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热线规范管理的部署要求,规范热线运行管理,全面优化热线服务,阳江市政府热线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标北京,出台《阳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管理办法》《关于印发阳江市市场主体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试行)的通知》《阳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市长接听日”工作规范》等制度,全面推动阳江市12345热线接诉即办能力。
一、报告简介
阳江市政府热线服务中心以阳江市12345热线的民生诉求数据为基础,以强化数据赋能与提升信息化手段为抓手,以实现全域社情民意汇聚和民生服务响应调度,打造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分析和智能预警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建设了阳江市12345大数据智能平台,这也是阳江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其中一环,也是提升12345热线“接诉即办”能力和探索“未诉先办”方向的数据化支撑。
一是了解监察社情民意,提升“接诉即办”能力。通过收集群众诉求,知晓群众诉求焦点,及时捕抓民情“弱信号”,打造数据准确的舆情收集站、了解民情民意的“领导视窗”,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明确化、政务服务高效化、民生服务便利化、政府决策科学化。二是探索开辟“未诉先办”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梳理海量诉求数据,准确分析诉求热点、分布规律及办理效能,提升热线预警预判能力,实现“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递进,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我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二、运行情况分析及工作建议
(一)话务方面
情况:2022年市12345热线总话务量439416宗,同比增长22.72%,其中电话占比为66.03%,网络及其他来源占比为9.1%,回访及呼出占比24.87%。热线接通率76.12%,即时解答率95.6%,需转派部门办理的诉求量为116598宗,同比增长51.38%。
分析及下步建议:热线电话仍是群众与企业首选渠道,本年度接通率未达80%的主要原因是11、12月受疫情影响,大量群众扎堆致电12345热线,导致接通率不高。为减轻话务量压力,提升接通率,一是要加大力度宣传使用网络渠道(粤省事小程序、智能小助手、粤省心APP等),二是加强话务员业务培训,提升接诉效率和一次性解答率。
(二)诉求类型方面
情况:2022年,咨询类184267宗,占比58.33%;投诉类68113宗,占比21.56%;反映类48011宗,占比15.2%;举报类12829宗,占比4.06%;建议类2156宗,占比0.68%;表扬类210宗,占比0.07%。
分析及下步建议:咨询类诉求占热线总诉求约6成,除了省转派工单外,其他咨询类诉求均为话务员根据热线知识库内容即时解答。为提高应答效率、规范度和精准度,一是要加强与各热线成员单位联动,加强对热线知识库的管理和考核,各单位要积极向热线提供咨询热点政策,特别是一些高频事项;二是要提高话务员的业务水平,尽量做到即问即答、应答尽答。
(三)诉求事项方面
情况:2022年,咨询类的热点事项前三名分别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同比下降2.42%;粤康码,同比增长超15倍;离返阳政策,同比增长6倍。
投诉类的热点事项前三名分别是:工资工时,同比增长34.21%;物业管理,同比增长84.46%;工作作风,同比增长54.31%;
反映类的热点事项前三名分别是:粤康码,同比增长约14倍;道路维修,同比增长37.73%;流动摊贩,同比增长28.70%;
举报类的热点事项前三名分别是:违建,同比增长11.40%;无照经营,同比增长7.26%;大气污染,同比增长37.25%;
建议类的热点事项前三名分别是:交通设施,同比下降2.18%;核酸检测,同比增长3倍;卫生防疫,同比增长66.67%。
分析及下步建议:1.咨询类的热点还是以咨询我市的疫情防疫措施为主,特别是在我市发生新冠疫情期间,群众咨询被赋黄码的诉求激增,因而同比增长率较高。2.非咨询类的热点以卫生防疫方面为主,道路维修、流动摊贩、举报大气污染事项等同比增长比较大,城市治理的力度仍然需要加强。3.投诉类排名第一的事项是欠薪,这类投诉事项存在社会面广、负面影响大的特性,值得政府部门特别关注;工作作风诉求同比增长率较高,行风政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而消费维权事项没有列入投诉热点的前三名,排名第五,诉求量同比下降了59.33%,侧面反映了疫情期间群众的消费行为相对减少了。
(四)诉求办理方面
情况:2022年,按时办结率99.83%,同比下降0.03%;群众满意度97.09%,同比下降2.03%;市直部门诉求量201094宗,同比增长40.56%,其中诉求量前三名的市直部门分别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县(市、区)诉求量114765宗,同比增长29.99%,其中诉求转派量前三名的县(市、区)分别是: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区。
1.咨询类办理情况。咨询类的即时解答率是95.37%,绝大部分是由热线话务员根据知识库、网上官方发布信息等标准答案回复;不能即时解答需要转派部门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2.46工作日。
2.非咨询类办理情况。投诉类平均处理时长11.92工作日,反映类平均处理时长5.55工作日,举报类平均处理时长11.29工作日,建议类平均处理时长6.97工作日,应急类平均处理时长0.79工作日。
3.承办部门办理效能。需派单办理诉求量116597宗,占比总话务量26.53%,同比增长51.38%;按时办结率99.83%,同比增长0.58%;逾期办结量202宗,同比下降64.87%。41个部门按时办结率达100%,10个部门按时办结率低于90%,1个部门按时办结率低于70%。
4.承办部门办理质量。2022年,市12345热线对各承办部门的反馈结果进行审核,由于反馈结果不完整、敷衍了事、推诿或答非所问等各种原因而被回退的工单共592宗,退单率0.51%,同比增长52.97%。
分析及下步建议:1.按时办结率总体情况变动不大,全市有一半单位的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则有轻微下降;2.各部门办理效率有所提升,但办理质量有所下降。办理效率方面,咨询类诉求基本能即办即答,非咨询类诉求的每一类事项都比规定办理时限短,都能提前办结,特别是反映类,办理时限压缩约4个工作日,逾期办结量同比下降较大;办理质量方面,因为热线审核办理结果不通过而退回部门重新办理的情况仍然存在,并有所增加的趋势。下步要继续提升办理质量和群众满意率,特别是承办单位回复办理结果要规范、标准、明晰、全面,不能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各专职人员要清楚熟悉本部门职责,避免出现应接不接,减少退单率,提高办诉效率与质量。
三、专项专题分析
(一)城市治理专题。
2022年,城市治理类诉求总量66268宗,同比增长25.4%,按时办结率99.87%,同比增长0.71%,平均办理时长9.03工作日,同比下降4.85%,群众满意率96.75%,同比下降2.37%。
1.热点诉求情况。卫生防疫、违建、物业管理分别排名前三,处理时长分别是4工作日、11工作日、14工作日,诉求分布地区前三位是阳春市、阳东区、江城区。
2.城市治理事项占比情况。市容市貌占比38.88%,卫生医疗管理占比16.41%,交通和车辆管理占比9.58%,社会治安管理占比8.86%,住房保障占比7.49%。
(二)消费维权专题。
2022年消费维权类诉求总量11870宗,占比总诉求量3.76%,同比下降4.76%,按时办结率99.61%,同比下降0.02%,平均办理时长12.04工作日,同比增长1.52%,群众满意率97.82%,同比下降1.63%。
1.热点诉求情况。套餐及资费、消费维权、食品质量分别排名前三,处理时长分别是11工作日、12工作日、12工作日,诉求分布地区前三位是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
2.服务类纠纷分析。投诉“服务”类别诉求2238宗,占该专题类别的18.85%.服务类纠纷诉求其中快递服务385宗,占比29.46%;物业服务359宗,占比27.47%;霸王条款及强制消费217宗,占比16.6%;医疗服务163宗,占比12.47%。快递服务及物业服务投诉占比最高,主要原因是服务不到位、收费不合理等。
3.商品类纠纷分析。投诉“商品”类别诉求9632宗,占该专题类别的81.15%。商品类纠纷其中消费维权2056宗,占比29.1%;通信套餐及资费2610宗,占比36.95%;食品质量561宗,占比7.94%;房屋质量319宗,占比4.52%。
(三)民生事项专题。
民生类诉求总量103197宗,占比总诉求量32.67%,同比增长53.81%;按时办结率99.96%,同比增长0.01%;平均办理时长4.42工作日,同比下降42.52%;群众满意率98.47%,同比下降0.83%。
1.热点诉求情况。粤康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离返阳政策分别排名前三,处理时长分别是1工作日、4工作日、3工作日,诉求分布地区前三位是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区。
2.民生事项占比情况。医疗卫生占比47.11%,社会保障占比24.21%,就业保障占比9.2%,住房保障占比8.55%,水电燃气占比3.59%,教育保障占比3.17%,户籍管理占比1.27%。
四、要点聚焦与预警预判
(一)重点事项情况。
2022年的重点诉求事项集中在疫情防控(37635宗)、医疗保障(16384宗)、消费维权(14078宗)、综合执法(13020宗)、城市管理(10176宗)、社会治安(9187宗)等方面。其中疫情防控类别最多,主要集中在粤康码、离返阳政策、核酸检测、防控政策等业务。
(二)重点区域情况。
2022年的诉求重点区域集中在江城区城东街道(16127宗)、江城区城北街道(15016宗)、阳东区东城镇(12294宗)、阳春市春城街道(10069宗)、江城区城南街道(9967宗)、阳西县织篢镇(7297宗)。
(三)新词监测(核定新词的指标是三个月内未出现过的词语)。
2022 年出现的诉求“新词”分别有三个:破坏水库、侵占林地、砍伐桉树。破坏水库诉求55宗,其中阳春市54宗,阳西县1宗;侵占林地13宗,其中阳春市12宗,阳东区1宗;砍伐桉树9宗,其中阳春市4宗,阳西县3宗,阳东区2宗。新词的出现是捕抓民情“弱信号”的重要提示,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妥善办理,并剖析原因及提出解决办法。
(四)多发事项。
2022年的多发诉求事项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44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