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县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县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围绕实现阳东“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旅旺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和谐阳东、宜居新城”。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一)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认真做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
2、做好各行业重大项目的规划储备和前期工作,积极向上申报,力争纳入国家和省市的投资计划,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二)拓展投融资渠道
3、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工作,扩大银行授信贷款,解决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县财政局、县金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
(三)创新招商模式
4、大力推进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和资源招商,重点抓好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滨海环保产业园和大东湖旅游度假区、东平旅游度假区等大园区、大项目的招商工作。(县经贸局、县招商办、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县旅游管理中心、县水利局、东平旅游景区筹建办公室,大沟镇政府负责)
(四)健全招商激励机制
5、进一步完善阳东的投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吸引力。(县经贸局、县招商办、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二、大力推进双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五)抓好园区的整合优化
6、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建设模式,强化园区管理。按照打造现代工业园区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县经贸局、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县建设局负责)
7、加大融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储备,大力清理盘活工业闲置土地,推动园区持续快速发展。(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县金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北惯镇政府负责)
8、加快恒兆高新产业园开发步伐,抓好滨海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县经贸局、县环保局,新洲镇、大沟镇政府负责)
(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9、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对接,结合我省产业振兴的方向,大力吸纳承接日用电器、电子信息、建筑材料等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县经贸局、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县招商办,各镇政府负责)
10、借助阳江(东平)核电项目建设的契机,积极配合市规划建设核电装备工业园。(县发展和改革局,东平镇政府负责)
11、发挥阳东交通便捷、土地充裕、地处沿海等优势,力争在环保技术、海洋化工和风能、浪能等新兴产业方面引进一批大项目落户。(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七)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
12、积极服务工业开发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13、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县经贸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14、抓好专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5、深入推进“广东省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五金刀具专业镇”建设,鼓励企业参与五金刀剪产品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提升产业竞争力。(县经贸局、县质监局,东城镇政府负责)
16、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组织更多的企业争创 “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品牌,力争五金刀剪产品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积极调整优化五金刀剪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医疗器械、金属切削工具等高精尖产品。(县经贸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科技局负责)
17、加强企业服务,推动银企合作,用好中小企业扶持基金,抓好旧厂房改造工作,帮助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三、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九)做优特色种植业
18、继续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办好各镇水稻高产示范片,推广良种良法,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县农业局、县农机管理中心负责)
19、加强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县粮食局负责)
20、优化水果种植结构,大力推进荔枝、菠萝蜜等水果标准化生产。扩大益智、凉粉草等南药生产规模,加快蔬菜、马铃薯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花卉园林产业。(县农业局负责)
21、加强生态林建设,大力发展商品林种植,加快完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县林业局负责)
22、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县农业局负责)
(十)做强海洋渔业
23、严格实施全县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优化海洋捕捞业布局,抓好渔船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外海远洋渔业。做大水产养殖业,建设一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强水生物资源养护,启动头芦排人工鱼礁项目。(县海洋与渔业局,东平镇、大沟镇、雅韶镇政府负责)
24、加快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发展壮大渔港经济。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创建平安和谐海区。(县海洋与渔业局、县公安边防大队,东平镇政府负责)
(十一)稳步发展畜牧业
25、推进温氏养殖、羽威食品等农业项目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黄鬃鹅产业化技术推广项目,推动黄鬃鹅、山地鸡等特色家禽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积极引进大型畜禽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县畜牧兽医局负责)
(十二)搞活农产品流通
26、完善东平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加快上马建设一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县农业局、县市场物业管理站,东平镇政府负责)
27、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流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县农业局负责)
四、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十三)突出发展旅游业
28、尽快出台阳东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调控管理,促进旅游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环东湖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争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高标准开发建设大东湖旅游度假区。加快完善现有旅游设施,推动旅游加快发展。(县旅游管理中心、县水利局、县环保局负责)
29、加快推进山水绿洲度假村和新洲沸泉度假村建设,打造旅游经济新亮点。(县旅游管理中心,合山镇、新洲镇政府负责)
30、加快贯通阳东旅游大道,融合全县“三水一线”旅游资源。(县交通局、县旅游管理中心,那龙镇、新洲镇政府负责)
31、精心组织专项旅游促销活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抓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县旅游管理中心、县财政局、县工商局负责)
(十四)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32、推动商品住房项目加快建设,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商住小区。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加快廉租解困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县建设局、县房产管理中心,各镇政府负责)
(十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3、进一步强化县城商贸流通中心地位,加快商贸流通网点建设,打造一批美食、购物、娱乐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县建设局、县经贸局、县旅游管理中心负责)
34、抓好五金刀剪商业物流城、“双转移”配套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扶持以服务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购销为主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县建设局、县经贸局,东城镇、北惯镇政府负责)
35、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发展汽车商贸业,积极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业和商务会展业,鼓励和引导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负责)
3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建设行业和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五金刀剪产业、旅游业等行业加快发展。(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旅游管理中心负责)
五、大力推进县城开发,加快宜居创业新城建设
(十六)抓好县城亮点工程建设
37、抓好滨海新城(首期)开发,加快建设江台公路东城段,动工建设供水、供电等配套工程,加快启动综合开发项目。(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公路局、县市政中心、阳东供电局负责)
38、推进广博园建设,加快完成五星级酒店、会所、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县建设局负责)
39、建设龙山公园,为群众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县建设局、县市政中心负责)
40、推进广雅南苑、东泰花园、御墅龙山等项目建设,优化县城宜居环境。(县建设局负责)
41、继续抓好东风四路改造工作,完成全线改造工程,抓好沿街建筑改造建设。加快新华路北段建设,尽快接通裕东一路。抓好湖滨西路的柏油路面改造工程,推进道路延伸建设,向南连接新江台公路。加快龙塘路延伸工程建设,向南连接滨河大道。(县市政中心、县建设局、县公路局,东城镇政府负责)
42、抓好滨河大道建设,打造那龙河特色风景路。(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县市政中心负责)
43、动工建设迎宾大道,连接沿海高速公路。(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市政中心,东城镇、雅韶镇政府负责)
(十七)完善县城公共配套设施
44、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建设,加快建设文化教育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体育局、县教育局负责)
45、加快县城商住小区电网改造,抓好县城自来水改造工作和应急管网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建设工作,加快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建设。(阳东供电局、县市政中心、县建设局、县广播电视台、县韶辉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
46、抓好县城亮化、美化、绿化建设,整治建设街道、巷道,完善路灯、人行道、公共消防、公交站点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县市政中心、县公安消防大队、县交通局负责)
(十八)提高县城综合管理水平
47、理顺县城管理体制,组建综合管理机构,加强综合管理执法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事局、县建设局、县市政中心负责)
48、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治理乱摆乱卖、乱挖乱建、乱停乱放现象。加强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探索推行社会化管理。(县市政中心、县卫生局,东城镇政府负责)
六、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十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发展条件
49、抓好电力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新城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工作,规划建设新洲110千伏输变电站。(阳东供电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东城镇、新洲镇政府负责)
50、积极配合市加快阳云高速公路阳东段建设,配合市争取西部沿海高速铁路阳江段加快开工建设;抓好江台公路雅韶、大沟段改道工程建设,推进合山东河至大沟公路、大八至珠环公路、三北公路改造工程和那龙至田畔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和客运站、候车亭建设。(县交通局、县公路局,各有关镇政府负责)
51、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台平三丫联围、夏水水库、马岗水库加固工程建设,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加快镇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县水利局,各有关镇政府负责)
52、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城乡的普及与应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各镇政府负责)
(二十)重视生态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53、加强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保护好那龙河、东湖水库等水资源,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有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和县城垃圾填埋场建设,完善县城集污排污管网,筹建合山和东平污水处理厂。(县环保局、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市政中心,东城镇、合山镇、北惯镇、东平镇政府负责)
(二十一)统筹建制镇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4、按照建设宜居城乡的目标要求,加强各镇总体规划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各镇政府负责)
55、统筹推进建制镇发展,解决好农民进城务工涉及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推动产业和人口积聚,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56、抓好扶贫开发,实施好农村安居工程,稳妥推进旧村庄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各镇政府负责)
七、加强改革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
(二十二)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57、贯彻落实《阳江市推进自主创新行动纲要》,积极实施《阳东县专利奖励办法》,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扶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加强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和专利授权。(县科技局、县经贸局负责)
(二十三)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58、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县农业局,各镇政府负责)
59、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积极推进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县国土资源局,各镇政府负责)
60、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经济加快发展。(县林业局,各镇政府负责)
61、培育发展农民协会、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负责)
(二十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
62、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县财政局、县国企办负责)
63、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事局、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64、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金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
65、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县农信联社、县财政局负责)
八、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66、落实财税增收激励机制,积极培育财源税源,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做大财政收入“堆头”。加强对重点税源和税收重要领域的监控,理顺跨区税收关系。(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负责)
67、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预算体制,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财政绩效评价改革等工作。进一步优化非税收支管理,加快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津贴补贴工作。(县财政局、县人事局负责)
九、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二十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68、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狠抓高考质量,力争高中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快阳东二中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整合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加强防流控辍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教育成果。(县教育局,各镇政府负责)
69、优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负责)
70、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县教育局、县人事局负责)
(二十六)努力扩大社会就业
71、建好县劳动力市场培训综合大楼,完善镇劳动力培训机构,扎实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镇政府负责)
(二十七)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72、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阳东县分局、县财政局、县邮政局,各镇政府负责)
73、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强化社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市社保局阳东县分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地税局负责)
7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等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县民政局、县残联会、县红十字会负责)
(二十八)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75、抓好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分期分批改造薄弱卫生院。加强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县卫生局负责)
76、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用药安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负责)
(二十九)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77、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经贸局负责)
78、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县司法局、县普法办负责)
79、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广播电视台,各镇政府负责)
(三十)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80、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强文艺创作工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联,各镇政府负责)
81、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县体育局负责)
82、抓好县计生服务站和北惯、雅韶、塘坪等镇计生服务所扩建工程,优化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各镇政府负责)
83、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县统计局,各镇政府负责)
(三十一)维护社会稳定
84、加强商贸流通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县经贸局、县工商局,各镇政府负责)
8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县安监局,各镇政府负责)
86、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县应急办、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87、加大资源权属调处力度,妥善处理资源权属矛盾纠纷。加强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做好各类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和稳控工作,努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县信访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资源权属调处办负责)
88、推进公安“三项”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阳东。(县公安局负责)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89、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90、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9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继续抓好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全县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92、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全县公务员整体素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规范行政行为,维护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县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负责)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