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江市卫生健康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1-25 17:0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省卫生健康委的正确指导下,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坚持“抓党建、强基层、筑高地、促医改、重预防、引人才、优服务”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健康阳江建设,实现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双统筹、双见效。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保持平稳。迅速稳妥处置阳春岗美健康管理所非法入境人员逃跑事件,全面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安全规范管理,做好“一码通”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对推送人员及中高风险地区来阳返阳人员的落地排查、分类管控和核酸检测,落实密接者和次密接者的追踪排查,重点人员核查率、核酸采样率和检测率均达100%。持续开展院感防控分片包干及定点联系明查暗访,切实抓好院感防控和哨点监测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无本地病例,共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2例,其中我市收治3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三无”(无死亡病例、无院感事件、无扩散病例)目标;另外9例按规定转运到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集中收治。多渠道全方位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加强重点场所监督管理和重点人群排查监测,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联合第三方机构可以实现1天内完成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21时,全市累计接种493.20万剂次,全人群接种第一剂覆盖率87.92%,完成全程接种覆盖率85.13%,在全省排名均为第9。

  (二)市人民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进展顺利。市呼吸医学中心门诊部正式开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中国医师协会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并获评“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2021”;皮肤科被正式认证为“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精准医学检测中心投入使用,新药I期临床试验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质认证现场评审。开展阳江地区首例经皮气管切开术等16项新技术。在粤西地区率先应用微无创技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获“全球超声无创治疗良恶性肿瘤技术产业化临床示范基地”授牌。成为广东省率先通过国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及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的前12家医院之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7项、市级科研项目73项,发表SCI论文3篇。柔性引进广东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8人;新招聘博士3人,新增硕导3人;1人获得“广东好医生”称号,10人获得“阳江名医”称号,5人入选“阳江市第七批市管拔尖人才”。

  (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中医院二期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装饰收尾施工。市人民医院院区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搬迁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在推进二期工程。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二期项目已完成立项及土地划拨的相关工作,已向市财政局申报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000万元,正在办理前期工作相关手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项目初步规划选址在市区西北部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东边,占地面积167亩(科学城项目)。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大楼及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正在推进图纸设计、土地勘测等前期准备工作。省级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已成立项目筹备小组。阳江市全民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正在加快建设。阳东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和阳西总医院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已动工建设,阳西县妇幼保健院二期、阳西总医院公共卫生医院(阳西县溪头镇卫生院、阳西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

  (四)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免费出生缺陷防控项目。联合市财政局制定《阳江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2021-2023年)》,组织市级专家对各县(市、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业务指导,全面落实出生缺陷筛查免费补助政策。截至12月31日,全市免费出生缺陷筛查总体平均完成率100%,已全部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二是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我市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已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2间,现有可移动方舱PCR实验室2个,全市核酸检测规划日检测量达12200人份,最大日检测量达45650人份。阳江市人民医院已完成平疫转换的传染病区改造升级,新增可转换传染病床100张。

  (五)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学习借鉴三明市和阳西县医改经验做法,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群众就医负担持续降低,医保报销比例达到全省中等水平。选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医院4间医院作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推开,预算管理制度及总会计师制度全面落实。1~11月,全市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73个百分点、4.73个百分点;药占比23.19%,较上年同期上升0.28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0.79%,较上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其中,全市4家省、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增幅比开展试点前下降5.1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费用增幅比开展试点前上升7.05个百分点;药占比26.16%,下降1.14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27.88%,上升1.52个百分点。

  (六)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疾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成立阳江市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全市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艾滋病新发现病例数同比下降,性病、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持续强化。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有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逐步健全,阳春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达到控制标准。阳东区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二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全市新发职业病“零报告”。依托阳春市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尘肺病康复站。持续巩固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深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落实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达标责任主体名单定期通报制度,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等4项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共监督检查用人单位487家(次),下达执法文书297份,立案并办结11宗,罚款24.5万元。三是妇幼和老龄健康服务持续优化。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广东首批、阳江首家“广东省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产前诊断中心连续两年获评“广东省出生缺陷与产前诊断专科联盟优秀单位”。城乡妇女免费“两癌”筛查21850人,完成省部署的工作任务。全市住院分娩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艾滋病孕产妇治疗率等指标达到目标要求。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妇联印发《阳江市适龄女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方案(2022-2024年)》,降低我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推进“银龄安康行动”项目,推动医养结合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推进市计生协改革。阳东江华护理院通过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评估。四是创文巩卫工作掀起热潮。将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爱国卫生主题公园。印发《阳江市创建省、市级卫生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我市1个省级卫生镇完成复审,成功创建3个省级卫生镇和146条省级卫生村;市爱卫会授予埠场镇等16个镇为“阳江市卫生镇”,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委会那梨村等542条村为“阳江市卫生村”。

  (七)行业服务管理持续强化。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高规格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阳春市中医院升级为三级中医医院。市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通过互联网医院审批。积极推进9个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的创建工作。依托市中医院成立阳江市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中心,持续规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市人民医院积极申报5A治未病科、阳春市中医院创建4A治未病科。二是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全市共作出卫生行政处罚398宗,罚款28.79万元,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案件2宗。随机监督抽查处罚案件19宗,罚款金额1.125万元。我局在2021年度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中获评优秀等次。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855件,按时办结率100%。三是推进珠海阳江第三轮对口帮扶。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支持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搬迁项目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设立单鸿教授介入医学团队工作室,与阳江市人民医院点对点共建介入医学科、胸外科专科联盟。四是加强科研及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阳春市人民医院和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2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全市共培训全科医生128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做好70名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申报省级医学科研基金项目5个,批准立项2个。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6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69个、市级项目288个。落实一线医务人员关怀关爱措施。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有13人入选阳江市第七批市管拔尖人才名单。评选第二批“阳江名医”共33名。

  (八)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1个方案、开好2个会议、抓实3个层面的学习、做好4项主题活动、创新5个专题培训方式、办好6项实事。市人民医院“党建福民”工作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优秀党支部案例;市人民医院党委、市中医院党委、市公共卫生医院党委和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党委获评“广东省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市人民医院周敦荣同志获评“中国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重症医学科获评“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全市2名护士获评“广东省优秀护士”。

  二、存在问题

  我局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健康风险挑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医防融合协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健康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强化。对此,我们努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深化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建设,打造党建创新品牌。充分发挥局党委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提升活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抓好重要节点疫情防控,加强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阳人员排查管理,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场所监管和重点人群监测,严防疫情输入扩散。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织密筑牢新冠肺炎防控防线。

  (三)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以上学科在省内有较高声誉,争取获得2项以上国家级、5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争取与国外1-2所高水平医疗机构进行联盟合作,培养及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名以上,博士达到25名以上,硕士达到200名以上。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做好三甲医院复审迎检工作。

  (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按总体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市人民医院院区升级改造、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战略和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院。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化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广三明市医改工作经验和阳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法,加快推进阳东区和阳春市医共体建设。

  (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市疾控体系建设,重点提升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能力,特别是市疾控中心卫生检测检验能力,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发挥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推动阳东区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加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推进消除“三病”母婴传播和城乡妇女“两癌”筛查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促进医养结合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省、市级卫生镇创建。加强重点行业职业病防治。

  (七)增强行业服务管理能力。积极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做好“一件事一次办”联办。继续落实珠海对口帮扶阳江第三轮帮扶项目,推动两地双向交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招聘引进、培训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力度,落实人才激励措施。持续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大力创建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加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力度,巩固平安医院建设成果。

  四、近期重点工作

  (一)抓好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重点地区来(返)阳人员落地排查、核酸检测、隔离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哨点监测和院感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全方位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健康宣教,强化人员、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筹备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链条全要素应急演练,加强重点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督导检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二)抓好岁末年初有关工作。深入开展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检查行动,加强舆情监测管理,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确保安全稳定。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节日期间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困难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加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关心关爱力度。严格实行值班值守,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做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有关准备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节日腐败”发生。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