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MB2C904937/2023-00026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3-01-31
名称: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3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3-01-31  浏览次数:-

  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有关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严守安全底线、推进质量提升、抢抓任务落实,全力服务阳江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围绕“稳”字,巩固好市场主体发展态势。一是持续优化准入准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攻坚行动,出台“开办企业”优化提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完善开办企业“一窗通办通取、智能审批办理”机制,开办企业压减为2个环节,可实现半天内办结。对住所在江城区、高新区、海陵区的市场主体免费邮寄证照,对在市局、江城分局、高新分局新登记企业免费刻制法定名称章,真正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得实惠”。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和预包装食品销售分别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备案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2022年1-10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390户,同比增长9.46%;其中新登记企业7528户,同比增长7.94%,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3668户,同比增长10.72%。办理行政许可、备案业务16750笔,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二是扎实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出台《阳江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布《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对53项行为情形分别予以免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免强制处理,以柔性执法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组织制订部门和跨部门抽查计划178项,推动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对全市4万多家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管理,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的对象和抽查比例、频次,强化靶向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三是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建立阳江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稳定发展46条措施和惠企政策,加大涉企收费检查,多举措帮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以“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开展首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推动各项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个体工商户增信心、解难题。大力实施“个转企”行动,助推407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优化股权出质登记服务,全市办理股权出质登记90宗,助力企业融资15.33亿元。

  (二)围绕“保”字,维护好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35份,办理公平竞争政策咨询件27宗,预防和纠正了一批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条款。开展重点部门重点领域“一事一议”政策文件公平竞争专项抽查行动,重点抽查住建、工信等10个部门出台的工程建筑、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政策文件,清理2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二是开展重点领域市场治理。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开展加油站计量作弊和涉老食品、保健品领域违规经营、电信网络诈骗、借重大活动进行商业炒作等专项排查整治,持续加强广告、民生价费、网络交易、校外培训机构等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双打”工作力度,在每个县(市、区)选取1至2个重点商品进行集中整治,严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强化打传规直管控,不断巩固“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成果。1-10月,全市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91宗,罚没款867.79万元;督促清退教育收费131.84万元;立案查处天然气报装、房产交易等涉企违规收费案件2宗,清理退还88.75万元,罚款59.40万元。三是创建放心满意消费环境。深化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多形式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累计发展“放心消费承诺单位”“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和ODR(在线纠纷解决平台)企业166家。畅通消费投诉线上线下渠道,完成12315平台与12345平台对接工作,高效受理消费投诉举报。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330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12.59万元。

  (三)围绕“防”字,守护好市场监管安全底线。一是严格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深入推进互联网+冷链的视频监控建设,全面应用“冷库通”系统,持续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三强化三覆盖”措施。实施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对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缓化前端人员开展1天1检。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环境、产品核酸检测超过4万例,结果均为阴性。针对我市出现新冠感染确诊案例情况,突出抓好市场价格、防疫产品质量、零售药店等重点领域监管,落细落实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和市场秩序平稳。二是严格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报请市政府成立市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抽调人员组建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集中攻坚。扎实开展湿粉行业升级改造工作,深入开展“餐饮服务规范年”活动,试点推进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深入推进“四大安全”百日整治、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守底线 查隐患 保安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全市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06宗,“两品一械”案件370宗,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1190项,在全省率先完成检查覆盖率和完成处置率“双100%”。三是严格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超期未检特种设备、锅炉排查整治、电梯制动器、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压杆、杂物电梯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10月,全市共检查各类企业1267家次,抽查特种设备3357台(套),排查发现、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973项,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303份,立案查处25宗,罚没68.9万元。加强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燃气具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开展非医用口罩和儿童老年用品专项检查,抽检各类产品192组,查办产品质量案件75宗。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措施,持续推进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进一步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

  (四)围绕“进”字,培育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扎实推进质量提升。深入开展质量强业活动,选取厨房用刀、混凝土用钢材(钢筋混凝土用钢)、湿米粉、花生油等4类重点产品实施质量帮扶服务,推动解决一批行业共性质量技术问题。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强化质量基础保障。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截至目前已为505家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个,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检验检测费用40万元。加快构建先进测量体系,广东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工作扎实稳妥推进。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批准发布3项市级地方标准,推动2个项目获得省级标准化试点立项、5项地方特色菜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强化专利质量导向,持续提升我市企业发明专利覆盖率和专利质量水平。1-9月,全市专利授权量件37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5件,同比增长50%。举办阳江市风电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会,成立风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快推动我市风电产业知识产权应用和转化。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作,新增贯标企业10家,2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设立粤西地区首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1-9月,全市新增注册商标4877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41791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促进计划,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融资金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479.6%,增幅排名全省第四。举办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班,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出台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监管的指导意见,健全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进一步强化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市办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5宗。

  (五)围绕“快”字,抢抓好省市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加快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办公室,“一场一策”推进升级改造,全力落实省民生实事任务。7月底,纳入省民生实事考核的13家农贸市场已全部完工。10月底,未纳入省考核但也需进行升级改造的50家农贸市场全部动工建设,完成升级改造46家。二是加快落实食品药品抽检和农产品快检任务。认真对照省局的进度要求,加快推进食品药品抽检和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1-10月,共完成食品抽检11822批次,任务完成量82%;完成“两品一械”抽检602批次,任务完成量86.3%;执行食用农产品快检112237批次,任务完成量105.8%,销毁不合格农产品1916.65公斤。三是扎实做好做细省级考核迎检工作。紧盯2022年度省级考核任务,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每月对市场监管领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进行盘点检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落实,做细做好各项考核迎检工作。主动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请示报告,强化沟通协调,市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拜访省级部门领导和有关处室争取工作支持。

  (六)围绕“强”字,夯实好市场监管基层基础。一是大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奋斗新征程 学习新思想”阅读进机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模范机关创建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活动,持续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共促。市局1项目获评阳江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推动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向好。市局登记注册科被授予“广东省巾帼文明岗”“阳江市先进女职工集体”称号。二是持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职级晋升机制,拓宽干部交流任职渠道,激励干部队伍真抓实干、担当作为。1-10月,市局党组提拔科、股级干部15人,晋升职级12人,调整交流7人,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制模式,围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业务,培训各级干部职工500余人次,有效提升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扎实推进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执法办案机制,推动全系统依法行政、高效执法。大力开展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六有”标准和“六规范、六优化”要求推开试点工作,积极打造市场监管所标杆样板。阳西县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建设工作受到省市场监管局领导表扬肯定。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按照“讲政治、强监管、惠民生、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筑牢市场安全底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质量提升动力和市场消费潜力。

  (一)进一步优化准入竞争环境。统筹推进“证照分离”与“一照通行”改革,进一步压缩评审环节时限,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的市场准入准营商环境。上线推广“阳光通”智能服务一体机系统,拓展商事登记“就近办”“全市通办”“秒批秒取”渠道。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和我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46条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大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遏制市场竞争失序。

  (二)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加强广告、价格、质量、网络交易等领域监管执法,深化和巩固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成果,切实保护好各类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强化行刑衔接,力争在查办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深入推进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工作,鼓励和引导消费环节经营者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持续拓展线下无理由退货覆盖面,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消费者无忧维权。加大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农贸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风险防范。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全力抓好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冷链食品、疫苗、涉疫药械、防疫用品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产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包保制度,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力推进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大对餐饮行业、散装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安全”。深入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涉疫药品和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特殊药品、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监管,严打“两品一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燃气领域专项整治和超期未检、电梯质量提升、黑气瓶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等重点工业产品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

  (四)进一步推进三大战略实施。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县(区、市)级质量强市示范区和品牌提升示范区培育工作,加快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质量强业活动,助推产业行业提质升级,提高我市质量工作水平。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加强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阳江猪肠碌》等地方特色菜品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和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开展海上风电、合金材料等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利导航,推进知识产权多元保护,配合打造“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强化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五)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扎实推进智慧监管,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强商事登记、许可审批、抽检监测、执法稽查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的数据融合和分析应用,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扎实推进业务创新,着眼痛点、紧盯难点,在政务服务、行政指导、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事项和创新举措,以业务创新提质效、强监管、优服务。扎实推进社会共治,以加强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委建设、推进“小个专”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在政策宣传、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六)进一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场监管领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模范党支部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狠抓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持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推动打造一支讲政治、强作风、精业务的专业化高素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