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抓手,服务是关键。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充分认识服务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聚焦全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前主动服务,精准开展环评业务指导。一是抽调一名分管领导、一名科长和一名业务骨干到市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办公,做好上级审批项目沟通协调工作,解答建设单位在环境领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做好环保政策文件解读。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业务专题“微课堂”,宣讲环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审批程序,提高专班工作人员对环评工作的认识,进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好相关提醒和服务工作。二是结合纳入省、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表》的125个重点项目,建立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环评服务台账,并健全定期调度和信息协同机制,每周更新项目环评进展,通过与县区分局间上下联动、与发改等部门间信息互通,及时掌握项目环评进展,精准进行环评督导和服务。同时针对尚未完善环评手续的重大建设项目,向各建设单位发出的《关于做好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的提醒函》,加强环评审批服务和督导,要求及时开展环评报告编制工作,落实环评主体责任,防范“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并对逐个项目安排对接联系人,确保政策传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审批服务到位。截至7月10日,阳江市125个重点项目中,除豁免办理环评手续项目19个外,环评手续已整体办结项目67个。三是充分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会同阳江市环境技术中心,对建设单位和各分局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予以回复,协助解决项目环评技术难题。
强化指导服务,优化环评文件编制。一是充分运用“三线一单”成果,预警环境风险并指导项目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今年以来,指导超过30家建设单位在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及时对项目进行相符性研判,确保符合“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助推加快环评相关工作。二是适当简化环评内容,指导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在对照规划环评要求开展项目环评基础上,可按规范简化环评内容。对编制环评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指导按新报告表格式进行环评编制。三是推进共享共用环境监测数据成果,指导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环境现状调查周期长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按规范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共用。
优化审批服务,提升环评审批效能。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发布〈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21年本)〉的通知》,实行分级审批,将部分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下放县区各分局,并建立定期调度和质量抽查机制,督导各分局认真做好环评审批工作。二是加速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开启“绿色通道”,推进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等机制,充分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依法依规实施环评审批豁免,对不涉及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影响轻微、环评风险低等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办理。明确了列入我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表》的125个重点项目中,豁免办理环评手续项目19个。
强化跟踪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加强常态化环评文件质量检查,提升审批质量,对于查实环评文件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编制单位及相关编制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倒逼提升全市环评服务质量,并为建设项目选择技术服务单位提供参考。二是组织开展每季度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现场复核,加强对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同时将2021年以来市级审批的海洋工程类重点投资项目清单转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开展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到位,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