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丈量社区、走街串巷与村(社区)群众“混脸熟”、搬来小板凳和困难群众唠家常……这群身穿蓝色马甲,活跃于基层的双百社工,走村入户了解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运用专业的服务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陪伴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从2021年1月起,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市残联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简称“双百工程”),通过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市已建成49个镇(街道、渔委会)社工服务站和134个村(社区)社工服务点,实现了镇(街道)社工服务站100%覆盖,建立了一支542人的基层社工人才队伍,服务辐射达508个村(社区),在推进我市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五社联动,助力基层疫情防控攻坚战
“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工服务暖基层”这一宣传主题时刻贯穿我市社工工作。今年3月9日,江城区发现了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天上午6时30分,城东街道社工服务站“双百”社工积极响应,迅速投身一线防疫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位于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社工郑秀云和盘广荣积极协助街道,做好该区域居民核酸检测的签到登记、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并对部分因担心工作、生活来源、食物补给、小孩上学、就医等问题而出现焦虑情绪的居民进行情绪安抚和提供心理支持。
在搬运防疫物资过程中,盘广荣意外摔伤造成右手手臂骨折。经过就医后,盘广荣坚持回到工作岗位。“虽不能出现在抗疫一线,但我在幕后利用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招募、管理志愿者,为防疫工作补充力量。”盘广荣说。
根据“三区”防疫工作需要,盘广荣和社工同事们积极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协助街道办、居委会组织成立临时防疫志愿服务队,发展当地小区居民当志愿者,同时组织“三区”范围内的党员志愿者在“志愿”系统报名,以“社工+社区志愿者”的形式,组织部分志愿者协助街道办、居委会开展核酸检测,引导维持排队秩序,帮助长者录核酸码等工作,确保防疫工作有序进行;组织志愿者协助派发爱心物资,保障了封控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
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全市49个“双百”社工服务站和134个“双百”社工服务点积极发挥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的作用,服务辐射447个村(社区),建立了182个线下社工服务点,开通了81个社工服务热线,为2144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联动社会组织57个,发动社区志愿者33687人次,链接社区慈善公益资源折合23.6万元,服务有需要的群众超过12.5万人次,其中为困难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超过8万人次。
2、扎根社区,推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双百”社工扎根社区,结合村(居)委会和社区群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引导村民成为社区志愿者并参与服务,激发社区活力,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河西街道升平村,“双百”社工积极挖掘与培育村民骨干,经过开展系列社工服务,培育了一支由6名村民组成的小公园护园队,并组织10名热心村民组成行动小组来参与村中事务。他们采用“社工+社区志愿者”的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美化小公园公益主题活动,改变了小公园荒芜、破败的境况。原本长满青苔、蚊虫孳生的场所变得干净美观。部分村民还毫不吝啬地把“私家珍藏”的盆栽植物等移植到小公园,让小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小公园,变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此外,社工还逐步培养有意愿的村民有组织、有规划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通过组建小公园行动小组、发展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行动小组的座谈会,针对村中存在的弱势群体缺乏人文关怀、社区环境美化、疫情防控等公共问题进行商讨并付诸行动,培养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据统计2021年以来,我市“双百”社工推动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1854场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9个,发展社区志愿者4011人,链接社区慈善资源超过54万元,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3、服务弱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社工同志,我们村有个人摔伤了腿,他们家特别困难,长期没户口,又没钱看病,能不能帮帮他们?”2021年10月,阳春市河口镇河南社工服务点的“双百”社工吴青云和她的同事们从村干部口中得知案主陈叔的情况。为深入了解情况,与陈叔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社工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一起来到陈叔家。
陈叔家距离河口镇河南村委会约10公里,其居住环境恶劣,与无户籍的马女士共同生活。多年来,马女士因没有户籍,不能享受当地的农村医保政策、低保政策。二人均患哮喘,需经常服药,基本无法正常劳作,无固定收入,仅靠亲属救济,或变卖家里的鸡到诊所换取药物。2021年10月,陈叔遭遇车祸,导致脚部受伤,且肇事者逃逸,行走不便,生活更加陷入困境。
接案后,社工吴青云和同事们运用科学社会工作方法,制定目标,精准施策。首先通过协助陈叔申请临时救助政策,解决他们医治疾病的燃眉之急。为了解决马女士的落户问题,当地社工联动河口镇政府、派出所、社工督导、村委会及村民等力量,深入分析“落户”难题,并多次陪同他们到派出所录口供,多方合力终破“落户”难题。落户后,社工协助他俩成功办理医保、低保救助政策,陈叔一家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接下来,社工还主动帮助他俩改善了居家环境卫生,提升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在社工的帮助下,陈叔原本杂乱的家变得井井有条,卫生洁净多了。
开展类似陈叔这样的个案救助服务,是2021年以来我市“双百”社工提供服务的缩影,目前已为全市271名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个案救助服务。这有力推动了我市兜底民生救助服务从物质救助向“物质+精神”双重救助的转变,有效地打通了民政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双百工程”,锻造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确保在2022年底前,实现全市村(社区)社工服务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两个100%覆盖”的目标,通过“双百”社工的暖心服务,切实将国家的兜底民生政策送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心里、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