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拓展阳江旅游客源市场。组织县区文旅部门、旅游企业参加省外专项旅游展、旅游博览会等推广活动,大力拓展我市在国内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以珠中江阳旅游联盟为契机,在特色文旅产品打造、线上线下品牌推广、客源市场开发、区域客源互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区域内旅游发展。
(二)打造重点节庆品牌,提高阳江文化旅游知名度。举办各类大型文体赛事,利用漠阳风筝文化节、南海(阳江)开渔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陵岛马拉松等活动,开展文旅和非遗项目宣传推广活动,擦亮我市文化、旅游、体育节庆品牌,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三)扶持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扶持本地文艺创作及发展,继续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阳春粤剧团等文艺院团的发展。
(四)推动各级非遗项目的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继续开展省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作,推动非遗工坊、传承基地建设,加快完成阳江学宫维修工程、陈列布展并对公众开放。启动新一轮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相关的申评工作。打造我市的非遗文化展馆,并发挥该馆的产业引领作用,做大做强我市的非遗产业,同时推动蓝氏宗祠、范氏宗祠、海陵宋太傅维修等工程。
(五)推动“南海I号”整体保护。举办2023年“5•18博物馆日”系列展览活动,并配合做好“5•18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在阳江的活动开展,继续利用南海(阳江)开渔节、漠阳风筝文化节、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提升我市非遗文化影响力,同时推动“南海I号”沉船整体保护工作以及海丝馆基本陈列水平提升。
(六)构建科学训练体系,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一是做好我市承办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和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冠军赛以及我市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和省运新周期体育苗子的选拔、训练工作;二是积极组队参加2023年省年度比赛和完成各项比赛;三是抓好帆船帆板、举重、跆拳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推进群众基础好的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四是继续做好省运会备战参赛和组队参加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保持传统优势项目领先地位,努力提升基础项目成绩;五是积极承办各类赛事。做好我市承办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冠军赛以及广东省第33届钓鱼锦标赛和广东省第9届风筝锦标赛的工作。
(七)健全公共体育设施,举办丰富的群体活动。一是积极推动全民健身的设施、组织、活动、管理四大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阳春东湖体育公园、阳东竹篙山体育公园、阳江市全民健身中心、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二是组织举办2023年“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八)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智慧广电·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市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及市级与省、县应急广播平台对接,完成40%以上的县级大喇叭建设任务,构建应急广播信号综合传输覆盖网络,确保应急预警信息互通共享。
(九)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加强对干部政治思想理论培训学习,同时按照“三定”方案,严格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科学配备好局各科室人员队伍,搭建好下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梯队和做好党支部建设。充分利用“四级联考”、遴选等多种方式招录新人才,充实壮大我局干部队伍,严格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加大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确保队伍的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