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阳江市同课异构交流活动暨阳江一中2020教学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此次活动由阳江市教育局主办、阳江市第一中学承办,旨在“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核心素养”。省内近40所学校的800多名老师光临我校,与我校老师进行教学交流研讨,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中,观赏、咀嚼各校近年教育教学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本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科目同步进行,每个科目分别由我校一位老师和外校一位老师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依次上同一内容的课程。我校教学开放日课程除9大科目外,还有班会、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共13个学科与同课异构活动同步进行。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由专家对三位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点评。以下是老师们的授课情况、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及我校老师亲历同课异构和教学开放日活动后的一些收获和总结。
语文同课异构授课内容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我校冯仕果老师、广州二中田程老师进行授课。课上,两位老师各自立足于对教学目标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共同徜徉于宏大浩渺的诗歌之境中,使师生交流不断爆发出知识与灵感的火花,在短短90分钟内演绎了两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盛宴。我校公开课是由高一级语文陈南妃老师的执教的《琵琶行》。
冯仕果老师陈述了备课时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尝试——在目标上,从思维、审美与文化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探究性任务;在教学资源上,试图打通课内外的教材连接,让学生温故知新。经过同课异构的观摩后,她希望自己未来能在时间管理、引导技巧和文本研讨上更进一步。
田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备课时对“群文阅读”和“情境教学”两种教学法的抉择。在反复试课后,他最终决定从写作角度进行备课,从“我读文本”“学生读文本”“我与学生一起读文本”三个方面进行执教。田老师坦言,本堂课的完整度还不够高、课上对学生诵读的点评指导仍不够。最后,他高度肯定了阳江一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一级语文陈南妃老师的《琵琶行》体现了新课程元素。课堂敢于创新,以单元学习任务“鉴赏《琵琶行》的音乐美”为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鉴赏音乐美的审美体验中对文化传承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本节课围绕贯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来设计,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华老师以杜甫式的沉稳与李白式的灵动概述了两位老师的授课风格。在他看来,冯仕果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学目标清晰、样例教学彰显、学法指导到位和课堂交流充分。田程老师的课堂亮点则在于充满伦理关怀的教学、自由灵动的课堂品质和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充分肯定两节同课异构课程价值的基础上,张老师提供了3点改进建议:一是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逻辑,方便学生“学”而非教师“教”;二是文本解读应作为手段而非目标存在;三是学生的自主探究需体现出老师的专业指导。
数学同课异构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授课教师是我校刘锦贵老师及广大附中李苹芳老师。我校数学公开课是由李艳老师执教的《函数零点与方程的解》。
刘锦贵老师主要是从生成椭圆的方法引入这节课的课题,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从具体的例子出发,得到生成椭圆的两种方法,引领学生体会课本例题2及例题3之间的联系,思考圆与椭圆的关系,并得到椭圆中与圆类似的性质。
广大附中李苹芳老师主要是从定义法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例题和变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内切圆和外切圆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转移线段的方法,除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更促进学生的观察、归纳、概况的能力以及学生数学抽象的素养。
李艳老师的课先让学生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及画相应函数图像并观察他们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提出问题:lnx+2x-6=0的根怎么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课堂推进顺利,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基本知识点落实,思维目标基本达成。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义仁,阳江市教育研究院数学教研员赖桂超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项内涵:⑴思维品质,⑵关键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来分析这节课。他说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是椭圆概念、椭圆标准方程首次应用于解决问题,其基本要求是以教科书例习题为主体材料,在师生交互有序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技能、积累解题经验、提炼解题方法、提升能力素养。赖桂超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选择使用习题课的勇气,并生动的用“前浪”,“后浪”来比喻鼓励年轻教师应该多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从四基、四能的角度评价了这一节课,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单元整体的备课。
英语学科授课主题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 Unit5 Reading and thinking 的语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由深圳外国语学校李冬梅老师和我校王毅老师进行授课。我校公开课是黄瑞映老师执教的Module 5 Unit 2 Writin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Place。
王毅老师:很荣幸我能参加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关于本节交流课的设置,首先,我让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好所选汉字以及相关资料,在课堂结束后,再根据他们所查资料以及今天所学知识,对汉字进行介绍。即提前设置一个情景问题,然后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冬梅老师: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就是通过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理清这篇说明文的结构、理解每一个环节大意所在,让同学们对汉字的发展过程以及重要性、功能有深刻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能够幸存和延续的其他原因。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之后去思考和感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文化的深刻认同感。
黄瑞映老师的课堂通过六个阶段层层递进,徐徐展开,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场景,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紧贴主题的英语宣传片,紧张刺激的知识问答,美丽纷呈的图片显示,轻松诙谐的模拟采访……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课堂体验,在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介绍地点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表述本土文化内涵的能力。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著名教研专家罗永华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分析。罗永华专家首先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方面,提出课堂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考学生在学习后的预期效果等。罗永华专家还提出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语篇解读。她指出,两位授课老师都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书写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其中李老师通过录像让孩子们去分析去感受我们的汉字正在走向世界,属于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入的探究和发掘。罗永华专家建议,两位授课老师可以从语言能力方面入手,向学生展现该语篇作为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在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的呈现方式方面,罗永华专家提出了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同时,为谋求学生的学习水平往更高层次的发展,老师应当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展示机会。
我校物理科谭月萍老师和来自佛山市石门中学的黎国坚老师同台竞技,在高二(4)班进行了课题为《电功率》的同课异构。两位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分别向大家展示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严立湖老师还在高一开展一节公开课,内容为粤教版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
谭月萍老师先一个小视频引入课题,然后介绍焦耳定律等知识,再通过实验探究电动机的电功率和热功率,先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展示设计方案,然后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填表,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谭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课堂的把控自如,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黎国坚老师也是通过视频引入,然后用电吹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来展示,一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学生的电路设计和连线,视频展示以及焦耳的手稿等内容,让物理课堂既充满了欢笑又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在这节课中,黎老师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人文精神。
严立湖老师的整节课围绕课题,教学内容结构设计巧妙,通过设计小实验用力把挂有重物的绳子拉直,无论怎么拉,都没能拉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学习,课堂上设计了多个实验去探究分力产生效果,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设计物理实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老师还擅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高考研究专家姚跃涌老师进行课例点评。姚跃涌老师对老师们授课的评价比较高,认为教学设计都体现新课程标准特色,目标明确,知识主线,认知能力和素养达成和新课标要求吻合,都能体现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也体现了人文思维和创新思维。姚老师还希望我们打破章节限制,进行单元设计,重视核心概念和规律教学,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及情境和问题解决上多下功夫。
化学同课异构的课题是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3节《物质的量》,由我校严恩茹老师和湛江一中庞日贵老师分别执教。两位老师教学目标明确,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她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也让听课者领略了化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我校公开课内容是黄水兰老师执教的《盐类水解的应用》,上课思路非常的清晰,主要讲了盐类水解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庞日贵老师的课堂富有亲和力,她以产自湛江雷州的一瓶矿泉水作为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整节课注重实效,讲练结合,向我们展示了湛江一中独创的四导高效课堂——即导学导问导练导智。她将本节课三个重要概念——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用导问的形式紧密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概念关系图,构建了知识网络。
严恩茹老师则通过一则有趣的新闻事件“福建土豪拉一车硬币买宝马,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抽筋”作为引入,瞬间激发学生兴趣。她的课堂语言精炼、思路独到,注重展示公式的逻辑推理和运用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并且她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通过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巧妙地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联系起来,实现了知识和思维的升华。
在黄水兰老师的课堂上,黄老师设置了几组学生实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练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了把盐类水解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茂名教育局教研室詹金全老师从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知识、课堂记录、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两位同课异构老师的课。他肯定了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认为在本次同课异构的碰撞中两节课主要体现了三好:1、教学问题设计好,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2、教师评价好,关注学生反应并善于追问;3、学习活动高效,注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贯彻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物科组同课异构活动授课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由我校黄久训老师和肇庆中学刘端玉老师分别进行授课。我校公开课本次的课题为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由我校冯应颖老师授课。
黄久训老师: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设计,以“克隆猴”引入,关注中国科学发展,教学过程通过资料分析、设计探究、制作模型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但在实验探究上还需更加开放思维,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刘端玉老师:本节课致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出课题,借助资料分析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的小组展示交流更是充分体现和锻炼了一中学生扎实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融洽,更加坚定了我多开展实验,多让学生参与组织实验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学结束时回到引入时提到的问题,首尾呼应,体现我们教学来源于生活,回到生活的教学理念。
冯应颖老师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展现了阳江、湛江有代表性的景色,开启本节的课程内容。整节课思路清晰、板书有序、教学材料回归课本,课堂的互动氛围非常好,生态缸的实物展示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学生的当堂练习点评精确、不失幽默,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佛山市三中党委书记刘闻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刘老师充分肯定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肯定了两位老师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为中心的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课堂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两位老师均能熟练地应用教学平台,并善于借助模型、生活实物等将微观的生物世界直观化,将生物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生物课堂该有的“生物味道”。最后,刘老师也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既要基于课本,但又不能限制于课本,要敢于打破常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各备课环节中落实等。
政治科组的同课异构课程是由我校陈辉老师和中山一中的孙振龙老师执教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我校公开课的课程是由陈景贤老师执教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陈辉老师的课以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和曾庆存院士为榜样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十年后的我”贯穿整个课堂,以活动型课堂的形式,充分考虑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孙振龙老师通过周星驰从一个跑龙套的平凡人物到著名的大导演的走向成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的创造需要的条件。通过幽默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方面深入的思考。在哲学思维基础上进行高度总结,进行有深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陈景贤老师: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本次活动,让我有了一次提升的好机会。参加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本次公开课我使用的是部编版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议题式教学,探究议题式教学魅力。在公开课的准备和展示过程中我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与成长。特别是听了陈文明老师的点评之后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开阔了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学水平。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员陈文明老师对本次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第一,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思辨性的,具有价值引领的。议题的答案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陈辉老师的3个经典人物案例非常具有价值引领性。教学情境一定要有综合性、复杂性。用一个综合性的情境、一案到底讲好一个故事,不断深挖情境背后的知识。另外课堂情境需要强调情感的升华,引起同学们的共鸣。陈老师和孙老师在课堂的结尾都是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途径,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第二,活动型课堂的内涵是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建构知识。活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呈现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任何一个活动一定是有内容的活动。
历史科同课异构的课题为高一新教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别由我校的梁家欣老师和高州中学的周巧老师执教。我校王静斯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是高二复习课《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唐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梁家欣老师:本课依托《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重点探讨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变化,突出情景式教学,以《盛世滋生图》为主轴,逐步理清和突破经济与文化的联系变化,通过问题驱动法,逐步达成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周巧老师:本课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紧扣课标,以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化为主要线索,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明清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历史思维。
王静斯老师:本课类型是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课堂紧构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结合新高考形势的变化,主要透过唐至元的政治制度的变化,探讨唐至元的政治制度的创新,课程设置以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发展为主轴,逐步突破政治制度的创新这个主题,课堂深度互动,多角度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专家陈家运老师结合新教材改革和新高考形势,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点评如下:第一、关于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取舍,主要考虑课标和考试的要求,具体来说是要准确理解和实施《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第二、在教学中,要将课标、教材和考试结合起来,将考试的要求蕴藏在课堂中,课堂设问也要符合考试的要求,要有思想性,并符合现代中国的价值引领。第三、目前,新教材实施的最大问题是用旧教材内容来讲授新教材内容。当然,如果旧教材内容能服务新课标,达成新课标目标,也是可以的。高一老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实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还要做好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知识的衔接。第四、对于选择性高考,在高二分科后要适当增加和补充新的知识,凝练学科素养,核心素养五位一体,不能分开体现和讲述。第五、课堂教学不要教条化、机械化,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学生有深度的参与,转变观念,不要流于形式。
地理科目同课异构的课题为《海水的温度与盐度》,由茂名一中陈德炯老师、我校周珠华老师在高二年级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我校公开课课题《水循环》由我校的高一老师的陈金平执教。
周珠华老师:这节内容设计由“海边游泳”的生活情景引入“海水的温度”的知识,结合11月10日“奋斗者”号潜水器坐地马里亚纳海沟和近期我国禁止进口挪威三文鱼的事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知海水的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盐度”这一内容则结合了小实验“如何让鹌鹑蛋浮起来”开展讨论学习,整节课共设置了9个关键问题链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陈德炯老师:非常有幸参加阳江一中的同课异构教学。我是在高中教学这块的新手,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的教学。阳江一中的学生非常配合,而且素质非常高,使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我们学校能给我这种挑战自己的机会。
陈金平老师:经过一个月的打磨,终于顺利结束了学校公开周的上课任务。回想备课过程,发现这次公开课得到了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从上周市教研员张化老师亲自过问备课情况,到本周麦科长听课指导,年级领导两位级长提前一天亲自到教室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布置,更不用说同备课组七位老师积极提供修改意见参与磨课,数易其稿,终于在开放日当天不负众望,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广东省教学研究院省地理教研员施美彬老师对同课异构的课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施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特别表扬两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板书书写非常漂亮。同时施老师对周珠华老师的课有针对性地指出:课程能结合新课标,情境设计好,如引入进口三文鱼、万米深潜奋斗者号等生活时政材料,与时俱进,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同时也表扬了周珠华老师利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鹌鹑蛋在不同盐度中的漂浮情况),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到课堂教学中,步步深入,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
高二级主题班会公开课《穿越学习的“迷雾”》,由我校高二(5)班班主任陈伟明老师执教。这是一节内容深刻、目标明确、卓有成效的班会公开课。纵观整节班会课,它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针对性强。本次班会实实在在地解决班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具体问题。陈老师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理论性强。本次班会上陈老师提供的每个解决办法都有强大的实验数据或者理论做支撑,让学生深刻明白到学习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有强大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去掌握。陈老师为让学生理解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一起学习了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5年的追踪报告;为让学生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一起分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让学生珍惜早读和积极参与课堂,一起探讨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为让学生领悟反思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一起解读了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反思性学习的结论。
三、操作性强。本次班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收获满满。班会上提出所有办法都具体可行并且有范例引导。如何做学习计划,班中三位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登台分享个人的经验并展示自己的计划样本;如何增强记忆力,陈老师现场利用“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来记的不易背诵的理科公式;如何进行反思,不仅有老师提供范例和流程也有同学的分享。
本次班会课赢得了校内外同行的肯定与赞扬,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政教处何主任说:“本次班会针对性很强,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节课可以看得出老师很用心。我要把这节课的课件带回去,要让我学校的全体班主任都好好学习学习。”
我校艺术科公开课是由美术老师柳显秀任教的,课题是:如何鉴赏《韩熙载夜宴图》。
柳显秀老师:如何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我主要是研究学生如何才能学得更好,所有的安排都是为学生设置的,在落实美术的五个核心素养做得比较充分。在以后的课堂里,我努力做好每个细节,让课堂朴实而高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
听课的专家和同行们一致认同这是一节非常优秀的示范课。该课围绕美术五个核心素养展开,教学理念新,可操作性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讲解、学生作画、观看画展、师生答疑等活动,并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学习的机会,步步为营,让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这幅作品的相关内容,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都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课堂朴实且高效,学生乐在其中。
本次体育公开课,授课教师是我校黄鹏飞,授课班级高三31班。
本次授课,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定位准确,设置课堂内容能很好地实现课堂目标。教学流程顺畅,教师教态端正,课堂组织合理,能很好的调动学生课堂上课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学生课堂学习动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达成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课堂教学难度设置合理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诠释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方针。该次课程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30人,评课平均分92.5分,课堂效果得到了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课。
我校信息技术科组萧传州老师上了一节《算法及其描述》的公开课。
萧老师经过紧张的准备、多次磨课,不断吸收科组老师的意见,不断修改上课内容和上课方式,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程。来听课的外校老师有20多位,在评课环节老师们普遍认为这节课让学生对计算机算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计算机算法的基本编写程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提升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了信息技术同行的交流。
精心点评育桃李,巧授妙课生烟霞。本次校际进行的精彩授课、同行评课、专家指导、教学反思四重教学研讨共同成就了这一场丰富充实、意蕴深厚的教学交流活动。此次教学交流活动,既是为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来”,也是为了我校优秀教学成果的“走出去”。“幸承恩于伟饯,亦所望于群公”,相信在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学教研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强,为一中学子提供更优质的学科教育,也为阳江的教育燃起新课改时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