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高能物理专家 韩树荣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8-08 10:21 【字体: 】 浏览量:-

韩树荣,男,1933年出生于阳江江城(现阳江市江城区),1942年在江城南恩小学(现江城一小)读书,1947年后在阳江县立中学和广东两阳中学上学。1953年考取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两年后被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能专业学习。

1957年大学毕业,韩树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核能谱研究室,在一位曾留学美国回国的原子核物理专家领导下工作。

195911月,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领导通知韩树荣和几位年青科技人员到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到苏联不久,周恩来总理到莫斯科访问,他们有幸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摄影留念。后来彭真、邓小平同志先后访问苏联时,都接见了他们,并摄影留念。

19653月韩树荣等从苏联回国。19667月~1967年底和19751980年,韩树荣曾两次参加国防任务工作。其中参加“核爆炸中子能谱的测定”,曾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卫星舱内环境放射性剂量分布测量”获得军事科研三等奖。

19801982年受美国东北大学邀请资助,韩树荣作为访问学者,参加美国东北大学高能物理实验组,在世界最大的高能物理中心美国“费米尔实验室”进行“直接光子产生”实验。

19881995年韩树荣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培训中心聘为教援,培养高能物理人才。1995年退休。

高能物理学家韩树荣默默无闻地在高能物理领域战斗了几十年,他曾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核能谱室工作,先后参加了我国建造的原子核同位素分离器的建造和研究工作,到原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到世界最大的高能物理中心美国“费米尔实验室”进行“直接光子产生”实验工作,参加了我国高能加速器的论证、设计工作和电子对撞机的各种物理实验、实验设备、实验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国内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为我国高能物理科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原载于广东两阳中学网

 

 

 

著名地理学家梁仁彩

梁仁彩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

他的事迹和科研成果,经有关部门和专家推荐,已先后载入《中国科学家名人录》《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家名录》《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华当代名家大辞典》《中国大文化英才辞典》《中华人物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和《世界名人录》(香港出版的大型权威性人物志)等。

梁仁彩1927年出生于阳江县,1951年于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539月起一直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学科组长、课题组长、考察队领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还先后任北京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和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地理研究》杂志编委,并兼任北京教学讲学团教授等职。他研究成果丰硕,著作较多。有专著五部,论文与专题报告近100篇。他的著作《化学工业布局概论》和《世界经济地理》都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奖。

 

坚持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梁仁彩一贯坚持科学研究必需从经济建设需要出发与经济建设紧密相结合,与深入考察、调查研究相结合。他勤于思考,勤于写作,争分夺秒地把科研成果迅速写成学术论文或专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围绕写中华地理志经济地理丛书和参加国内区域规划,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地理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经济地理》和《华南经济地理》两本专著,参加了《东北地区经济地理》和《华北经济地理》两本专著的编写工作。这些著作成为我国解放后第一套系列经济地理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生产布局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还编写发表了20多篇考察与规划报告和专题论文。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他着重进行了工业地理和世界地理研究。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化工布局、能源地理和工业区等。他的主要论著大多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该学术领域的空白。他的主要著作有:1982年出版的《化学工业布局概论》,经有关专家评议,认为该著作在资料处理和理论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对指导我国化工布局的实践有较高参考价值,国内外过去和现在都还没有出版过同类著作,因而获得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他于1989年出版的《世界能源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后者也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奖。近年来在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悉心研究国外经验,深人研究能源地理与工业区的基础上发表了30多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例如《论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论工业区的地域结构与地域类型》《论工业区的生产地域组合》《论工业地域组合》《论能源基地类型及其综合发展》等。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工业区和能源基地研究的若干新思想和新方法,不仅对规划我国工业区与能源基地建设有实践意义,而且大大丰富了该学术领域的理论。此外,他还先后为军事部门、能源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和《人民日报》写了许多有关工业、能源与区域发展方面的专题成果报告,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大辞典》和《现代地理学辞典》编写了许多专业辞条。

近年来他到法国探亲,还多次参加法国一些大学和学会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与一些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交换科研成果,从而也帮助了国外一些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事业迅速发展的了解。

 

踏破青山 深入考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为了工作需要,到过许多地方,除西藏、新疆以外,东起沿海各省,西到河西走廊和云、贵、川等省,南到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70年代后期,他又到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南许多化工企业、能源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和调查研究。他越考察越觉得祖国美丽可爱,越激发起忘我的工作热情。

他在考察中观赏了祖国许多名山大川和许多城市风貌,也遇到许多有趣的事。在甘肃河西走廊考察时,看到的到处都是大片的荒漠和戈壁滩,遍地铺满了砾石与粗沙,由于雨量每年不到50毫米,水源奇缺。自古以来就未有农业,绝大部份地区几乎没有人烟。有一次,他们在莽莽苍苍的荒原上迷失了路,走了几十里仍看不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有时远处看见一片湖泊似乎还隐约可以看见一些树木,可是走近去却什么都没有了,原来乃是荒漠中的海市蜃楼,这是走在沙漠中经常会看到的新奇景色,也使他增强了对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原载于《漠海英华》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