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春耕忙,农民们播撒种子,期待丰收的到来,而阳江全市上下已进行了全年农业生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全市水利系统也早已行动起来。根据省水利厅2025年春耕灌溉保障工作要求和阳江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阳江市水利系统积极开展河道水塘清淤工作,畅通灌溉网络,持续做好灌区建设,提高灌溉能力,并在今春降雨较少背景下加强科学调度水资源,实现精准春耕保灌。
畅通农田灌溉网络
疏浚河道335.88公里
利用冬春时节组织群众开展水利设施修葺和清淤疏浚,保障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早在去年11月,阳江发布了2号河长令《关于建立水塘河道清淤常态化工作机制的令》,各级基层水利部门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启动清淤工作,尤其加强对干、支、斗、毛渠的淤积清理。
截至2月底,阳江共清淤水塘225个、农田灌排沟渠888.12公里,疏浚河道335.88公里,清淤总量151.31万立方米。
在清淤工作中,阳江充分发挥驻镇帮扶力量的作用。其中,在江城区白沙街道,在阳江市水务局的牵头下,阳江市委宣传部、阳江市税务局、阳江市政数局、阳江日报社等驻镇帮镇扶村成员单位出钱出力,共同完成了对新325国道至漠西排洪河段1600多米的清杂清污、100米旧325国道段的加固修复、约400米排水涵管的清污、倒虹吸的清淤以及城西干渠白沙支渠的清污养护等工作,改善周边4个行政村村民农田供水条件,助力约5200亩农田灌溉。
民间力量也成为阳江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阳江创新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等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河道管护,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清淤行动。
阳江还将河道清淤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江城区结合漠西排涝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道清淤工程,清理河道长31公里;海陵区在完成“百千万工程”主体工程的同时,结合工程设备和人员优势,同步开展沟渠清淤工作,清理沟渠约1公里。
科学调配强化用水管理
全市灌溉用水量1.46亿立方米
水资源精准调度是春耕保灌的核心。为有效保障灌区的灌溉用水,阳江市水利部门积极协调做好水库水闸蓄水工作,强化水库、电站运行管理,禁止有灌溉任务的水电站发电,以保障春耕用水充足。
为应对春耕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各灌区管护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配备了必要的抢修设备和物资,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理,确保春耕用水不受影响。此外,阳江市水利部门还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掌握水资源状况和需求情况。
截至2月底,全市水库蓄水量达到4.76亿立方米,有效蓄水量2.01亿立方米,全市春灌预计灌溉用水需求约1.46亿立方米。
抓好灌区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7万亩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水利服务春耕抗旱保供水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此,阳江市水务局抢抓冬春施工期,持续抓好灌区建设,不断提高灌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去年,该局启动了6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和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已完成4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63亿元,改造渠道170余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7万亩,灌区灌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该局积极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标准化灌区、灌排泵站6宗,省级节水型灌区1宗,灌区管理水平和节约用水效率不断提升。
今年,阳江将有4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工,总投资2.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