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
来源:市发改局 时间:2014-08-05 10:2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三大需求有效增长,顽强抗击台风“凡亚比”等重大自然灾害,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科学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十一五”规划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持续加快增长,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经济增速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41.8亿元,增长17%,高于预期目标4.5个百分点,创近15年来新高。第二产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27.5%,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均生产总值26758元,增长16.3%,高于预期目标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8亿元,增长32.8%,高于预期目标16.8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投资、消费、出口、利用外资、居民收入等年初确定的15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48.1亿元,增长27.9%,高于预期目标11.9个百分点。全市前50名重点企业实现产值327.4亿元,增长36%。其中,阳西电厂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8%。五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冶金钢铁、机电等行业增速在22.6%以上。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汉能LED、万事达水产、华润水泥、广东德尔电器、风电等一批项目投产或试产,广青镍合金、嘉吉粮油二期、宝马利汽车空调等一批项目动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9家,专利申请量达1212件。深入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一批难题,工业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服务业较快发展。市场消费保持畅旺,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4.4亿元,增长23%,比预期目标高5个百分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1%,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旅游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海陵岛海韵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群、阳春温泉度假村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沙扒镇等特色旅游强镇,成功举办南海(阳江)开渔节和阳江国际风筝节,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通过评审,“南海Ⅰ号”成为旅游新亮点。预计全市接待游客726.6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41.8亿元,增长19.1%。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贷款余额28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5.4%和9%。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27.1亿元,增长5.5%,高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25万亩,总产量71万吨,分别增长2.1%和3.8%,蔬菜、南药、花卉、蚕桑、水果等种植面积稳步增加。致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完成了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6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一批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好了省级标准果(菜)园4个,培育了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稳步发展。渔业总产值88.2亿元,增长6.5%;林业总产值4亿元,增长34.8%;畜牧业总产值70.8亿元,增长1.7%。

  (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9.2亿元,增长 37.5%,高于预期目标15.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3.4亿元,增长30%;工业投资129.7亿元,增长28.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巨大。全市掀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7%,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阳江核电站全年完成投资45.1亿元,1、2号机组建设加快,3号机组正式动工。风电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约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7倍,华润阳西风电、国电海陵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阳西电厂3、4号机组完成初步设计,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抓紧推进。华润(阳春)水泥点火试产,广青镍合金、海螺水泥等项目进展顺利。云阳高速阳阳段建成通车,阳春春湾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下配网输变电工程、阳江港4个5万吨码头、移动通信网络等项目有序推进。118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7亿元。

  (四)“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园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园区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园区建设资金,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在2008年获得5亿元省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再次竞得省食品药品专业性园区扶持资金1亿元。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年完成园内外开发投资13亿元,累计投入资金37.5亿元,开发土地1.97万亩,投产和在建项目共182 个。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我市在香港、北京、宁波、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投资环境推介会,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20.9%,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劳动力转移迈出新步伐,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约7.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约3.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对外贸易实现新提升,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7亿美元,在上年逆势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5%。

  (五)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力度,完成漠江路、鹰山路、东风路改造及北山公园、东岳公园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开发一批高品位楼盘,实施绿化、花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评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编制完成绿道网、绿地系统及城市片区等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漠阳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强化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建设资金激励机制,开展一批宜居城镇、宜居村庄试点建设。积极实施“三旧”改造,进一步盘活一批建设用地。

  (六)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市直单位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37个减少为25个,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县(市、区)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改革深入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保留审批事项212项,撤销审批事项156项,改变管理方式41项。国企改革步伐加快,组建成立了市公用事业集团。集体林权、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保障民生工作切实加强。着力提高居民收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6元,分别增长12%和15%,增速分别比预期目标高2个和6个百分点。积极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民心工程,落实村集体经济项目363个、投入资金约1.6亿元,预计全市1.2万贫困户的脱贫率达58.5%。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全年募集捐款超过1亿元。救灾复产和重建家园取得重大胜利,全市1242户全倒户元旦前全部建成新居。保障安居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059套。出台《阳江市价格调节基金征集管理办法》,通过价格调节基金等措施保障民生。

  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市一中、市一职新校区建成搬迁,阳东县第二中学等学校竣工开学,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70.9%提高到93.1%,高考上线率达72.8%,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25%。就业工作切实加强,新增城镇就业约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参保人数共98.1万人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新农合参保率达99.8%。社会救助水平提高,8万多人纳入低保救济。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成使用,市中医院新院、公共卫生医院建设进展顺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文化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火炬阳江站传递活动,市水上活动中心、阳春图书馆、阳东图书馆、阳西县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8%。计生工作成效明显,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7.3‰,实现省下达的目标。治安、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平安阳江”、“和谐阳江”建设成绩喜人。统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监察审计、人事编制、质量监督、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史志、档案、气象、老龄、残联、关工委、人防、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发展。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我市奠定新时期跨越发展的基础,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我市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农业总产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推进阳江核电1-3号机组建设,力促4号机组年内开工。加快阳西电厂3-4号机组及阳西、海陵、阳东、阳春等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争取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尽快开工。积极推动大唐阳西核电、中海油LNG接收站及冷热电联产、海上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培育发展LED新光源、镍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突出抓好4个省级产业园区、6个特色行业工业区和3个环保产业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镍合金及其配套加工产业项目,力争一期工程年内投产。完善钢铁及其产业配套,加快致富皮革、嘉吉粮油二期、节能玻璃、汽车空调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着力提高五金刀剪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等新型水泥项目建设,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家具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学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滨海特色旅游休闲产业。加强对“南海Ⅰ号”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推进海陵岛十里银滩、马尾岛、雪流湾综合开发,加快海韵大酒店和南海湾温泉大酒店建成开业,推进凤凰湖温泉度假村、国家地质公园、环东湖生态区建设,打造沙扒等一批特色旅游强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阳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五金刀剪物流城、城南商贸城、阳东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加快完善城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及城乡社区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优质粮、水果、南药、花卉、海洋渔业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20万亩供应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现代标准农田整治,重点抓好阳春潭水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二期等工程。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和远洋渔业,推进东平、沙扒、对岸等渔港群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水产品、南药、木材、禽畜等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品牌化,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年新增3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扫尾工作。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措施。

  (二)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一批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宜居城乡、民生事业项目建设。2011年我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145亿元。要加强项目建设统筹协调,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实行“并联审批”制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狠抓难点突破,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和融资工作,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和资金,确保开阳高速阳江立交及连接线、中洲大道建设工程等 4个投产项目如期投产,阳江核电站、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等26个续建项目顺利进行,广东西部沿海铁路阳江段、华能阳东风电等17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

  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工作。扎实推动阳东中海油天然气发电等46个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作。以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原则,继续完善我市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储备质量。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各项资金支持,努力形成项目建设“在建一批、在谈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努力打造宜居创业滨海新城

  提高城乡宜居水平。加强城乡规划,抓好中心城区、重要片区、中心镇的各类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城南新区开发、“一河两岸”改造和南浦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动绿道网示范段规划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深入开展“三旧”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市区与周边城镇同城一体化,努力在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方面率先突破。实施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突出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垃圾处理、危房改造等工程,推进4个宜居示范镇和10个宜居示范村建设。以县为单位开展自然村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村镇人居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云阳高速罗阳段、325国道改造、南海I号大道等一批公路项目建设,力促西部沿海高速铁路阳江段年内动工,加快阳江港5-10万吨码头泊位和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建设。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加固工程,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确保2011年汛期前完成重点水毁工程修复任务。致力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无线城市。

  提升环境友好水平。加强漠阳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确保水质安全。推进马南河环境整治和市区及各县城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加快高新区、城北、银岭等污水处理厂工程,推进阳东、阳春、阳西县级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镇级垃圾中转站和自然村垃圾收集池建设。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资源节约,减少一次性用品和包装材料的使用。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等生态工程建设。

  (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推进就业、医疗、社保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转移就业培训,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市中医院、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向全市铺开,力争全年覆盖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单位,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努力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第二批试点工作,加快新农保向全市推开。继续抓好城乡医保工作,确保2011年城镇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巩固在99%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发展教科文体事业。加强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完善阳江一中等示范性高中学校建设,推进两阳中学搬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推进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搭建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组建五金刀剪、汽车空调等研发、技术和产品性能检测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刀剪、漆艺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影视传媒等现代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阳江市演艺中心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市全民健身综合广场筹建。强化招才引智,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保障粮食生产平稳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和检查,加快推进物价三项建设,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深入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实现全部贫困户基本脱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400套廉租房、300套经济适用房、391套渔民上岸安居房建设和1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建设平安和谐阳江。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合作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并联审批,推行电子政务。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完成县级行政机构大部制改革,落实县(市、区)公务员津贴统发工作,推进县(市、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进阳东农信社改制,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完善市场体系,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把流动人口纳入社会综合管理范围。建立社会工作制度,加快社会工作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

  推动开放合作出新成果。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积极吸引中央企业、大型国企、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投资。坚持落实优惠政策、完善基础环境、创造集群优势并举,增强招商吸引力。把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土地集约利用结合起来,科学制定投资强度与环保标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和经贸交流活动,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抓住珠三角推进“四年大发展”机遇,深入推进“双转移”,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强与粤西三市、港澳台、北部湾和东盟等地区合作。扩大五金制品、水产品、家具、服装纺织品等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保障措施。抓好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约束性目标责任制,增强指标的导向和约束作用。针对各项目标和任务,研究制订财税、投资、产业等政策措施,形成规划和计划实施的政策合力。加强组织落实,全力组织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工具,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