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规划纲要》主要是根据《中共阳东区委关于制定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市《关于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和《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机遇挑战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制我区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发展目标和总体任务的规划。《规划纲要》由发展基础与环境、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总体任务、保障措施五大部分组成。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这部分是“十三五”规划的背景,包含发展基础、国际国内环境、机遇与挑战,全面总结了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当前及今后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区“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保护重点、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首要任务、主要抓手、重要着力点和发展目标。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二是在遵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化”驱动、蓝色崛起、对接珠三角战略部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富民强区、幸福阳东”总目标,继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三是明确了首要任务,即以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壮大经济综合实力为首要任务,这是基于我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实力仍然偏弱的现实,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以及我区在未来五年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诉求提出来的。四是明确了主要抓手和底线,即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三大抓手”,严守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五是明确了重要着力点,即全方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创新驱动,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六是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即坚持经济发展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跑位置,努力实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人均GDP率先追赶全省平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2. 基本原则遵从国家、省、市的要求和我区未来发展诉求出发,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坚持公平共享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和谐协调发展五个方面的原则。
3.发展目标参照市国家、省、市的思路,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三个方面,提出我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目前,国家“十三五”规划GDP年均增长6.5%,省“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7%,市“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10%左右,江城、阳春和阳西“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9%。对应国家的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省、市、区遵循“相对应、略高于”的原则,参照各区(县、市)指标制定情况,结合我区实际,将GDP目标拟定为9%较为合适。综合考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兼顾我区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实现的可能等方面来制定,力求做到既适度超前、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三)总体任务:围绕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文化发展、开放合作、法治阳东、效能建设等方面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
1.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制约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为推动我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2. 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全区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创新打造成为新常态发展的核心动力。
3.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据省、市发展要求,围绕阳东发展定位和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区必须大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进一步做强高端不锈钢、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绿色休闲等现代农业,并以“海洋经济”发展为重点,实现阳东经济的“蓝色崛起”。
4. 提升城乡发展水平。依据主体功能定位,以城乡一体、空间均衡、海陆统筹为导向,以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中心镇建设,实现产城融合、繁荣县(区)域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优化调整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电力能源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重要干线道路和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开放型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阳东”。
6. 实现“三生融合”发展。围绕建设“美丽阳东”,实现生态文明,必须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把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建生态屏障,提高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的美丽阳东。
7. 坚持共享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大力提升教育、就业、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8. 全面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打造阳东文化名片、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加快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事业提升等有效措施,到2020年,把阳东建设成为文化引领作用更突出、文化产业更强大、文化特色更鲜明、文化服务更惠民、文化影响更广泛、文化软实力更雄厚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区。
9. 深化开放合作。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正确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力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外贸商品、市场、主体和贸易方式结构,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10. 建设法治阳东。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实现依法治区。把社区社会治理、基层矛盾化解、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留住青山绿水、创建和谐平安的目标,把阳东建设成为全市乃至粤西地区最安全的生活居住区。
11. 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机关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