海形成互补,共同提升珠江西岸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同时,在我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中,珠海横琴新区肩负对口帮扶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的任务。横琴自贸区有着特殊的通关及财税政策,特殊的土地政策,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创新的金融政策,独特的优势为横琴提供无限的发展可能。广东省政府赋予南沙、前海、横琴自贸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意味着横琴将享受更加宽松和更加充分的自主权。目前,横琴已经投入近千万,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帮扶方向,紧紧围绕《珠海市横琴新区对口帮扶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2017-2019年工作计划》,促进海陵区大旅游产业的延伸拓展和层次提升,多渠道推动海陵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未来,阳江海陵岛仍需要加强与横琴自贸区的合作,利用自贸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海陵岛,推动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横琴自贸区的外溢效应。珠海以跨区域产业共建对口帮扶阳江,深化了“珠中江+阳江”区域经济合作,强化了阳江市经济“造血”能力,为海陵岛产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海陵岛能够承接珠海旅游资源的外溢效应。珠海本身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有长隆等全国著名的重点旅游项目,且位于珠三角中心,地理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明显。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打通海陵岛腾飞路径。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了“一心两极双支点”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和“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明确到2030年,沿海经济带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和国际先进、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特色彰显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阳江被定位为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布局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临港工业。此外,阳江2014年被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2016年和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纳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从自身条件看,阳江作为粤西沿海大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两大国家级湾区交汇枢纽,扼守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区(港)沿海陆上大通道的战略要冲,地理位置优越,阳江的发展格局提升必将促进海陵岛借助海上经济走廊实现腾飞。

  “健康中国”建设为海陵岛提供发展新思路。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成为蓝海产业。《规划》及《行动意见》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绿色食品的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大健康旅游把健康和旅游两大热点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旅游过程中达到健康养生之目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意义重大。“大健康+旅游”产业也因此成为区域综合开发的大引擎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海陵岛有着丰富的生态、沙滩、美食、温泉、中药材、运动等滨海、陆地、森林相结合的健康旅游资源,资源品味高、组合性强,发展大健康旅游优势明显。在健康旅游、海岛旅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市场大背景下,海陵岛将海岛与健康有机结合发展独具特色的大健康海岛旅游产业,实现错位、特色发展,必将推动海陵岛发展思维的大创新和发展格局的大提升。

  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海陵岛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起步较晚,海陵岛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支柱性产业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低,滨海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海洋渔业附加值较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征地、山林权属、项目用海、发展改革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交织,社会建设任务较重。

  海岛自然环境脆弱。首先,海岛地域规模较小,远离大陆,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易于被损坏或者消灭;其次,海岛处在多种动力作用的敏感界面,有很强的敏感性,且稳定性较差,由于自适应遭到损坏,气候发生变化以及海平面的升降,都会使得海岛生态环境在陆海动力作用下体现出的海岛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最后,海岛环境在人们开发活动的影响下容易遭受破坏,如海岛地形变化、植被被破坏等。由于海岛的封闭性、地域局限性和环境缺乏稳定性,海岛生态对人们的活动的适应性不强。

  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海岛作为孤立于大陆的地区,岛屿之间也会被海水分割,岛屿之间,岛屿和大陆之间的交通、能源等公共设施不能共享,经常会面临缺水缺电缺能源的现象,使得海岛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征。而且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往往会限制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自给自足和低水平发展,严重阻碍海陵岛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区域融合与开放合作持续推进,区域范围内同类地区快速崛起,地区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海陵岛不仅面临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挑战,同时面临省内外其它地区的竞争,因此,在竞争中加快自身发展,必须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付出更大努力。

  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旅游业以滨海旅游为特点,但产业发展主导性不够强,旅游产品还不成熟,缺乏高端、高品位的休闲娱乐项目,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城乡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水平相对滞后,滨海特色不够明显,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与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建设要求和旅游目的地的期望有一定差距。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紧紧把握世界旅游业高端化、品质化、健康化发展趋势,抓住国际以医疗旅游、康养旅游为代表的大健康旅游蓬勃发展的契机,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以及《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总体规划部署,充分发挥海陵岛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文化多元、海韵独特等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新思路,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全力构筑以现代海岛经济和区域合作为特色,以健康旅游、海丝文化产业为主导,海洋新兴产业、特色农业、休闲渔业相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海陵岛打造成“山、海、田、园、林”一体,“产、城、人、文、景” 相融的国际健康旅游岛、“海丝”文旅自贸试验区、广东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二)基本原则。

  ——特色化发展。立足海陵岛特色和海丝文化资源禀赋,突出大健康旅游及海丝文化功能,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有选择地发展关联性强的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打造国际健康旅游岛、海陵岛旅游自贸试验区为核心,形成自身独特的大健康旅游IP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高端化发展。坚持走生态、高端、精品、全域、立体旅游发展路线,全面提升海陵岛的发展格局和旅游品味,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品质服务。充分挖掘海丝文化、宋文化、疍家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核,引进主题类旅游项目,开发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高端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娱乐含量,实现由单一涉海项目到海陆空联动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把握医疗旅游、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国际健康旅游岛。

  ——国际化发展。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海丝沿线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品牌互动、商务合作等方式开展高端旅游产品营销,引进国际资本、国际企业、国际发展理念、国际经营模式、国际经营人才,加强与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的对接合作,积极争取旅游自贸区政策,逐步打造开放的国际自由岛和旅游自贸试验区。

  ——组团式发展。充分挖掘大健康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围绕大健康旅游价值链部署产业链,推动健康旅游从远海到近海、从离岛到本岛、从岸线到沙滩再向陆地层次推进,形成空间布局优化、主题特色鲜明、淡季旺季平衡的组团式发展格局,打造山海互动、景城共融、海陆空立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三)发展定位。

  ——国际健康旅游岛。把握全球大健康旅游发展新趋势,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海陵岛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独特、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大力引进、培育、发展“旅游+康养+度假”大健康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向国家申请国际健康旅游先行区,制定优惠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允许外资前来海陵岛举办医、养、运动、休闲等大健康旅游机构,引进优质的国内外大健康旅游资源,以“医、疗、养、美、健”为核心,以医养、保健、休闲三大支柱产业为主,集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休闲为一体,以养生保健类项目如药物养生、食疗养生、温泉、海滨、森林疗法等为特色,建设一批生命养护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国际医学抗衰老中心、医美整形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等康养医疗中心,推动健康产业跨越发展;建设文化度假区、国学体验基地以及康疗养生、健康养老、海上运动中心等,打造国际一流的健康旅游岛。

  ——“海丝”文旅自贸试验区。依托优良的海岛旅游资源和“南海1号”海丝文化资源,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将海陵岛全域整体作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个片区。实行更加开放的通关以及灵活的税收政策。争取近期在海陵岛相关港口设立临时口岸,并在海陵岛相关港口、通用机场建设永久国家一类口岸;比照自贸试验区实施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允许港澳游艇在海陵岛相关港口按照“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的原则入境通关,且可实施电讯检疫、免办《登轮许可证》、免办搭靠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并开放海陵岛周边水域。争取在海陵相关口岸对境外人士实施过境免签、组团落地签等更加便捷的签注措施。对用于海陵旅游设施建设的相关设备、材料予以保税或免税(在境内生产的给予退税,境外生产的给予免税)。依托闸坡国家中心渔港,打造海陵岛国际鲜活海产品自由贸易和保税暂养区,带动发展国际商贸旅游;依托“南海1号”丝路文化博物馆,以海陵岛作为永久会址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大力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支持引进世界顶级休闲度假品牌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引进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主题公园;发展水上飞机,建设水上飞机航站楼,开展水上飞机观光、水上飞机客运等,加快现有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目的地,争取成为继海南国际旅游岛、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之后的首个以海丝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自贸试验区。

  ——广东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把握广东省促进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区位格局变化机遇,主动对接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分工体系,担当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和桥头堡。以科技兴海为特色,创新驱动为主线,重点围绕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资源开发三大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引入龙头企业以及相关海洋高端科研机构,打造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基地,开展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海区苗种增殖放流、人工鱼藻贝礁建设,发展“栽培渔业”;建设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基地,设立海洋生物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支持规模以上海洋生物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区,大力发展离岸深水设施养殖技术。创建海上风能利用与海水养殖相兼容的立体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和示范基地,探索海水生活应用,推动建立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将渔业生产、海产品加工、渔业旅游观光和特色海鲜品尝、休闲垂钓等结合起来,打造集旅游养殖一体的海洋牧场,全面推动海陵岛建设广东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促进海陵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创新发展为主题,遵循“海陆联动、生态优先、组团发展、高端高质”的基本思路,以打造海陵岛旅游IP,推动旅游业生态化、国际化发展为主导,引领海陵岛产业由粗放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面提升海陵岛的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国际健康旅游岛、国家旅游自贸试验区、广东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成为全省开放兴岛、创新旺岛、科技强岛、生态立岛的典范。

  2、阶段性目标

  (1)近期目标(至2020年)

  实现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旅游资源重新优化整合,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生态渔业发展等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30:5:65,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国内外旅游总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清洁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引进国内或国际知名医疗或康养机构1-2家,康养医疗、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初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

  (2)中期目标(至2025年)

  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地区生产总值96 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为24:4:72。旅游收入达到176亿元,旅游总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或康养机构10家以上。形成南部滨海风情度假区、银滩海丝文化旅游区、闸坡渔港小镇旅游区以及岛东主题乐园旅游区、岛中海岛田园旅游区、岛北航空小镇及儿童主题乐园旅游区相互协调的旅游功能格局,岛西海洋新兴产业区发展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以蓝色海谷科技岛等载体为依托的海洋生物医药、康养医疗、海洋新能源、海洋科技服务等现代海洋科技产业体系,成为粤港澳海洋科技合作示范区;产业集群规模成本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构建,国际健康岛初见雏形。

  (3)远期目标(至2030年)

  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国际健康旅游岛、海陵旅游自贸试验区初步建成,成为国际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5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为19:3:78。旅游总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83亿元。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康养及大健康旅游机构达到20家以上。高端旅游、商务会展、健康养生以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休闲渔业、观光农业等成为产业主导;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国际化合作程度较高,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达到国际一流的滨海生态、健康旅游区水平。

  表4:海陵岛产业发展目标

类别

名称

单位

2017

2020

3年)

2025

(5年)

2030

(5年)

指标属性

绝对值

年均增速(%)

绝对值

2017~2020年均增速(%)

绝对值

2020~2025年均增速(%)

绝对值

2025~2030年均增速(%)

经济

总量

地区生

产总值

亿元

52.76

70

9.9

96

6.5

128.5

6

预期性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9.49

21

2.5

23.2

2

24.5

1.1

预期性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2.88

3.5

6.7

3.8

1.5

4

1.3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30.39

45.5

14.4

69

8.7

100

7.7

预期性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万元

6.68

8.6

8.8

11.5

6

15

5.5

预期性

旅游

产业

旅游

总收入

亿元

60.3

100

18.4

176

12%

283

10%

预期性

旅游接待

总人数

万人

903.8

1200

9.9

1500

4.6

2000

6

预期性

健康服务与保障

平均每千人口

拥有医生数

1.35

(2015年)

1.85

2.5

3.0

预期性

健康

环境

森林覆盖率

%

52.63

(2015年)

55.95

58

60

预期性

建成区绿色

覆盖率

%

35.8

(2015年)

40

42

45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群策群力建设国际健康旅游岛。

  突出“健康旅游”一大特色。充分利用海陵岛良好的海岛生态及独有的热带滨海气候,深入开发丰富的中医药、温泉、森林、岸线等资源,推进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业发展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为港澳提供专业服务。大力引进香港和日本等地区养老及照护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建设旨在培养具备常规医疗、护理、营养、康复、心理等综合素质的老年照护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海陵岛国际健康学院”,并建设系列附属老年康养及护理中心作为市场基础和实习基地,发展高端特色养老服务产业,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补充,引领老年医学、健康产品、营养食品、保健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老年医护健康产业新生态。

  吸引港澳机构在南部滨海休闲度假区建设养老基地、开发针对港澳人士的安居社区、开设医疗门诊部和建设集聚先进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才的港澳医疗服务专区等,吸引港澳和海外侨胞创业、工作和生活,同时提升海陵岛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健康养生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医疗健康养生旅游胜地。

  积极争取政策和产业开放两大突破。一是大力争取特殊政策的突破。重点争取国家赋予海南岛的相关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相关特殊政策,能够在海陵岛先行先试。二是实现健康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突破。以旅游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放开医疗旅游及健康服务业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新型健康服务业态、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以市场换管理、以政策换人才,尽快实现海陵岛健康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打造三大品牌。重点打造健康旅游服务产品、健康旅游服务团队、健康旅游服务发展模式“三大品牌”,初步建成全省健康旅游发展示范区、医养结合服务业高端人才集聚地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训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旅游服务业发展模式,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独特的“健康海陵岛”品牌。

  发展四大产业。充分挖掘生态环境资源、医疗保健资源和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健康医疗旅游、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集群,带动相关健康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

  (二)先行先试打造“海丝”文旅自贸试验区。

  引进国际品牌促进旅游高端化发展。引进世界顶级休闲度假品牌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改选升级,引进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加快现有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举办国际涉海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海上体育运动、潜水、冲浪、垂钓、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产品,丰富高端旅游产品供给。

  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文化产业繁荣。举办世界海丝论坛、海丝文化博览会、海丝文化艺术节、世界海丝集市等海丝文化旅游会展活动,弘扬海丝精神和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开发,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推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本地特色,展示性、表演性、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展面向全球的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业务,支持发展文化产品仓储、设备租赁、产品展示、中介服务及外包、衍生等服务,持续繁荣区域文化产业。

  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国际化发展。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支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法定认可的导游、领队经海陵岛试验区旅游主管部门培训认证后,换发证件,在海陵岛试验区内执业。支持在海陵岛内居住一年以上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报考导游资格证,并按规定申领导游证后在内地执业。支持境外文化演艺团体(人员)在海陵岛开展业务(就业发展)。允许在海陵岛内注册的外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内地居民出国(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支持海陵岛相关机构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推介、文化推广,鼓励国际机构在海陵岛设立分支机构,推进旅游及文化合作。

  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对境内游客实施较大额度的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对境外游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支持旅游商贸产业加快发展。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允许实施保税备货。争取开展外汇小额消费和小额外汇兑换业务。

  (三)创新驱动引领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

  建设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基地。开展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海区苗种增殖放流、人工鱼藻贝礁建设,发展“栽培渔业”。成立鳗鱼、生蚝等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搭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统一包装推广,做大做响海陵岛海洋养殖品牌。建设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离岸深水设施养殖、循环水养殖技术,带动近岸贝藻混养碳汇渔业养殖基地转型升级。创建海上风能利用与海水养殖相兼容的立体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和示范基地,探索海水生活应用,推动建立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

  建设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及休闲渔业体验区。利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以及海产品交易市场优势,建设海产品精深加工区,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以精深加工、高值化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为重点,提升海产品价值。依托海洋养殖基地和温泉、红树林等生态资源,建设海上田园公园,发展集海钓游钓、渔事体验、休闲观光、渔家餐饮于一体的渔业休闲度假项目。

  建设海陵岛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基地。在岛东蓝色海谷科技园区建立海洋生物产业基地,鼓励阳江市现有医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改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实施战略性并购重组,培育形成一批骨干企业集团。设立海洋生物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支持规模以上海洋生物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打造海洋文化展示集聚区和创意产业示范区。依托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山河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恒大文化旅游城、宋韵文化主题公园、太空小镇、文化创智产业园等项目载体,以宋文化、海丝文化、疍家文化为特色,重点发展以演艺娱乐、文化休闲、广告会展、教育培训为主导的海洋新兴服务业;依托马尾游艇会、海陵岛游艇会,大力发展集游艇展贸、维保、租赁、保管以及驾照培训于一体的游艇产业。

  四、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海陵岛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海洋生态资源优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省建设沿海经济带以及国际健康旅游方兴未艾等重大机遇,依托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等产业基础,打造以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支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海岛健康旅游产业

  近年来,海岛旅游业蓬勃发展,大健康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健康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产业发展前景大好,有望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性产业。目前,国际国内健康旅游正呈现出高速发展、方兴未艾之势,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发展的高端旅游业态。海陵岛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健全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而且在发展健康旅游方面已经初具一定的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健康旅游无疑是海陵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围绕海陵岛“健康旅游岛”的战略定位,结合海陵岛健康资源禀赋优势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以打造国际健康度假岛和国际健康度假胜地为抓手,围绕“健康旅游”核心领域,推动旅游、医疗、康复、养生、养老、文化、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提升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引领健康旅游相关产业和要素发展,加快构建具海岛特色的健康旅游产业体系。

  1、海岛休闲养生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全球一流海岛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陵岛景观资源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交通区位便利等优势,创新海岛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模式,以海陵岛优质养生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联合周边具有较高旅游发展潜力的三山、龟山、老鼠山等小岛,以海岛休闲养生旅游为重点,打造世界知名休闲养生旅游岛。

  ——发展重点

  居住养生。以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主导,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思路,以海岛特色住宿为核心,重点发展海岛奢华度假酒店、海岛度假酒店、海岛民宿等不同层次的海岛养生居住社区,建立与海陵岛休闲度假居住养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住宿接待体系。依托保利银滩五星级度假酒店项目、敏捷黄金海岸喜来登酒店项目、万豪海陵湾Ⅰ号项目、悦榕庄酒店项目等重点项目,引入一批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高端酒店品牌,在海陵岛打造世界顶级酒店群。依托骏景豪庭项目、冠华大酒店项目、丽岛中南海南项目,建设度假酒店、酒店式公寓。利用海陵岛古村原有的建筑实物和生态景观,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在谷寮村、石井村、山底古村等特色村落发展海岛民宿客栈,重点发展谷寮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山底古村项目

  美食养生。以一夜埕美食街为载体,整合海陵岛的养生美食资源,规划建设海陵岛养生美食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膳食养生餐饮企业。全力推进海陵岛养生美食产品创新升级,加快设计海陵岛养生美食体验线路。依托即捕即食的海鲜特色,充分挖掘药食同源、四时、节气、时令等食养文化,建设一批海鲜药膳馆,打造海陵岛海鲜药膳养生美食品牌。开展海陵岛特色海鲜药膳食谱收集整理工作,记录海陵岛海鲜药膳食谱制作技艺,传承“海陵岛经典海鲜药膳食谱”。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编制《海陵岛养生美食等级划分标准》,完善海陵岛养生美食评价体系、评判规则和实施办法。结合海陵岛传统节庆和特色饮食文化,举办养生美食节、养生美食大赛,弘扬海陵岛美食养生文化,把海陵岛养生美食推向世界。

  娱乐养生。依托阳光、海岸、沙滩、礁石、海风、海浪等海洋资源,引入体验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娱乐养生项目,使游客在娱乐的同时放松身心。以保利银滩、恒大御景湾、敏捷黄金海岸、保利顺峰(北洛湾)等项目为载体,打造集养生度假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端旅游综合体。积极培育海水浴场、滨海度假区,加快改造升级传统滨海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展十里银滩连线提质升级项目,把十里银滩打造成南中国最美海滩。学习借鉴珠海长隆、深圳欢乐谷等成功经验,以船·奇梦幻城项目、海马·海洋奇幻馆项目、国家海洋公园项目、海洋生物馆项目、大角山台风体验气象公园项目大角湾海上乐园大型娱乐景区项目为载体,重点发展富有趣味性的家庭亲子游乐养生产品。针对新兴的船艇旅游市场需求,以海陵岛闸坡旧澳湾的大飞洋游艇产业度假区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吸引高端游客和游艇爱好者前来海陵岛度假养生。

  温泉养生。借鉴日本温泉养生旅游的开发模式,充分挖掘海陵岛温泉地热水体资源,融合广东温泉沐浴文化和温泉养生理念,发挥其美容、瘦身、养生、康体等功能,推动温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把海陵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温泉养生岛。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度假养生综合体、温泉养生度假区、温泉养生度假村、温泉养生度假酒店。推动低水平的温泉洗浴向高品质温泉SPA转型升级,探索以健美瘦身、放松身心、保健养生、感受美景为主的温泉Spa服务内容,推广以药物、植物、矿物、精油和海洋产品为特色的温泉Spa服务用品,开发以小时、天、周、月、季、年为周期的温泉Spa服务疗程,开展多元化的温泉SPA服务方式。以海陵岛温泉景区和酒店为重点,通过与国际知名Spa品牌机构合作,打造更高端化和国际化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南海湾温泉大酒店项目、保利十里银滩温泉项目、敏捷·黄金海岸温泉项目。

  森林养生。充分发掘利用海陵岛的自然景观、森林环境、休闲养生等资源,积极引入森林养生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为载体,探索培育发展森林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新业态。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着力优化海陵岛森林养生环境。以草王山、大角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森林养生基地,加强森林体验(馆)中心、森林养生(馆)中心、森林浴场、森林步道等相应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音乐、森林美容美体、森林浴、森林温泉、森林散步、森林慢跑、森林登山、森林禅修、森林太极、森林瑜伽、森林养生操、森林冥想等多种形式的森林养生项目。积极举办各种以森林养生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提升海陵岛森林养生的社会影响力。重点开展红树林升级改造项目。

  田园养生。借鉴泰国清迈稻田度假村的发展模式,依托海陵岛乡村田园的景观资源,加强乡村景观风貌营造,以休闲农业公园、田园康养综合体、田园风情园、都市休闲农庄、草药养生园、有机农业养生园为载体,开发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多种乡村养生业态,设计乡村养生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发展山海经农业大观园项目、万寿农业项目、谷寮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山底古村改造项目。

  ——适宜区位

  居住养生应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美食养生应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娱乐养生应重点布局在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温泉养生、森林养生、田园养生应重点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

  2、海岛康复疗养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海陵岛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海水、海盐、滩涂、藻类、温泉、森林、高负氧离子空气等资源为基础,依托专业康复疗养机构、医科大学康复中心等载体,吸引和培育社会健康服务企业和产业,通过多样化服务形式,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高品质美容美体、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产后康复、运动康复、职业病疗养、老年病疗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把海陵岛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的知名慢性病康复疗养基地。

  ——发展重点

  气候康养。依托海陵岛良好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面向哮喘、支气管炎、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关节类患者开发世界一流的气候康养产品,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气候康养服务业态。发挥海陵岛阳光充足、避寒康养的气候优势,将海陵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避寒度假康养胜地。重点发展南海天麓旅游度假区项目、京汉·云海间项目。

  温泉康养。借鉴德国巴登巴登温泉小镇、汤岗子温泉疗养院的成功经验,以海陵岛丰富的高热复合医疗矿泉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温泉康复疗养院、温泉康复疗养中心、温泉康复疗养基地为载体,采用中西结合、理疗与温泉水、按摩相结合等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推动“温泉+康复疗养”开发模式,把温泉的健康养生价值与日常的体检、医疗、诊断、康复、疗养、健身等等一系列手段深度结合,打响海陵岛特色温泉康复疗养品牌。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温泉康复设备,重点开展骨关节病、皮肤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脑中风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多种慢性病、职业病及病后康复疗养项目。鼓励海陵岛温泉康养机构学习国际前沿的温泉康复理念、治疗模式以及温泉康复技术,培养国际水准的温泉康复治疗师,建立标准化、全方位温泉康复体系。重点发展南海湾温泉大酒店项目、保利十里银滩温泉项目、敏捷·黄金海岸温泉项目。   

  滨海康养。借鉴墨西哥坎昆滨海养生度假村的发展模式,以海陵岛海水、海沙、海泥、海藻、海洋食物等海洋资源为依托,以疗养保健、医疗预防、慢性老年病治疗及康复为主攻方向,合理布局滨海疗养院、滨海疗养中心、滨海疗养综合体,积极探索海洋疗法,充分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辅以自然因子、物理疗法、药物疗法、药膳疗法等手段,加快开发沙疗、海水浴、海底泥等海洋康复疗养产品,把海陵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滨海康养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保利顺峰(北洛湾)项目、保利银滩项目、恒大御景湾项目、敏捷黄金海岸项目。   

  森林康养。依托海陵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红树林湿地、草王山、竹眼顶、大角山等森林资源,以促进相关慢性疾病的康复疗养为目标,以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丰富森林康养产品、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繁荣森林康养文化、提高森林康养服务水平为重点,把海陵岛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康养胜地。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念,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等植物,着力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加快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等森林康养服务,积极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海陵岛森林康养品牌。重点开展红树林升级改造项目。

  田园康养。依托海陵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以调节旅游者的身心健康、恢复游客的身体机能为目标,以乡村疗养院、乡村康养社区、乡村康养民宿为载体,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医疗、卫生、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康养旅游接待能力。丰富乡村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健康疗养、医疗美容、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餐饮等业态相结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海陵岛田园康养旅游市场品牌及形象,打造一批具有海陵岛特色的田园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山海经农业大观园项目、万寿农业项目、谷寮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山底古村改造项目。

  ——适宜区位

  气候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海洋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西现代海洋经发展片。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田园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

  3、海岛高端医疗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海陵岛自然、人文、生态、区位等特色资源,鼓励社会资本以中高端人群为对象提供以疾病治疗为主的国际先进医疗服务,重点发展具有海岛特色的高端医疗旅游服务体系,把海陵岛打造成在世界具有极高影响力的国际医疗旅游健康岛

  ——发展重点

  医学美容和抗衰老。以高端美容养生医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建设一批医学美容项目,借鉴韩国首尔狎鸥亭洞整容、瑞士蒙特勒抗衰老的开发管理模式,培育和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较强产业带动效应的医美企业,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医美机构和世界顶尖技术,重点发展以五官美容、美体美容、皮肤美容、无创美容、口腔美容、整形美容等医学美容服务。加快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医美产业高端人才,健全医美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梯度培养体系,整合行业协会、医美机构、政府等多方力量加大营销力度,提升海陵岛医学美容和抗衰老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医学美容抗老示范基地。

  癌症防治。借鉴美国、日本在肿瘤防治领域的成功经验,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的肿瘤医院、肿瘤专项病症治疗研究中心、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等肿瘤治疗高端医疗机构,加快引进治疗癌症最先进的质子刀、智能化直线加速器等尖端医疗设备,重点开展早期癌症筛查及检测服务(包括超早期肿瘤风险DNA检查)和以新药、新疗法为特色的肿瘤(癌症)治疗与康复服务。

  辅助生殖。借鉴以色列在试管婴儿领域的成功经验,以生殖医学中心、不孕不育医院、男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为载体,主要面向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需求,尤其是重、难不孕不育症患者,开展以生殖医疗服务、试管婴儿生育为特色的医疗旅游服务。

  基因检测。依托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建设项目,积极引进华大基因等国内外知名基因检测公司,鼓励发展基因检测,重点开发针对出生缺陷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支持成立海陵岛基因检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制定行业标准,搭建公共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学研用的高度结合。

  精准医疗。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要素,积极参与全球、全国精准医疗产业布局,着力引进一批重大精准医疗产业项目和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国内一流精准医学研发创新中心和精准医疗健康数据服务与应用开发中心,重点发展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应用。

  ——适宜区位

  海岛高端医疗旅游业应重点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

  4、海岛中医药特色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海陵岛中医药资源以及康复疗养基础设施,以中国传统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将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开发一系列具有海陵岛特色、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丰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批集养生保健、医疗康复、观光休闲、美食娱乐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海陵岛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发展重点

  中医药观光休闲。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宜海陵岛种植的新型中药材优良品种,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观光休闲旅游基地,并完善相关旅游配置设施。以中医药种植及加工观光基地、中医药种植园、中医药科普园、百草园、中草药主题公园为载体,建设中草药花卉观光长廊,打造海陵岛中医药观光休闲旅游精品路线。积极开展多元化游客体验活动,包括采摘和使用中草药,简单制作和品尝药膳,调配和体验药浴、识别简易保健穴位、了解艾灸、拔火罐疗效、参加中医养生讲座等,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体验性完美结合,使游客在观光休闲中了解中医药的精髓及发展历程,增加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文化体验。以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展览馆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药文化墙为载体,围绕中医理论、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中药基原、中药炮制、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不同专题展示中医药特色文化。坚持市场导向,针对海陵岛不同客源群体,完善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推出能满足中小学生自然体验教育、青少年传统教育实践、社会青年企业员工拓展教育的中医药研学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具有海陵岛特色的中医药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鼓励游客参与药酒、药膳等制作,学习中医药材机理、康体养生方法,接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中医药养生保健。充分发挥中医治末病和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经络按摩馆、太极运动馆、养生馆、药膳馆、养生茶馆、中药小铺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应用针灸、推拿、膏方、药膳等,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产后养护、季节养生、预防保健等服务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鼓励开展药膳食疗。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服务。

  中医药医疗康复。充分发挥中医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馆、中医门诊部为载体,以针灸、刮痧、推拿、艾灸、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为手段,加快提升海陵岛中医药医疗康复服务水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海陵岛中医院,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等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知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等疗养手段,提供高端中医医疗康复服务,打造海陵岛中医医疗康复旅游国际品牌。 

  ——适宜区位

  海岛中医药特色旅游业应重点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

  5、海岛健康养老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海陵岛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旅居养老为重点,探索多元化的健康养老发展模式,引入和培育一批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产品,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健康养老服务聚集区,把海陵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知名的养老胜地。

  ——发展重点

  候鸟式旅居养老。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和迈阿密开发候鸟式旅居养老旅游产品的经验,充分发挥海陵岛阳光充足、避寒养老的气候优势,积极探索海陵岛候鸟式旅居养老的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海陵岛“候鸟式旅居养老”品牌,力争成为国家级候鸟式旅居养老示范基地。鼓励与支持山屿海、艳阳度假、君游度假、延熙堂等大型养老服务开发商在海陵岛设立配备完善的避寒养老地产项目,依托其在全国统一的老年信息管理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以及其专业的护理和医疗队伍资源,主要针对低龄健康老人,开发候鸟式旅居养老服务。

  疗养式旅居养老。以中医为核心,以我国传统养生哲学为基础,开发中医诊疗室、中医理疗中心、药膳养老会所、中草药种植园等中医旅居养老项目,提供包括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医医疗服务、中草药园区体验等不同的中医养老服务。以西医疗养为核心,以海陵岛人民医院、海陵岛滨海医院等大型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为依托,为老年群体提供包括身体健康检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等多个领域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食疗养生为核心,围绕海陵岛海鲜饮食文化,打造集海鲜药膳、素斋、绿色饮食、养生茶汤等多种食疗养老饮食为一体的美食养老服务模式。

  文化体验式旅居养老。以海陵岛独特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和核心吸引,以对文化精神需求有特殊偏好的养老人群为市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式旅居养老。依托海陵岛海丝文化、宋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威海炮台、马尾古塔等历史遗址以及疍家婚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历史古迹、旅游产业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发一批具有海陵岛特色的文化体验式旅居养老项目。以海陵岛开渔节、风筝节、啤酒狂欢节、沙滩音乐节、沙雕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为基础,打造具有独特氛围和节日庆典色彩的旅居养老服务项目。依托海陵岛宗教特色,开发以妈祖庙、北帝庙、灵谷庙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宗教养心旅居养老项目。重点发展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山河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南海Ⅰ号”项目、万寿农业项目、南海天麓旅游度假区疍家文化小镇项目、谷寮村“中国美丽古渔村”文化综合体项目。 

  生态田园式旅居养老。依托海陵岛山林、湖泊、滨海、温泉等生态资源,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躁动为主旨,发展山地养老、森林养老、滨海养老、温泉养老等生态养老项目,打造一批生态养老示范基地。依托海陵岛农家乐、乡村绿色田园景观、农事娱乐体验、特色乡村风情等田园乡村资源,以满足老年人休闲度假为目标,以田园养老综合体为重要载体,开发观光、采摘、农乐体验等特色田园养老项目,推动田园生活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养老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红树林升级改造项目、山海经农业大观园项目、万寿农业项目、谷寮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山底古村改造项目。

  社区式旅居养老。依托保利、恒大、敏捷、碧桂园、龙光御海湾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推动养老产业和地产融合发展,开发一批养老综合体、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注重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医院、疗养院、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等适老化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引入美国CCRC模式(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进入海陵岛社区开展康体养老活动的老年人提供自理型、介护型、介助型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多元化养老服务。重点发展骏景豪庭项目、敏捷·黄金海岸项目(二期)项目、万豪海陵湾Ⅰ号项目、钰悦福邸项目。

  ——适宜区位

  候鸟式旅居养老、社区式旅居养老应重点布局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疗养式旅居养老应重点布局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生态田园式旅居养老重点布局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文化体验式旅居养老应重点布局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区。

  6、海岛文体康养旅游业

  (1)海岛体育康养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海陵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依托山地、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重点

  陆地型体育康养。以草王山、大角山为重点,大力发展海岛马拉松、环岛自行车、海岛徒步、登山、攀岩、山地穿越、野外露营等山地型康体运动。以十里银滩、北洛湾、大角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沙滩足球、沙滩篮球、沙滩排球、沙滩网球、沙滩搏击、沙滩橄榄球、沙滩风筝、沙滩摔跤、沙滩田径、沙滩运动车、沙滩极限运动、沙滩拔河、沙滩定向越野等沙滩型康体运动。以山海经农业大观园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房车露营等新兴业态。以保利南海一号高尔夫球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海岛高尔夫球,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高尔夫赛事,把海陵岛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高尔夫球训练基地和赛事基地。以国际风筝节、环岛自行车赛、环岛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为契机,拓展文化体育竞技功能,争取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国内外体育赛事在海陵岛落地。

  海洋型体育康养。依托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保利银滩旅游区、恒大御景湾旅游区、敏捷黄金海岸旅游区,加强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冲浪、帆船、海上拖伞、水上自行车、海上摩托、海上自驾艇等娱乐性强的水上型康体运动。积极承办帆船、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冲浪等水上运动赛事,打造海陵岛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拓展海底潜水、水下足球、水下篮球、水下曲棍球等水下型康体运动。加快发展海上垂钓休闲运动。

  航空型体育康养。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交通,加快海陵岛通用机场和民用机场建设。依托中国航空救援海陵岛航空小镇、保利飞行乐园等项目,加快开展集旅游、娱乐和运动于一体的等低空飞行体验活动,重点开发直升机、三角翼、滑翔伞、热气球等低空飞行产品。规划低空环海陵岛飞行观光游项目,开通多条直接连通海陵岛各大景区、度假区的低空旅游航线,增强低空旅游的吸引力和低空旅游航线的观光和体验价值。积极举办特色飞行器表演与赛事,提高海陵岛航空节事活动的吸引力。

  ——适宜区位

  陆地型体育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海洋型体育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航空型体育康养应重点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

  (2)海岛文化康养旅游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深度挖掘海陵岛独有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以各类景区景点为载体,突出文化元素植入,培育利于精神层面的康养文化产品和服务,将“养生”与“养心”融为一体,打造具有海陵岛特色的文化健康旅游品牌。

  ——发展重点

  海丝文化康养。依托海陵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海丝文化”为主题,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Ⅰ号”古商船为文化元素,积极培育海丝文化康养旅游新业态产品,打响海陵岛海丝文化康养旅游品牌,争取把海陵岛打造成我国海丝文化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南海Ⅰ号”项目、船·奇梦幻城项目。

  历史文化康养。依托海陵岛石井村、力岸村的宋文化遗产古迹,以保护为主开发历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打响海陵岛“宋文化”旅游名片。加快修葺陈氏宗祠和南宋宰相陈宜中墓,将石井村打造成宋文化旅游村。原地修葺宋太傅墓祠,将其打造成为海陵岛宋太傅墓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把其所处的力岸村建设成为宋文化博览园。依托万寿农业项目,围绕“太傅庙文化旅游”主题,打造具有海陵岛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

  宗教文化康养。依托海陵岛妈祖庙、北帝庙、灵谷庙等宗教文化资源,发挥禅道修身养性的优势,培育禅道修养体验、宗教旅游、素食斋饭养生、宗教养生研学、寺庙文化节庆活动、宗教养生会展等康养文化产品,重点围绕闸坡妈祖庙打造禅修养生文化项目。

  民俗文化康养。依托海陵岛闸坡独特的疍家文化和疍家遗迹,以疍家民居、疍家渔民的历史、生产劳作、民俗、婚俗、祭海等内容作为展示内容,培育一批疍家民俗文化康养旅游项目和产品,打造海陵岛疍家民俗文化康养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南海天麓旅游度假区疍家文化小镇项目、谷寮村“中国美丽古渔村”文化综合体项目。

  ——适宜区位

  海丝文化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历史文化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宗教文化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民俗文化康养应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

  7、海岛健康旅游配套产业

  (1)健康管理服务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海陵岛医院体检中心、专业体检机构为依托,培育与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健康管理品牌与机构,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就诊指导、就诊预约等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把海陵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健康管理服务基地。

  ——发展重点

  建设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健康管理服务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健康管理大数据开发,支持海陵岛健康管理机构与IT企业、网络运营商等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设、运营托管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鼓励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健康管理咨询服务。

  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属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康复、心理健康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和品牌、健康管理团队和品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健康体检市场发展水平。支持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机构发展。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未病管理与治疗、就诊指导、就诊预约等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健庚管理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针对高端健康服务需求,重点发展以健康状况检查监测、评估咨询、恶性疾患筛查与控制、养生与保健、健康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发展新型健康管理组织形式。加快发展以商业保险机制为支撑,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组织。支持医疗、体检、养护等健康管理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险协同发展。

  ——适宜区位

  健康管理服务业应重点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

  (2)健康旅游教育培训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积极响应阳江市委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强市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旅游、医疗、康养方面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并同步发展旅游、医疗、康养方面的学术研究、行业交流等事业,以提高海陵岛在人员汇聚、人才培养、学术引领、行业示范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重点

  发展健康管理、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旅游管理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在海陵岛开设分校或分支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办健康旅游方面的专科学院或分院;开展健康旅游学术研究及行业交流活动,推动发展健康旅游会展业。

  ——适宜区位

  健康旅游教育培训业可以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

  (3)健康旅游保险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

  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优势,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与健康旅游服务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健康旅游产业链整合,为促进健康旅游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发展重点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健康保险机构,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与健康旅游服务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鼓励健康保险机构不断优化理赔服务,为境内外保单持有人提供境内医疗、救援、保险赔付及结算等服务。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健康旅游产业链整合

  ——适宜区位

  健康保险业应重点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

  (二)“旅游+”产业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向关联产业渗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推进“旅游+会奖”、“旅游+总部经济”、“旅游+互联网”、“旅游+教育培训”、“旅游+农业”、“旅游+渔业”、“旅游+林业”等产业发展,培育符合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最终形成“旅游+”大产业格局。

  1、旅游+会奖

  “旅游+会奖”是指会展及奖励旅游。研究出台会议、会展场地使用费用减免及免费机制,吸引企业、高校等机构到海陵岛开办会议和会展。争取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等品牌会议会展活动,争取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深圳渔业博览会等高端涉海会展活动在海陵岛设立分会场,将海陵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商务及会展旅游目的地。研究构建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扶持“旅游+会奖”模式发展。

  2、旅游+总部经济

  加大靶向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旅游高新技术企业、特色海洋企业总部、双创企业等企业主体落户。重点争取阳江市内企业在海陵岛设立电子商务服务总部,以此为基础培育“旅游+总部经济”产业。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 全孵化链条,争取科研机构在海陵岛建设研发基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以“一门式、一网式”为特征的总部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优化涉企服务。合理规划布局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基础设施,争取建设省一级标准的学校和医院,增强人才落户海陵岛意愿。对重特大总部经济项目制定奖励措施。

  3、旅游+教育培训。

  推进“旅游+教育培训”,一是打造研学旅行新业态。深入挖掘和丰富南海一号博物馆等“旅游+教育”要素内涵,打造探秘海洋文化、渔业体验园等研学项目。依托滨海旅游项目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二是提供养生文化教育培训。加快传统养生文化如禅修、素食、道教医术、太极养生功、易筋经气功等养生文化发展,使游客“寓教于游”。

  4、旅游+互联网。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海陵岛旅游监管体系和征信机制,实现政府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餐馆和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海陵岛旅游治理水平。依托互联网丰富海陵岛宣传推广方式,加强与移动网络运营商以及百度、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等大型互联网门户网站合作,将线上潜在游客吸引到海陵岛,实现海陵岛旅游信息在移动终端推送。推进智慧旅游项目纵深发展,在各类景区探索开展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重点区域、部位、时段对游客(量)进行监测调控和应急搜救。研究推进海陵岛景区5G场景应用。

专栏4-1 海陵岛智慧旅游项目

目前,海陵岛已经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智慧旅游海岛旅游区,启动阳江首个智慧旅游项目。智慧旅游项目是海陵岛试验区响应国家旅游局发展“智慧旅游”倡议,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建立便捷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的尝试。游客随时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海陵智慧旅游岛二维码,或搜索“海陵岛导游”微信账号,即可登录智慧旅游平台,了解当地旅游信息,在线购买、支付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听取景点导游讲解,还可以对旅游服务、旅游消费进行投诉建议,甚至发出求救信息。

  5、旅游+农业

  依托海陵岛中部地区农业农村资源,借鉴海陵岛山海经农业大观园开发经验,围绕生态农业、种养体验、果蔬采摘、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大力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园、现代农业庄园等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集观光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制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农场。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工作。鼓励海陵岛居民以合作社经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农家乐等“旅游+农业”业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工作,为“旅游+农业”提供制度保障。

专栏4-2 海陵岛山海经农业大观园项目

海陵岛山海经农业大观园位于海陵岛麻礼村委会沙村,紧邻岛西省道S277线,交通便利。总体规划面积约2880多亩,总投资约3.8亿元。利用麻礼沙村现有的田园风光、滨海景观、溪流、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打造集观光、体验、养生文化、特色水产养殖、有机蔬果种植和五彩缤纷花海观赏为一体的滨海休闲度假村。

项目首期开发350亩,围绕“农业生态休闲滨海游”主题,利用麻礼沙村现有的田园风光、滨海景观,溪流、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分区,有花海观赏区、有机蔬果种植区、欢乐海滩游玩区、特色水产养殖区、特色餐饮服务区及艾草养生度假区。

  6、旅游+渔业

  依托海陵岛海洋养殖基地和渔港、渔村、鱼市等渔业发展载体,拓展农渔业的旅游观光功能,发展鱼事体验旅游,提升“旅游+渔业”发展质量。一是大力开发休闲渔庄、海上垂钓等项目,建设一批集海钓游钓、渔事体验、休闲观光、渔家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提升改造一批突出海岛风貌、文化特色和旅游元素的旅游渔村。二是依托闸坡渔港,深挖海陵岛渔港的历史文化等资源,完善渔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设计“旅游+渔业”主题路线,充分展示海陵岛渔村风情、渔港风光,提高海陵岛海洋休闲渔业知名度。四是依托海陵岛的渔业养殖基础,建设渔业展示中心,打造设施养殖和文化内涵型渔业展示平台,形成集休闲与文化于一体,以渔业养殖与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渔业文化产业园。

  7、旅游+林业

  “旅游+林业”率先产生并兴起于美国、新西兰、德国等国,综合效益良好,有利于推进旅游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海陵岛要发挥森林旅游独特优势,以红树林国家森林公园、海陵岛十里银滩山顶森林公园、望寮岭公园、大角山公园等林业项目为带动,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升林业附加值。

专栏4-3 海陵岛林业资源概况

海陵岛植被具有热带性强,种类丰富的特点。地带性植被群落属热带常绿季雨林,具育较强的雨林景相。此外,海陵岛拥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红树林湿地资源,具有发展森林旅游的客观条件和独特优势。截止2014年,海陵岛林业用地面积5742.7公顷,育林面积5447.7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786.7公顷(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009.8公顷),森林覆盖率51.8%,林木绿化率57.3%,已初步建成了点、线、面结合,网、带、片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

  8、旅游+电子商务

  鼓励支持海陵岛居民及返乡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开拓海陵岛特色海产品消费市场,构建“海产品生产-物流配送-电商服务”产业链条。加快完善有利于“旅游+互联网”发展的物流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供销、邮政等部门和单位及电商、快递企业对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鼓励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加强海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实施海陵岛电子商务英才计划,与横琴合作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培养本土电商人才。争取到2022年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支持海陵岛电子商务发展。

  (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兴海为理念,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高端海洋渔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1、海洋生物医药

  发挥海陵岛海洋生物资源特色优势,在海洋基因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药物与保健品等产业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支持广东海陵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海洋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发展壮大。争取海王医药、汤臣倍健、健帆生物等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到海陵岛开展科研实验和成果转化。以开放合作为理念,筹建海陵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争取与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国家生物谷、珠海市金湾生物医药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涉海科研院在海陵岛建设深海大洋微生物和深海生物样品库,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和教授工作室,进行海洋功能化食品和海洋生物活性材料产业化项目开发,构建“大湾区研发+海陵岛成果转化”产业分工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心。

专栏4-3:海陵药业

海陵药业是一家以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生物保健品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海陵药业的前身是广东省阳江市(国营)闸坡鱼肝油厂,具有30多年的历史。2003年6月,由三家民营企业出资收购,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海陵药业总投资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拥有OTC药品和保健品共二十几个品种规格,年产值超亿元。海陵药业总部设在广东省阳江市,分别在海陵岛、珠海设立了药品生产基地、保健品生产基地、海洋生物研究所(与湛江海洋大学合建)、科技营销公司,并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药品生产基地已经通过国家 GMP 认证。

  2、海水综合利用

  发挥海陵岛海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重点发展海岛居民大生活用水、海水循环冷却、工业生产用水等技术。推进海水矿产化学资源利用研究,建立多数化学元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科技产业。研究推进海水淡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化规模和创新能力,降低海水淡化成本。规划建设海水淡化综合基地,积极引进海水综合利用科研机构、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制造、工程服务和投资企业,搭建以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校地合作为主题的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和产业平台。

  3、海洋新能源

  以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项目、海陵风电等项目为载体,集聚新能源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实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制定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支持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潮流能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实施以海洋能源发电为主,结合海水淡化和节能减排等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海洋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推广。支持海洋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

专栏4-4: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项目概况

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南方分公司在广东的第一个投产发电项目,是中国国电集公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09年11月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注册成立,一期工程33台780KW型风机,总装机容量2.574万KW,已全部投产发电。二期东岛项目设计装机24台2000KW型风机,总装机容量4.8万KW。同时,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在阳江市开发新能源项目。

  4、高端渔业

  推动海陵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端渔业新兴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将海陵岛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型海洋渔业基地

  发展“深蓝渔业”。推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升级为国家一级渔港,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快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建设外海生产基地,提高外海捕捞作业渔船航行安全、后勤补给、海上救助、涉外渔业纠纷处置的保障能力,拓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制定实施渔船更新改造资金扶持政策,通过“压小造大、压旧造新、压木改钢”的方式,鼓励发展大马力钢制渔船,建立渔船更新改造发展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合伙等方式投入渔船更新改造,缓解资金投入困难的问题。鼓励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培育“渔业企业+渔业合作社+渔船”产业链,提升传统渔业附加值。

  建设海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一是加快传统海产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渔业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设备现代化水平和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二是大力实施海产品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推进药物试剂、功能食品和美容化妆品相关企业落户,推动海陵岛渔业结构升级。三是在各类水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筹建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物流中心。四是抓好水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检测建设,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等质量认证,创建水产品知名品牌。

  五、空间布局

  (一)打造“一带一轴、海陆统筹;一核四点、六片协同”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带:海陵区滨海经济开放发展带。此带也是整个阳江最南部主要滨海经济发展带。通过深入激活中心渔港、大角湾、南海一号、海丝博物馆、十里银滩、国家海洋旅游区等项目,将此带打造成为海陵岛乃至整个阳江最有活力的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

  一轴:海陆统筹发展带。该轴通过海陵岛两大对外桥梁通道连接江城区,同时,在海陵大桥附近叠加通用航空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东边的海湾大桥叠加轨道交通站点之后,打造成为岛内复合型的交通枢纽,并由这两大交通站点向南部延伸到海陵区综合服务中心(新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这条由北向南的交通主通道,形成海陵区的海陆发展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整个阳江对外发展和海陆统筹的主要接口。通过该轴,向北进一步对接阳江中心城区乃至大陆资源要素,向南对接海外资源,并进一步统筹岛东东西的整体开发。

  一核:综合服务核心。依托海陵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便利的公路、通用航空及轨道交通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行政中心等公共服务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集聚,打造成为海陵区集行政、旅游服务及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发展集核。

  四点:打造四大具有集聚效应的四个片区级功能节点。分别为岛北的通用机场、轻轨站点,岛东的海洋旅游中心,岛西的中心渔港及大角湾周边的传统旅游要素,通过这四个核心功能节点,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片区经济核心节点。

  六片

  一是TOD经济发展片。借助两座跨海大桥、通用机场和轻轨站点在岛北区块较为集中分布的优势,集中打造TOD经济发展片。通过打造航空小镇发展航空经济,借助人流较为集中的优势,发展成为海陵区游客集散中心。配套一定的商务旅游、酒店及会展功能,发展成为旅游+交通类产业的集中布局地。

  二是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重点建设太傅文化公园、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等。借助较多的宋代文化遗存,探索集中打造具有宋代风韵的传统文化旅游区。同时,以飞沙滩、国家海洋旅游集聚区等功能节点,集中打造具有现代海上风情的历史文化观光区。

  三是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重点建设大角湾国家AAAAA 级旅游区、华夏文化大观园、北洛湾乡村俱乐部、闸坡渔港休闲渔业基地、游艇基地、阳江国际帆船港、疍家文化村、飞鹅岭文化公园等。位于海陵岛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平原沙滩和港湾。区内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闸坡国家中心渔港、马尾岛、大角山北洛湾、旧澳湾以及以威海炮台、北帝庙、马尾古塔、休闲渔业区和闸坡镇区等旅游资源,本区是海陵岛最早开发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商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但由于早期开发缺乏科学规划,景区城镇化严重,很难向高端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定位为大众化休闲度假区,主要功能是大众度假、文化休闲、渔业休闲和游乐观光等。

  四是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位于海陵岛南部,地貌以滨海平原和沙滩为主,这里北靠草王山(海拔385.4m),左有羊双山(海拔159.9m),右有大角山(海拔310.5m),面向南海,山前拥有广阔滨海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优越,规划面积25.9km2。区内拥有十里银滩、银海城、三山岛、石角湾、地拿湾等旅游资源,处在开发初期,开发潜力大,现已有保利、恒大、敏捷、顺丰等国内知名大型旅游、地产集团公司进驻。规划面积25.9 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银滩海陵岛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洋历史博物馆、海陵岛国家海洋公园等;银滩东区东岛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岛南国际度假集聚区。规划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包括海陵岛行政中心、旅游中心,其主要功能是高端国际度假、会议度假、游艇海上运动、娱乐休闲等。

  五是岛西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片。位于海陵岛西部,集中布局于广陵山、山塘山等山体以西滨海的北汀湾地区,借助现有的海洋工业,集中发展为轻型海洋产品加工、设立海洋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加大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吸引国家级研发中心落户,加快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阳江分中心建设,组织开展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六是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该片重点建设草王山生态公园、山地自行车赛道、北金湾旅游产业园区等。位于海陵岛中部,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台地、平原和水库。草王山是海陵岛最高峰,是海陵岛自然景观标志,登上山顶,可以远眺全岛的美丽景色。规划以草王山为核心,依托丘陵、台地、村庄、农田、水库等景观要素,建设具有山地生态、农业生态、高端休闲运动、户外运动和登高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生态休闲区。

  (二)构建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功能布局

  按照集中成片的思路,结合海陵岛基础禀赋、产业基础、海洋产业、旅游产业及海岛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珠海横琴对口帮扶海陵岛的优势和借助交通优势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导向,海陵岛的产业功能布局总体上根据海岛健康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集中布局以下几大产业。

  ——海岛健康旅游产业。集中布局于南部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的三大片区。依托海陵岛优质的海滩和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以十里银滩、“南海1号”、海洋历史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角湾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重点发展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旅游、渔家风情、康体养生、海上运动等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游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打造滨海旅游产业集聚示范区。以滨海旅游为带动,充分利用城区近郊的温泉、水库等生态资源,发展大型游乐、健康休闲、生态旅游、商务旅游等项目。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海陵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南中国海洋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在布局重点上,应综合考虑各大片的基础要素、产业现状和发展目标,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如在养生产业、康养、体育、居住等方面,可结合大型居住区和传统乡村居住区特点,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分别配置。结合海陵岛非常丰富的海产品特征,结合美食要素、候鸟式旅居养老、社区式旅居养老等产业可重点布局在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娱乐养生类、文化体验式旅居养老类应重点布局在岛东传统文化观光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考虑到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的环境特点,可偏重布局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田园康养类产业、中医药特色旅游业、生态田园式旅居养老、陆地型体育康养。海岛高端医疗旅游业、健康管理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应重点布局在TOD经济发展片和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

  ——旅游+产业,重点布局以下几大亚类。

  一是旅游+绿色农业。集中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展示基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积极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

  二是旅游+休闲体验农业。集中布局在岛中生态及乡村旅游发展片,围绕农耕文化、疍家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元素,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展示田园风光、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农业园区,鼓励发展建设农家乐、渔家乐项目,重点在埠场、海陵岛等区域建设若干集体验、养生、观光、娱乐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推动观光农业和农事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提升海陵岛农业用地经济效益。

  三是旅游+商贸服务。集中发展在岛北TOD经济发展片、岛西传统滨海旅游片,建设数个商业街、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大型集贸市场等,构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现代商业服务网络,打造粤海陵岛域性核心商圈,重点发展一批专卖店、品牌店、特色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等,打造品牌五金刀剪、特色美食等商业一条街。

  四是旅游+电子商务。可重点考虑配置于滨海开发型经济发展带各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在五金刀剪、纺织服装、特色食品与海产品、休闲旅游等领域构建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促进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加快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化发展,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普及深化,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鼓励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五是旅游+总部及创意产业。集中布局在岛南现代开放型经济发展片,特别是应围绕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于综合服务核地区,其次考虑岛北通用机场和轻轨站点等TOD发展片,做强海陆统筹发展轴,引领海陵岛经济形态高端化。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广告设计制作、演艺影视、动漫和网络游戏、音乐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相渗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结合阳江五金刀剪、“南海I 号”及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文化,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利用国际刀剪博览会、风筝节、南海开渔节等活动,加强文化创意特色文化产品和成果的宣传推广。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陵岛海岸线长和国家级、省级渔港优势,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以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为主要形式的设施渔业。发展远洋渔业,建立外海生产基地,扶持壮大若干装备先进、适应深海作业的远洋捕捞船队。加快建设海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区域性海产品交易重要平台。

  在布局重点上,一是海洋生物医药可重点考虑岛东片区。二是基于现有的海洋渔业、渔业初加工等海洋工业基础,海水综合利用和高端渔业可综合考虑放置于岛西现代海洋经济片。海洋新能源产业,应结合国电阳江海陵岛风力发电项目、海陵风电等项目为载体,空统筹布局于岛西现代海洋经济片、岛中生态及乡村特色旅游片和滨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带。

  )形成周边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向西引领湛茂阳经济带积极对接珠江-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联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以特色产业及资源优势为基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引导和筹划一批跨境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旅游项目。按照《阳江市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海陵区应进一步提升开发建设效率,积极融入阳江整体发展格局,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与滨海新区、高新区等其它片区的功能和产业互补。积极参与湛茂阳经济圈建设,共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腹地。

  ——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运用多种策略促进融湾发展。一是发挥节庆活动影响力,发挥海陵岛在南海开渔节、休渔放生节、国际风筝节及旅游文化节等海洋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挖掘“南海1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二是扩大港口合作,探索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港口联盟。三是重点借助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融湾,借助双向四车道、时速达到100公里的海陵岛大桥于2018年底建成的契机,进一步强化海陵岛与阳江市区的联通,强化陆路与大湾区的链接,让海陵能够快速接纳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深湛铁路的开通使得海陵岛依托高铁接受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实现2小时到广州,2.5小时到深圳,标志着海陵岛正式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另外,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将于2020年建成,途经海陵岛,辐射海陵湾港区与大角湾风景名胜区,海陵岛借助滨海旅游公路吸引大湾区内部客源,提升旅游影响力。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促进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互联互通,大大提升海陵岛对湾区东部市场的辐射。

  ——重点加强与珠海横琴的合作发展全面加强与珠海横琴对口帮扶合作,加快推动“海陵—横琴—港澳”合作格局,深化海陵与港澳在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合作,推动横琴(海陵)文化产业园共建,继续推动在土地收储、岛东片区等方面合作和共建项目的建设,继续推进两地人才、科技、产业结对共建,开展联合招商;主动接轨广东自贸区,分享广东自贸区金融、商务、投资等外溢效应,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对接,积极探索横琴自贸区在海陵岛的政策延伸。

  ——探索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抓住两岸“三通”和粤港澳大湾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积极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海陵岛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加强与台湾在创意设计、生物医药、滨海旅游、海产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依托海陵岛作为国家批准的台湾渔船停泊点和我省对台小额贸易点,加强对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六、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

  (一)积极探索和争取国际健康旅游岛相关政策

  1、制定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政策,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海陵岛区位和自然环境等综合优势,培育一批社会化、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老龄健康支持体系,立足本地、服务周边、辐射全国,推进老龄用品的研发与制造,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整合康复医疗资源,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康复服务行业,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康复咨询、治疗、辅导等服务机构,加强专业护理人才教育与培训,提升服务品质,支持特定群体康复、专业康复等新型康复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支持在海陵岛探索与香港合作建设医疗养老合作体制,开展医疗养老合作。

  2、积极争取中央、广东省支持海陵岛先行先试特殊医疗政策,探索建立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争取放宽境外医、护等专业人士在海陵岛的执业许可,积极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等。进一步推进将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等进口给予快速审批、关税减免等支持。率先建立健全生命健康产业的行业监管体系。探索将健康检测、健康促进等服务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允许在国外已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可以在海陵岛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使用,探索建立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3、推动探索发展养生保健新业态,全面推进养生保健行业发展。

  推动开展生命理学模型、特色养生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养生保健标准和规范,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医疗美容、亚健康人群保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传统疗法,发展中医营养饮食、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等特色养生服务,支持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繁荣中医养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养生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海陵岛特有海洋生物及动植物资源,大力引进先进生物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规范,完善国际认证体系,大力推进海洋新型保健品研发和应用,优化产品结构,引导行业集聚,促进新型保健品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推动保健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以安全可靠和政策法规允许为必要前提,发展以个性化订制为特色的医疗美容项目,支持开发和应用医疗美容新材料、新仪器、新技术,探索医疗美容保险服务,培育一批医疗美容硬件设备制造和特色服务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积极争取支持海陵岛建设旅游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

  建议将海陵岛全域作为第四个片区,整体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建设海陵岛旅游自由贸易试验区。具体实施如下政策:

  1、加快完善海陵岛的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支持海陵岛加快建设通用机场,并结合阳江市“蓝色海湾”整治计划,推进相关航道清理和渔港完善,建设海陵游轮港、游艇港。二是支持海陵岛加快建设阳江高铁站至海陵岛的轨道交通、海陵岛环岛轨道交通,完善全岛环岛路及相关主干道、次干道。三是支持海陵岛加快完善各片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商业购物及休闲中心,提高游客集散及服务功能。四是支持海陵岛完善通讯、网络、污水治理、给排水、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育等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  

  2、实行更为开放的通关政策。

  一是支持近期在海陵岛相关港口设立临时口岸,并支持在海陵岛相关港口、通用机场建设永久国家一类口岸。二是比照《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允许港澳游艇在海陵岛相关港口按照“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的原则入境通关,且可实施电讯检疫、免办《登轮许可证》、免办搭靠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并开放海陵岛周边水域。三是支持在海陵相关口岸对境外人士实施过境免签、组团落地签等更加便捷的签注措施。四是对用于海陵旅游设施建设的相关设备、材料予以保税或免税(在境内生产的给予退税,境外生产的给予免税)。

  3、大力支持旅游及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支持引进世界顶级休闲度假品牌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改选升级,引进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主题公园,加快现有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二是支持举办国际涉海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海上体育运动、潜水、冲浪、垂钓、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产品,丰富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三是支持开展乡村旅游开发,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推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本地特色,展示性、表演性、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四是支持开展面向全球的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业务,支持发展文化产品仓储、设备租赁、产品展示、中介服务及外包、衍生等服务,持续繁荣区域文化产业。五是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支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法定认可的导游、领队经海陵岛试验区旅游主管部门培训认证后,换发证件,在海陵岛试验区内执业。支持在海陵岛内居住一年以上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报考导游资格证,并按规定申领导游证后在内地执业。支持境外文化演艺团体(人员)在海陵岛开展业务(就业发展)。六是允许在海陵岛内注册的外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内地居民出国(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七是支持海陵岛相关机构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推介、文化推广,鼓励国际机构在海陵岛设立分支机构,推进旅游及文化合作。八是对境内游客实施较大额度的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对境外游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支持旅游商贸产业加快发展。九是支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允许实施保税备货。十是支持开展外汇小额消费和小额外汇兑换业务。

  4、加快完善旅游产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健全旅游服务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投诉体系、诚信体系,建立企业信誉等级评价、重大信息公告、消费投诉信息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加紧打造区域领先、国际接轨的区域旅游质量认证体系,率先在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与港澳旅游协会、酒店协会等行业组织对接的海陵岛旅游行业协会,依法制定实施旅行社、导游、饭店、景区服务评价标准,逐步推动实现旅游行业自治。积极申报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岛”工程,设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店铺”、“智能商圈”、电子支付、在线评价、远程投诉等“互联网+”消费和行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游客消费的便利性、可靠性和行业治理的迅捷性。

  5、全面优化海陵岛的行政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是将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阳江市人民政府管理,级别调整为副厅级,并按照“分工科学、权责清晰、精干高效”的原则优化管委会组成部门的设置,同时按“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的决策咨询机构。二是将来自海陵岛的财税省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至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并由省财政每年提供开发建设专项扶持5亿元(暂定至2030年)。三是建立和完善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政府服务机制。大力实施商事登记改革,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积极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大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合理扩大海陵岛的建设用地规模。

  海陵岛陆域面积108平方公里,除去沙滩、山林、湖泊、湿地等不可开发用地,全岛可开发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岛现有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约7平方公里,加上每年核定给海陵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一直非常小,进而严重制约了海陵岛的开发。为保证阳江海陵岛旅游自贸试验区未来拥有必要的服务保障功能,建议合理扩大海陵岛的建设用地规模。一是在科学规划、精心统筹的基础上,支持海陵岛将部分适合城镇建设的基本农田用地及荒地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或医疗健康产业用地;二是支持海陵岛结合海陵湾的蓝色海湾整治计划,在海陵岛西北侧的滩涂上科学开展围填海工程,用于扩充海陵岛的建设用地规模。

  (三)加强与珠海横琴的旅游合作,打造“珠阳特别合作区”

  要充分发挥海陵岛毗邻珠海横琴的区位优势以及对口帮扶的政策优势,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推进与深化与珠海横琴的旅游合作,共建“海陵岛—珠海横琴旅游合作圈”,努力形成“资源互享、产品共推;客源互送、企业共赢;信息互通、市场共管;人才互动、设施共建”的旅游合作新格局。海陵岛与珠海横琴应紧紧围绕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联合营销、旅游联合监管、旅游人才培养、合作体制机制等六个重点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

  1、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以海陵岛与珠海横琴现有的空、陆、空交通网络为依托,研究开辟客运航道,探索多种交通方式组合,发展游船邮轮、通用航空、直升机、房车、热气球、飞艇等新型旅游交通工具,打造来往海陵岛与珠海横琴的便捷旅游通道。重点推进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到海陵岛、珠海国际机场到海陵岛旅游交通路线的完善。

  2、旅游线路产品联合开发。

  围绕旅游者的需求,在整合两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推出“玩在珠海长隆,游在海陵岛”的旅游品牌和系列旅游合作产品,推进海陵岛与珠海长隆旅游资源的一体化,把珠海长隆的客源引向海陵岛。深度挖掘海陵岛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主打海岛度假休闲等旅游产品,通过与珠海长隆不同的海岛旅游吸引物,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光顾。

  3、旅游联合营销

  由于海陵岛与珠海横琴旅游合作圈自身形象和旅游产品属于新生事物,因此,要摧用传统媒介、网络、节庆、会展、事件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以珠海长隆项目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在珠海长隆设立海陵岛旅游咨询点,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和扩大海陵岛与珠海横琴旅游合作圈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旅游联合监管

  海陵岛与珠海横琴应建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协调组织和旅游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制定统一的监管政策法规,共建监管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共同建立旅游综合监管、联合执法和投诉响应机制,对旅游合作圈内发生的旅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旅游投诉等事件予以处理,并相互通报处理结果;对涉及双方区域的重大案件,可采取联合办案方式,通过共同协商、查处予以解决。

  5、合作培养旅游人才

  为了提高旅游合作圈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应充分发挥海陵岛旅游产业的优势,把海陵岛打造成旅游合作圈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和组织两地的旅游院校、培训机构以及旅游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在海陵岛举办培训班和培训讲座,加强两地旅游人才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

  6、构建旅游合作圈体制机制

  海陵岛与珠海横琴两地政府应协商共建旅游合作圈联合管理委员会,就旅游合作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进行指导、协调与决策。签署旅游合作圈建设框架协议,对旅游合作圈建设的重大问题予以规定。建立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和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此外,重视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共同搭建由两地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等发起的针对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等宽领域的非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产业规划反馈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探索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由经济开发试验区相关经济职能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社会管理部门联席办公组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海陵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一部署,协调解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海陵岛发展决策机构和建设执行机构,探索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促进海陵岛经济区与原有镇区互惠互利。

  2、推动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绩效考核

  产业规划要以海陵岛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基础设施、低碳生态等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从空间层次、实施方式、管理机制上理顺关系,进一步推动“多规合一”。着手研究并制定落实海陵岛产业发展规划的绩效考核办法,各有关部门应围绕海陵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切实加强考核,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海陵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各有关部门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情况组织定期综合督查,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组织专项督查,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3、建立产业规划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

  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并适时进行规划修编,保持产业规划的连贯性、动态性和前瞻性。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加强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和跟踪监测。建立完善产业规划实施社会监督评议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并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从而提高产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二)提升政府服务品质,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重点是建立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服务水准,推行阳光政务,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落实“一站式”办公、首问承诺制等工作制度,优化提升服务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应该明确程序、时限和责任,增加透明度,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构建职责分明、分工有序、协同合作的政府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建立规范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

  建议建立海陵岛“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组成由海陵岛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体系。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分类别召集不同层次外资、民营企业参加的会议,通报企业投资办厂、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各部门执法情况,协调解决企业投诉的问题。同时,可以为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总部提供工商、税务、通关等绿色通道,成立专门机构为其提供更为高效完备的服务。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及时提供有效应对和救助服务。

  3、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建设高效的诚信体系、有序的市场秩序,切实为落户海陵岛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空间。营造公平、稳定的法制环境,推动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依法行政,廉洁执法,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执法部门要制订统一的管理办法,避免重复检查和交叉检查。帮助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三)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

  1、编制生态海岛建设规划。

  优化海岛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跨领域、跨岛屿布局,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项目建设,提高交通、水、电等资源保障能力,建立现代化海岛基础设施体系;以改善岛内交通圈和岛陆交通圈网络体系为主线,完善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快捷、安全、方便”海岛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提高海岛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和运输能力。倡导渔业节能减排,建立虾夷扇贝、海带、鱼类、皱纹盘鲍和刺参等品种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加强对海域环境即时监控和预警预报。

  2、有效划定海岛自然岸线红线。

  在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的基础上,划定海岛自然岸线红线,严格执行红线制度,进行岸线整治修复,提升岸线使用效益。优化岸线功能,研究增加城市、居住和旅游景观以及绿色走廊等生活性岸线和生态岸线,鼓励专用码头与公用码头相结合的岸线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岸线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严禁生产岸线占用生活、生态岸线,增设具有湿地涵养、滨海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岸线。

  加强海岛整治修复与生态建设监督管理。制定加强海岛整治修复与生态建设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的制度规范;制定针对海岛典型物种及控制因子的保护制度规范,探索开展海岛生态区划与示范;制定加强海岛保护区管理的有关制度规范。在梳理事权责任的基础上,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协调机制,提高行政审批事项和重大项目办理效率;制定海岛及周边海域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监督检查细则和技术规范;完善针对海岛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理制度规范。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