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府〔20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1年市政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2011年市政府工作要点
为完成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市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及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为首要任务,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努力把阳江打造成为“双转移”示范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和宜居创业滨海新城,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一、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1、推进阳江核电1-4号机组、华厦阳西电厂3-4号机组和一批风电项目建设,争取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尽快开工。(市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年产5万吨纯镍合金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一期工程年内投产。抓好华润、海螺等新型水泥项目,培育发展LED新光源、太阳能光伏、节能玻璃、生物制药等产业。(市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阳春市政府、阳东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五金刀剪、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木材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扩规模、树品牌、上档次。(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4、办好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管理服务,吸引和承接更多的企业入园,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江城区政府、阳春市政府、阳东县政府、阳西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5、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推进科技企业孵育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6、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推进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完善旅游基础配套,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发挥“南海Ⅰ号”效应,提升旅游知名度,打响“浪漫银滩、宋船古韵、温泉之都、水墨阳江、休闲绿城”五大品牌。(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负责)
7、抓好城南商贸城、城北汽车城、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一批大型商业中心、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市商务局负责)
8、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
9、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提升传统饮食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商业会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新型业态。(市金融工作局、商务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服务中心负责)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0、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南药、花卉、蚕桑等特色农业,培育观光休闲农业和科技农业等。抓好标准化农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20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扩大优质鱼的养殖规模。优化渔业作业布局,拓展远洋渔业。(市农业和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负责)
11、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3万千瓦、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0%。(市农业和林业局负责)
12、加强农(海)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和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市农业和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商务局负责)
13、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市农业和林业局、金融工作局负责)
14、加强渔港升级建设,打造区域渔港群,繁荣渔港经济。(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
15、加快推进海堤达标加固工程,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整治,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市水务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四)优化区域环境
16、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步伐。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促进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市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17、优化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储备和项目建设用地管理,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标准厂房,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实施“三旧”改造,把废弃地和闲置半闲置厂区、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全力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市国土资源局、三旧改造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五)优化基础环境
18、加快阳云高速公路罗阳段、南海I号大道、G325北惯至白沙段改造、中洲大道、阳云高速至S277线连接线、西部沿海高速三山出口至阳江核电基地公路、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和阳江港5-10万吨级码头泊位等项目建设。(市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19、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抓好城南新区开发,完善提升“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江城区政府负责)
20、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和“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政务办负责)
21、完善城乡配电网,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阳江供电局负责)
(六)优化营商环境
22、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的同时,制订更多创造性强的优惠政策,开展清费减负,形成投资成本洼地。(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3、深化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24、加快建立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建立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七)优化社会环境
25、整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人才“宜聚”城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援助,加快建设公益性法律服务体系。(市司法局负责)
27、增强火灾防控意识,提高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市公安消防局负责)
28、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市公安局负责)
29、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努力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30、健全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市信访局负责)
31、推动“双拥”共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市民政局负责)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八)扩大社会就业
32、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3、建立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司法等救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市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司法局负责)
(十)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3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加强“防流控辍”工作,市区中小学着力缓解班额过大等问题。(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35、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3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抓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37、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挖 “南海Ⅰ号”文化内涵,推进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建设,实施文艺创演精品工程,努力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加大刀剪、风筝、漆器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培育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现代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志办、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负责)
38、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乡居民文明意识。(市精神文明办负责)
39、筹建市全民健身综合广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
40、统筹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市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1、积极建设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完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
42、认真做好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3、加快敬老院改扩建步伐,发展老龄事业。(市民政局负责)
44、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市统计局负责)
(十一)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5、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粮、油、肉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市发展和改革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6、完成覆盖15万人的农村饮水工程。(市水务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7、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负责)
48、切实抓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八成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着力打造宜居乐居滨海新城
(十二)科学统筹规划
49、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和精品塑造,提升城区重点地段、主要道路、风景名胜区的品位。(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
50、启动编制阳江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加快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继续完善三江岛、城南新区、海陵岛等重要片区和广州(阳江)等产业园区的规划。(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十三)加强城乡建设
51、新建城南新区南浦大道、新江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组织改造西平路、东门路和北湖公园等一批市政工程,尽快完成东门南路、富康路、创业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和市101工程、人民广场地下室等人防工程建设。(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人防办,江城区政府负责)
52、巩固提高省级园林城市成果,完善金山植物公园、鸳鸯湖景区和文化广场,推进绿道示范段工程,加强城市亮化工程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江城区政府、阳东县政府负责)
53、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整治,抓好4个宜居示范镇和10个宜居示范村试点工作,不断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和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十四)实施精细管理
54、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严格整治市区“脏、乱、差”现象,规范户外广告统一设置。(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江城区政府负责)
55、创新环卫作业机制,加大环卫装备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提高城区卫生保洁水平。(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
56、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维护良好交通秩序,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公安局负责)
(十五)保护生态环境
57、加快推进结构节能减排、工程节能减排和管理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市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58、加强漠阳江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确保漠阳江水质安全。开展马南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市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
59、加快推进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粤西分部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促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城南污水处理厂、江城银岭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市环境保护局、水务局,江城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60、开展市区垃圾填埋场新址选址工作,抓好阳东、阳春、阳西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环境保护局、海洋与渔业局,阳春市政府、阳东县政府、阳西县政府负责)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十六)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61、完成县级行政机构改革。开展县(市、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员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62、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突出财源建设,狠抓税收征管,拓宽非税收入渠道,规范财政支出程序。规范县(市、区)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63、深化价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价格政策跟踪调查、评估、听证、公示等制度。(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
64、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发展和改革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编办,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65、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市国资委负责)
66、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市金融工作局负责)
(十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7、积极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强粤西区域合作。(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68、以高新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扎实推进“双转移”步伐。(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城区政府、阳春市政府、阳东县政府、阳西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69、不断创新方式,积极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等,深入开展“全民再创业,阳江新跨越”活动,鼓励在外阳江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市商务局、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70、积极参加省与国家国资委联合面向大型央企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3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
71、组织好我市与省国资委联合面向有关国企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2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国资委负责)
72、积极参加省与国家商务部联合面向世界500强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2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商务局负责)
73、积极参加省与全国工商联面向国内龙头民企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3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74、组织好我市与省工商联面向有关国内著名民企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4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工商联、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75、组织好我市与省台办联合面向台商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2个以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市商务局负责)
76、加快五金刀剪、水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创建出口自主品牌,优化出口结构,扩大五金制品、水产品、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积极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策划和组织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及贸易投资推介活动,力促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市商务局负责)
六、着力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十八)解放思想强创新
77、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提升谋划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十九)依法行政促规范
78、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能,强化执法监督、行政问责,规范行政行为。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79、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主动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十)优化服务提效能
80、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1、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作。(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十一)干净干事树形象
82、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强审计监督,完善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保廉制度,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严格招投标标前审查和标后管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民资民力,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来。(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七、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83、向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向全市10.7万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在“五一”、中秋节前分两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每人每次补贴50元。(市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民政局负责)
8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1425户贫困户、5123人稳定脱贫,改造1800户贫困村贫困户泥砖危房。(市农业和林业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5、大力促进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新增转移5万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和林业局、残联,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6、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改造建设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启动建设两阳中学新校区、市技工学校三期工程。(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7、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市中医医院新院和市公共卫生医院,完成5间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善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均能享受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优惠。(市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8、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220条行政村“农家书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市体育运动学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财政局、农业和林业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89、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26万人参保,参保率达70%。(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90、完成一批市政工程和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抓好鸳鸯湖景区改造工程。完成开阳高速公路阳江立交及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和二环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岗列那格五金电镀城搬迁。开展马南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动工兴建廉租房400套、渔民上岸安居房391套、经济适用房300套。(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91、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阳江市城市防洪工程(首期)建设和漠地洞水库、仙家洞水库、阳西县陂底水库等3宗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水务局、城市综合管理局,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9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300公里农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开展灌区整治,改造沙湾水库西干渠4.2公里,建设完善斗毛渠200公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个,面积3000亩。抓好4个宜居城镇和10个宜居村庄示范试点,建成32个镇垃圾中转站和3051个村生活垃圾收集池。(市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和林业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