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序号 | 工作 任务 | 完成情况 | 任务 状态 | 问题和原因 | 下步工作措施 |
52 | 以“南海I号”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创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总牵引,加快建设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动“南海I号”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一、加强规划建设,不断发掘“南海I 号”发展潜力。一是完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二是争取省级财政对“南海I号”仿古船文化景观建设项目的800万元资金支持;三是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海I号”沉船船体及出水文物保护规划及方案》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四是启动了第四库房建设,将增加文物库房面积800平方米;五是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采购了一批文物库房预防性保护设备和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设备,进一步加强文保设施建设。 二、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南海I号”海丝文化影响力。一是利用南方都市报APP刊登冯兆发馆长专访文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让“南海I号”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南海I号”海丝文化传承传播;二是广东海丝馆与阳江广播电视台合作,在市电视台开辟海丝文化相关栏目,并于12月21日,在“南海I 号”古沉船出水15周年之际,联合浙江日报天目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南海I号”考古历史和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向观众详细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盛况;三是携手阳江日报社、南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媒体平台,积极推动南海I号及海丝文化在全媒体平台的传播。 三、加强陈列展示工作,强化文化遗产的阐释。一是利用省文化繁荣发展的25万经费,委托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开展“南海I号”及海上丝路展览大纲的编写工作;二是启动了主展厅的局部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参观线路;三是完成了3D 宣传片的更新工作;四是启动了水晶宫《丝路漫卷越千年》动漫画卷制作;五是组织“南海I 号”出水文物“婴络胸饰”参加由广东海丝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等38家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举办的“一馆一物说航海”大型数字展览。 四、加强交流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一是继续推进与海丝沿线城市的交流。于10月29日-11月2日,应龙泉市委、市政府邀请,组织相关人员出席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并在大会开幕式讲述“南海I号”出水的龙泉青瓷;二是积极参与海丝申遗工作,于11月16-17日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审议通过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倡议》,12月23日,参加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审议接纳香港、杭州、温州、茂名、佛山、钦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盟城市总数增至34个,同时审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状况报告》《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广东惠州作为下届会议举办地;三是成功举办海丝考古大咖谈——博物馆公众考古与文物活化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相关学者专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南海I号博物馆的后续建设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五、宣教活动多姿多彩,文创开发再出新品。一是新推出文创产品“南海I号”特色旅游大牌纪念章、“南海I号”文创雪糕成为网红产品。 六、水遗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封顶,正在进行砌体结构、水电及消防专业预埋施工和幕墙工程施工,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59%左右,完成项目年度计划的100%左右,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0160万元。 | “南海I号”年度任务完成 ;水遗中心年度任务完成 | 广东海丝馆景区运行受疫情影响较大。 | 一是对接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上级部门共商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动“南海I号”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携手国家文物局、省文旅厅以及相关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建立完善联动机制,推动“南海I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是加快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础工程建设,争取整体工程于2023年12月完成。同时尽快启动信息化及安防系统、陈展工程、专业设备的采购招标工作。 四是开展水遗中心幕墙工程施工。 | |
53 | 加快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加大海陵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力度,谋划建设组团式高端酒店等设施。 | 一、成立了海陵试验区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保继刚、吴必虎等11位旅游专家、学者为海陵试验区专家顾问。印发了《海陵试验区专家顾问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召开了海陵试验区专家顾问委员会2022年度第一次会议,围绕海陵岛如何推进“四季海陵”建设,制定“四季海陵”相关规划,打造“春之盎然、夏之海韵、秋之浪漫、冬之暖阳”的四季风景、人文胜景、生态美景,以及如何解决“淡旺季”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二、邀请广东旅道旅游运营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四季海陵”行动计划,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海陵大桥南门户(南海一号大道旁绿地)约4.5公顷范围内作为研究范围,对其中约2公顷范围进行景观配套设施和门户环境提升咨询。 四、开发四季海陵“智游行”线上导视系统,建设了涵盖虚拟导游图、多语种导游讲解、智能导览地图引擎、游客路线规划、游后服务等功能的线上导视系统,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给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 五、由南海I号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主办的海丝考古大咖谈——博物馆公众考古与文物活化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陵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的信息、前瞻的视野、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广东海丝馆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言献策。 六、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广东省体育局和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海陵区管委共同承办的2022年全国帆船锦标赛(激光级&激光雷迪尔级)暨 2022年全国帆船锦标赛(470级)在海陵岛敏捷.黄金海岸举行。 七、在大角湾景区举办2022年全国风筝邀请赛,除了风筝比赛,现场还增设阳江风筝非遗展,展出灵芝、阳江龙头蜈蚣、崖鹰等阳江风筝,阳江风筝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还在现场制作风筝,助力游客了解海陵岛文化旅游资源。 八、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将海陵岛作为和美海岛创建主体,让海陵区党工委、区管委制定《海陵岛开展和美创建示范工作方案》。目前,正处创建申报攻坚阶段,全区各部门积极参与,同时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海岛保护意识、擦亮海陵岛旅游知名度、携手攻坚“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和美海岛。 | 完成年度任务 |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高水平建设“四季海陵”,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将和美海岛创建工作与全域旅游示范提升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海陵岛旅游环境。 | ||
54 | 优化提升海陵、阳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阳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组织东平大澳渔村等创建 4A 景区。 | 一、海陵区持续推进2022年“四季海陵”全域旅游环境大整治行动,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旅游市场秩序、市容市貌等进行全方位整治,优化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推进渔家风情旅游文化街和南湾银滩厕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闸坡渔家文化风情街项目完成渔家风情街牌坊、渔家文化展览馆、疍家美食体验街、疍家特产手信街、中心广场休闲区以及疍家渔船舞台等建设,融合了疍家文化、婚嫁文化、饮食文化、人文风情等主题,推出渔家文化展示、乐队演出等系列免费活动供游客及本地居民欣赏。 二、指导阳西咸水矿温泉景区落实整改,阳西沙扒湾海天旅游区恢复开放,碧桂园月亮湾景区、阳西七贤书院等主体创建3A级旅游景区,优化提升阳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阳春市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指导东平大澳渔村申报创建 4A 旅游景区。目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已完成实地验收工作,待评定结果公布。 | 完成年度任务 | |||
55 | 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品牌,发挥核心景区、遗址遗迹和名镇名村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民宿,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历史文化游径。 | 一、依托表竹村、横山村、潭簕村、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展览馆、泰安堡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品牌,加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二、推荐海陵岛海丝文化休闲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鸡乸朗村入选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和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评选出13个乡村旅游粤菜美食点和5条粤菜美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会同湛江、茂名打造4条具有粤西特色的“暖冬”旅游精品线路。 三、促成海陵试验区在广州举行2022第三届中国南方民宿大会暨海陵岛民宿投资大会,我市也在阳江碧桂园凤凰酒店举行2022阳江市旅游推介大会暨乡村旅游(民宿)招商大会,重点推介我市民宿资源项目。指导海陵试验区出台了《海陵试验区民宿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谷寮艺术度假村等10家民宿入选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市旅游协会组织2021-2022粤宿大奖(阳江赛区),评选出2022阳江市最美民宿。 四、以“蚝美阳江·时尚生活”美食周活动为契机,推出12条蚝美阳江美食旅游线路,将我市多个A级旅游景区、特色名村、特色餐饮串联起来,宣传推介我市乡村旅游资源。 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推荐雅韶镇、沙扒镇申报2022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荐阳帆豆豉农产品加工旅游基地等8家单位申报2022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六、鼓励海陵区因势利导,让双丰新屋村村民与企业合作,在旅游淡季种植反季西瓜,通过电商平台、志愿者助农等形式进行销售,同时在线上发布短视频进行推广,吸引本地市民和“候鸟”游客前往采摘。 | 完成年度任务 | 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依托乡村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养殖、农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等,开展观光、采摘、捕捞、垂钓、认领、研学、休闲、体验等活动大力推动乡村民宿发展。 | ||
56 | 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 一、创新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有6家旅游经营企业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全省首批建立“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旅游企业名单。印发了《关于推行旅游服务质量承诺制度的通知》《阳江市旅游行业践行诚信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自律公约》,鼓励旅游企业发布旅游服务质量承诺,10家企业就保证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公开向社会作出郑重承诺。 二、开展2022年“优质旅游服务商”评选活动,15家企业入选优质服务商目录,树立典范作用,并营造优质、文明的旅游氛围。 三、在全市范围征集优质服务案例,树立优质服务标杆、典范,引领旅游服务质量发展;发布17个优质旅游服务典型案例;加强优质旅游服务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举办了优质旅游服务案例经验交流分享座谈会。 四、指导市旅游协会发布了《阳江市旅游行业践行诚信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自律公约》,开展了“2022年度文明旅游先进单位”评选和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遴选活动,经筛选评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10个单位为2022年度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10家旅游服务单位为2022年阳江市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 五、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对接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发放三类文旅消费券两轮四批次9940张224000元,实现财政支出拉动消费额比例1:4.88,有效拉动我市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惠及市民、游客朋友。 六、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现场指导天堡酒店挖掘漠阳文化内涵,与省文旅厅、省酒店业协会密切对接有关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申报事宜,依据省文旅厅、省酒店协会的指导意见,组织专人指导并协助修改、审阅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申报材料,并上报省文旅厅申报银鼎级文化主题旅游饭店。 七、出台规范性文件,印发了《阳江市旅游服务质量奖励办法》,奖励在创建旅游服务质量品牌获得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在阳江市登记注册或在阳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自然人、法人和组织,带动全市旅游服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水平提升。 八、对旅行社加强政策扶持,推荐7家旅行社申报省纾困资金补助,有1家旅行社获得省纾困资金补助10万元,有效减轻我市旅行企业压力,拓展其发展空间。 九、评定AAA等级旅行社4家,向省推荐申报AAAA等级2家,完成了旅游星级饭店年度复核工作。 十、倡导团队游客离阳、抵阳当天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十一、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委托阳江市旅游协会举办全市旅行社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阳江市旅游景区文明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全市导游专业素养研培班,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 十二、委托市旅游协会对我市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的情况进行评估,对旅游服务所涉及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六大项的满意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状况等进行评价,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十三、加强了旅游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对旅行社进行了信用评价,公布阳江市旅游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旅行社),印发《阳江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失信信息异议处理工作指引》。 十四、按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实施“内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十五、组织县区局和局相关科室参加“全省玻璃桥项目安全管理培训会”,安排部署玻璃桥专项整治工作,印发《旅游景区玻璃桥等高风险项目安全监管工作指南》,及时报送《关于阳江市旅游景区玻璃栈道类项目排查整治情况报告》至省厅。 十六、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为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狠抓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遏制和打击旅游市场各类违法经营活动,确保我市旅游市场的平安稳定。切实贯彻《2022年阳江市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22年度旅游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文化和旅游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方案要求,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狠抓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持续加强涉文旅行业养老诈骗打击工作宣传力度,有效遏制和打击文旅市场各类违法经营活动,确保我市文旅市场的平安稳定。2022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21人次,检查涉旅经营场所154家次,检查艺术品经营单位19家次,收到涉养老诈骗相关举报线索1条。 | 完成年度任务 | 一、继续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防范各种侵害旅游者合法利益的经营行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旅游企业优质发展,提升游客及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最新的防控政策措施,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全面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转段,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三、做好全省旅游服务质量工作考核。 | ||
110 | 持续办好海陵岛环岛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擦亮南海(阳江)开渔节、国际风筝节、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品牌。 | 一、积极筹备国际风筝赛并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拟于12月30-31日在海陵岛大角湾景区举办。 二、根据省级《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工作的通知》(粤清组〔2018〕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原则上不再举办展会,我省去年以来基本不受理以党政机关名义举办展会活动。年初征求意见时,我局已提出取消举办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 | 基本完成任务 | 一、继续做好举办国际风筝赛各项准备工作; 二、关于海陵岛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要等市政府的相关通知。 | 完善相关赛事绩效目标 | |
111 |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 | 基本完成2022年各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力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其中,完成了1个“粤文坊”和2个“粤书吧”,扩展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完成了3个“两中心融合”试点和2个旅游厕所的建设任务;开展并完成2022百场戏曲进乡村、“三百工程”演出及展览、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等公共文化活动,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 | 完成 | |||
112 |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 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一是完成阳西县姚宝光大屋修缮工程;二是阳江学宫二期维修工程已完成70%,预计明年3月完成;三是加强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接编写我市地下文物埋藏区工作报告初稿,还在进一步完善。四是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望铸钱遗址监控方案,五是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到石望铸钱遗址开展考古调查,现已发现50余处窑址,取得初步成果,为编制石望铸钱遗址保护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六是向财政争取12万经费,拨付给海陵用于宋太傅张世杰墓维护工程。 二、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推广活动。一是开展市第六批非遗项目评审。组织市非遗专家对各县(市、区)申报的118个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情况等进行评审,12月22日市政府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118项;二是完成《阳江非遗志(一)》初稿,并报出版社;三是阳江广播电视台播出跟着《非遗看阳江》系列—风筝;四是完成省级传承人李良辉抢救性记录;五是完成《阳江风筝》慕课制作。六是12月10日,配合组织广东省第八届风筝锦标赛暨阳春市第三届乡村旅游节,并在会场展示非遗项目。组织阳江风筝、漆艺、小刀等非遗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七是完成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以及传承人2021年评估工作。八是阳江《龙头蜈蚣风筝》在第3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云上风筝赛"中收获国际金奖。九是开展阳江山歌、咸水歌的展演活动。十是协调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开展对项目保护单位、企业的走访,并指导相关单位、企业申报“非遗工坊”。我市共认定阳帆豆豉非遗工坊等19家“非遗工坊” | 一是继续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做好各级非遗传承人评审工作,指导非遗工坊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阳江学宫维修工程,推动启动海陵宋太傅维修工作。 三是做好石望铸钱遗址监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 |||
145 | 强化港口码头、站场、酒店、景区、学校、公共文化场馆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 一、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二十条”和“新十条”工作措施。 二、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酒店、景区、学校、公共文化场馆等重点场所的复核。复核全体工作人员是否全员疫苗接种,是否落实日常消毒工作等,通过复核工作进一步促进各旅游景区防疫措施落实,尽量保障群众安全。 三、开展阳江市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局、各A级旅游景区开展景区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为国庆假期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对全市各旅行社、景区、星级饭店等涉旅场所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及对重点人员的健康跟踪管理,落实戴口罩、扫码、测温、行程核验等疫情防控措施。 | 完成 | 继续加强重点场所的消杀和疫情防控工作。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2023-03-09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