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00728056XJ/2023-00103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3-08-02
名称: 男子走失27年寻亲成功,咫尺天涯终团圆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8-0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男子走失27年寻亲成功,咫尺天涯终团圆

发布日期:2023-08-02  浏览次数:-

  2023年7月13日,通过阳江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协调,兄弟姐妹亲戚一行8人从乡镇赶到了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与失散了27年的亲人相认。他们分离多年,近乡情怯,呆呆望着从病区走出来的梁大龙(化名)。救助站工作人员引导梁大龙对来探视的人员进行辨认,梁大龙注视着来访人员,默默点着头。终于,亲人纷纷上前握着梁大龙的手,急切地与他交流。梁大龙言语能力下降,仍在喉间呢呐喊出对大哥、大姐、弟弟的称呼。亲人们都红了眼眶,认亲场面温馨而激动。

图片1.jpg

多名亲属到院探视现场确认受助人员身份

  寻亲路上困难多

  梁大龙于2022年2月在街面徘徊时被发现,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派出所民警到场与其交流,发现其行为怪异,对问不答,未能核实身份信息,遂按照救助流程,送其到定点精神病医院治疗。2023年7月,治疗稳定的梁大龙转介到阳江市救助管理站寻亲返乡。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小组及驻站社工立即开展寻亲工作,到医院对梁大龙身份信息进行收集,面对面询问及观察人员状态。

初次探视,梁大龙大部分时间对问不答,说话不成语调,偶尔会有点头摇头回应。工作人员只能先依据公安人脸识别出的疑似户籍人员开展核实工作,但梁大龙非该户籍人员。寻亲小组没有气馁,工作人员再到医院探视时,观察到梁大龙对阳江本地话语有更多回应,时刻注视着询问表上的文字。工作人员拿出纸笔,让梁大龙写出自己的名字、地址、亲人,对地址这种复杂的记忆辨认,巧妙地让梁大龙如填空题一样完成。梁大龙写出了姓名“黎大龙”,还有户籍城市及村名。

图片2.jpg

寻亲小组工作人员引导受助人员写出户籍地址

  蛛丝马迹不放弃

  根据手写地址,梁大龙疑似阳江市阳春人。为确认,工作人员分别用阳江话、白话就梁大龙提供的信息进行了称述核实,梁大龙都点头。寻亲小组工作人员欣喜万分,赶紧联系阳春市救助站进行核实是否为户籍人员。阳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走访了当地村居,得到的回复却是,户籍村里人员以“梁”为姓,没有“黎”姓,姓名对不上。村委更无人员辨认出照片里的人是梁大龙。幸运的是,救助站工作人员、村委不放弃,召集村内年长一辈到村委会辨认,还有梁大龙手写的一名亲属姓名对应。终于,有村民认出该人疑似走失多年的梁大龙。梁大龙亲属提出了其身上更多的身体特征,都能与医院里的梁大龙一一核对上。梁大龙亲属以为其已离世,户籍信息均已注销,梁大龙父母也都因年迈去世了。为进一步核实确认,才有了现场认亲的一幕。这个遭遇各种困难曲折、多方助力的寻亲历程,有了圆满的结果。

图片3.jpg

确认身份,亲属与受助人员激动相拥

  助力团圆爱永恒

  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是市救助管理站的重点工作,其中身份不明的受助人员是寻亲工作中的主要对象,而智力残疾、精神障碍、没有户籍信息的受助人员的寻亲工作难度系数最高、最为复杂。阳江市救助管理站全力推行“大爱寻亲 党员先行”救助寻亲专项行动,为“三无”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身份核查核对和寻亲工作。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寻亲渠道,广泛应用人脸识别、DNA比对、“互联网+”等科学技术,邀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寻亲工作成效。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救助站工作人员始终牢记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初心,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为家庭团圆、社会和谐贡献力量。持之以恒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向流浪乞讨人员传递党的关怀、社会关爱,凝心助力圆其回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