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007280623K/2022-00103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2-03-28
名称: “十四五”开局之年阳江市交出亮眼绿色成绩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3-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十四五”开局之年阳江市交出亮眼绿色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2-03-29  浏览次数:-

   “十四五”开局之年,阳江市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放在全市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两高”项目管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年,阳江市环境空气质量(AQI)达标率95.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综合质量指数2.77,排名全省第7位;全市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8个国考断面水质已全部达到优良,达标率为100%,无劣Ⅴ类断面。2021年10月,阳江市生态环境局下属单位阳江市环境信息中心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在全省予以通报表彰。

    聚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全力攻坚治水硬骨头。一是高位推动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工作。“十四五”期间,阳江市的国考断面由1个增加至8个,其中寿长、尖山、埠场、江城和大泉等5个国考断面位于感潮河段,国考断面达标压力陡增。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2021年上半年部分国考断面时段性超标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污染防治工作;市纪委监委对达标攻坚存在整改不力问题的2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通报。印发实施《关于开展阳江市地表水重点国考断面达标攻坚整治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阳江市重点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冲刺工作方案》《2021年阳江市重点国考断面达标冲刺阶段加密监测方案》《阳江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专班工作组,要求严格按照各断面制定的整治方案,确保重点国控断面年内稳定达标,实现精确施策、精准治污、精细管理。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研判分析和督导。每月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发出水质预警函,针对超标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相关水污染防治工程措施均按照达标方案要求稳步推进。三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漠阳江上游地区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整治,2021年共搬拆关停养殖场(户)3212家,环保设施整改养殖场(户)6943家,开展环保执法巡查约1841次,调查处理畜禽养殖散养户污染投诉215家,立案处理58宗;同时督促推进畜禽养殖场资源化利用,阳春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率达90.3%。四是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在原有城镇污水管网的基础上,2021年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17.217公里,消除镇级污水收集空白区面积约16.75平方公里,新增城区污水管网29.83公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4.43公里。五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全市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摸排并加以整改,全市8088条自然村已完成治理6350条,治理率78.51%,已完成收集7758条,收集率95.92%。六是加大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工业源巡查,督促企业设施正常运转。2021年以来执法检查企业4663家(次),限期整改企业474家,立案查处企业146家。

    聚焦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力争减少轻度污染天气。2021年,阳江市启动污染天气应对天数35天,应对期间共计出动7470人次以加强我市工业企业、机动车、扬尘管控等污染防治监管执法工作。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新增27家省级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督促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工作,百分百完成了11家省级重点工业企业定级,推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指导全市34家涉用含VOCs原辅材料企业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或改造,加强加油站VOCs排放治理,不定期对油气回收装置的处理效果抽查。二是深入开展工业炉窑和锅炉污染综合治理。推动钢铁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青科技金属有限公司、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现已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深化工业炉窑分级管控工作,推动陶瓷行业企业开展“煤改气”,督促企业落实升级改造措施。三是强化面源和移动源治理监管。强化扬尘管控,加强施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和露天焚烧管控,确保施工工地和运输扬尘“六个100%”。印发实施《关于划定禁止黑烟车行驶区域的通告》,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四是督促企业压减燃煤与使用清洁能源。为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防治与压减燃煤情况现场检查,协调华润燃气公司、广东广青金属压延有限公司、广东明轩实业有限公司等用能大户天然气大用户直供,用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

    推进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夯实净土保卫战基础。一是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制定印发《阳江市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90%,超额完成省下达90%的目标任务。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完成阳春市的石录铜矿、仁达铅锌矿尾矿库整治和硫铁矿区环境整治(一期)工程。二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已建成投产3处,在建1处,在建的广东领尊废矿物油处理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成,目前正进行生产辅助设备的安装。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2021年共处置医疗废物2127吨。

    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根据督察组组长李家祥和督察下沉组在阳江市开展现场督察期间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工作要求,迅速梳理出9类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工作。根据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17日下发的《整改责任清单》,第二轮央督反馈意见涉及阳江需整改问题共21项,其中共性问题16项、个性问题5项,及时编制了整改方案和整改责任清单,有序推进整改。通过补短板强弱项,谋划涉及水质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7类29个生态环境保护补短板项目,估算总投资91亿元,拟通过矿地统筹、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债券资金、财政统筹以及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统筹保障,从根本上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二是交办信访案件已基本办结。督察期间,阳江市共收到33批198件交办案件(其中重复投诉案件33件),已办结153件,阶段性办结39件,未办结6件;反映情况属实案件19件,基本属实9件,部分属实129件,不属实41件;责令整改208家,立案处罚34家,约谈11人。三是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全力做好环境执法工作,依法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或个人作出行政处罚。2021年,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各项执法专项行动检查中共出动人员11364人次,检查企业5278家(次),限期整改企业474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1宗。下达处罚决定书67件,处罚金额673.8065万元。

    积极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加强能耗双控和“两高”项目管理。一是围绕碳达峰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建立市“双碳”工作专班,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碳排放管理,督促企业做好碳排放交易履约工作,实现碳排放管理和交易企业履约率为100%。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完成了2018、2019年阳江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开展了2020年阳江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积极探索创建阳江市碳普惠制试点,探索创建海陵岛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为阳江节能减碳工作提供工作基础。二是加强违规“两高”项目整治,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源头防控,全面梳理“两高”项目,印发实施《阳江市能耗双控整改方案》。强化“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约束,结合《阳江市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核发。积极指导“两高”项目完善环评手续,依法依规完成润龙、明轩玻璃“未批先建”查处工作。充分论证高耗能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对能耗双控的影响,先后取消拟于“十四五”期间上马的阳西县粤西大数据中心、阳西电厂#7、#8机组等一批高耗能项目。要求广东广星气体、维达护理用品等拟建高耗能项目进一步论证上马的必要性,在落实能耗来源的前提下,由省能源局补办节能审查手续。全面摸查全市违规用能的存量、在建、拟建项目底数,对20个违规项目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落实整治要求。通过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加强高能耗企业在线监测、加强能耗双控年度考核等措施,强化能耗双控和“两高”项目管理,已完成省下达全市202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1%的目标。三是全面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以海上风电、核电、抽水蓄、太阳能光伏能为重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到2030年达到25%左右。全力推进国际风电城建设,形成多能齐发、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市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940辆,已建成集中式充电站(点)98个,建成充电桩1397支。全市桩车比为1:1.39,高于省平均水平(1:2.14)。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一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以省政府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要任务为抓手,以点带面,做好示范。2021年我市完成50条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完成率为142.9%。二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东湖水库、大河水库、石河水库、漠地洞水库为重点,高质量建设水源林,逐步提高森林植被功能等级。加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做好沿海防护林带的断带补缺、窄带加宽和残带更新,在寿长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适宜滩涂地营建地带性红树林,编制阳江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对全市范围内后备的古树(树龄80-99年)开展普查、监测、建档、挂牌及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三是统筹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矿山企业完成整治任务,对于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起主体责任,强化矿山复垦复绿资金保障和现场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