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依法治市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今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有力防御多轮强降雨和多个台风,全市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现将2023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给全国人民吹响了向下一个百年进军的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局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局党委书记、局长曾昭胶多次主持召开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局党委(扩大)会议、局务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底线思维,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党政领导责任强化有力。定期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每季度召开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编制市级党政领导干部2023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年度重点工作。二是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压紧。制定《阳江市党政部门及中央、省驻阳江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道路交通、旅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水上安全等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完善年度考核督查、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重大违法行为移交执法、通报约谈、警示提醒等工作机制。三是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实施企业“承诺制”“黑名单”制度,组织重点行业领域暗查暗访和突击检查,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述职,组织召开非煤矿山、冶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企业约谈会议,汲取有关事故教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尤其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
2.全面深化安全综合治理。一是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印发《阳江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总体方案》,明确企业、政府部门、党委政府三个层面50项任务。对标对表中央和省部署要求,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化工、医药、非煤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专项排查整治方案,推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发动企业自查,组织部门检查,聘请专家指导。二是狠抓督促落实。约谈相关县区道路交通安全、水上安全工作,及时督办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重点工作部署。
3.抓好主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严格行政许可审批。我局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简政放权政策,不断优化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程序,减少办理条件和时限,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企业和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严格对申请行政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非煤矿山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和特种作业进行审查、审核。二是加强工矿行业安全监管。重点开展工矿行业岁末年初、节后复工复产、汛期等重点时段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开展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开展评价机构专项整治,推进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工矿行业重点部位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防范和专项检查,有力确保春节前后、全国“两会”、“五一”、中秋和国庆节期间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领域安全。开展危化品领域专家指导服务,聘请危险化学品行业专家,会同监管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深入全市6个县(市、区)开展危险化学品、医药化工及烟花爆竹等行业重大隐患专项整治专家指导服务。开展烟花爆竹精细化管理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治理。联合开展烟花爆竹“打非”行动,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巩固提升行动,重点开展了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精细化工“四个清零”质量核查、油气存储企业安全风险防控、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督导等,不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工作。坚持严格规范执法,制定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推广完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专家指导服务机制,严格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对相关县区应急管理局进行应急管理执法工作标准化示范点建设考评验收。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非法行为,今年以来没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三)持续统筹推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1.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依托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及时通过短信、大喇叭、微信、微博等渠道发布重大天气预警信息。建立灾害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向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防范建议,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2.有力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一是抓好三防工作。全面部署汛前防汛备汛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汛前检查,扎实做好隐患点和重点区域信息排查,督促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及时更新调整三防责任人。切实做好台风暴雨期间防御工作,加强对台风暴雨灾害天气的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刚性执行防台风“六个百分百”,严格落实临灾排险“八个再查一遍”、“三个联系”制度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对接机制。今年以来成功应对“泰利”“苏拉”“海葵”“小犬”“三巴”5个台风以及11轮强降雨。有序组织并落实渔船回港、渔排人员上岸、海上风电平台人员撤离、滨海景区关停、工地关停、交通管制、学校停课、救援力量前置等防范应对工作。二是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源头管控,全面落实“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措施,联合开展“猎火行动”“五清”等系列活动,落实重要节日、重点时期森林防灭火工作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全市首届森林防灭火技能大比武,通过业务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我市专业消防队伍的森林防灭火技能和水平。
3.扎实做好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推动落实救灾物资分级储备责任,切实做好2023-2024年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加强灾情统计和灾情核查工作,全力做好“泰利”“苏拉”“海葵”“小犬”“三巴”等台风和强降雨的灾情统计管理,指导督促基层做好报灾、核灾工作;立足群众需求,及时调拨救灾物资,确保灾后恢复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扎实推进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今年5月组织举办2023年阳江市地震应急演练。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健全完善设施设备,不断增强场所避险避灾功能。
(四)落实监管执法一体化,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效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精神,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认真梳理研究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执法力量不足、执法内容聚焦重大风险隐患不够等突出难题,积极与组织、编办、司法、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沟通,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推动出台《阳江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合理规划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综合执法监督科、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执法监督科、工矿安全监管和执法监督科等三个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科室,在保持现有科室、人员总数不变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体化。通过优化和改进执法方式,解决了过去监管与执法科室联动不够、协调不畅、权责不明、任务不清等问题。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特点,三个监管执法科室有序推进监管执法工作,有效减少检查频次,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
(五)强化宣传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南粤行”、“5·12”全国减灾日、“森林防灭火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宣讲团,深入党政机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对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执法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以及职业院校师生开展《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宣讲活动。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不断增强全民风险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举办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专题业务培训班、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班、危化品五类重点企业三类人员工伤预防能力培训班、“三项岗位”人员安全考核培训班等,有力提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和企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管理业务能力。
(六)拓宽监督途径,切实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依法妥善处理安全生产信访举报事项。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信访条例》,并使用应急管理部的安全生产举报系统以及12345热线平台,规范信访举报办理程序和责任主体,统一登记所有受理范围内的信访举报件,及时依法处理信访举报诉求。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对群众反映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妥善处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没有出现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发挥了部门的综治维稳职责。二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了局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信访渠道。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箱、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24小时值班等制度措施,让广大群众能更好地了解、支持、参与、监督安全生产工作。2023年度我局未接到行政行为投诉举报事项。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设想
我局虽然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安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市县两级基层安全监管机制,全力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监督,促进应急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
二是进一步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学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知晓度。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增强防范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加强安全生产岗前安全培训、全员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是进一步抓好应急处置保障能力提升。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做实做强应急委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和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专业优势。完善应对重大救援行动工作指引,进一步落实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相关机制。建立部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强化信息共享,提高联动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阳江市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和信息化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