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1-28 10:3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旅旺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转型中升级,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旅游产业“三化一业”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建设“富民强县、幸福阳东”。

  二、发展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把握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加快发展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升级。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突出现代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五金刀剪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优化发展农业。大力推动海洋综合开发。

  二是坚持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着眼于解决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大力统筹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作用,强化中心镇的带动作用,推动各镇区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三是坚持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稳定和促进就业,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步。

  四是坚持大力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提升文化软实力。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积累和开发人才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阳东。

  五是坚持大力推动绿色崛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决定》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我县“十二五”时期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按照尽快赶上全省总体发展水平的要求,到2015年末,全县生产总值258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长15.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17.5%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58.9:28.3。人均生产总值达57800元,年均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4.58亿美元,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年均增长13%

  ——社会发展指标。“十二五”期间,我县人民生活水平将有大幅提高,全县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0元,年均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覆盖率90%以上;全县城镇化率为55%;力争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预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左右,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6岁。

  ——资源环境指标。以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到 2015年,预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空气质量达到Ⅱ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例95%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一、二类水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4.7%以上,努力将我县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