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787971854N/2023-00018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11-16
名称: 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3-03-06  浏览次数:-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国资委的工作指导下,市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委“1+1+9”和市委“123+N”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目标,坚持聚焦主业、深化改革、完善监管,切实推动形成我市国资国企“一盘棋”,积极做好抓改革、优布局、严监管、强党建、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增强我市国资国企竞争力、影响力,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国资新贡献。

一、国有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截至2022年10月,我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86.43亿元,同比增长8.1%;负债总99.84亿元,同比增长15.3%;所有者权益总额86.59亿元,同比增长0.9%.
    2022年1至10月,我市市属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累计-2332万元,累计净利润同比减少294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3.6%,同比增长3.4%。

二、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主责主业强发展。明确市属国企功能定位,围绕城市建设、产业投资、金融服务、“大港口”“大水务”“大食品”“大物业”等主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阳江港泊位码头、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城南滨海新区现代化综合新农贸市场项目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参与(阳江)国际风电城、阳江港亿吨大港、阳江科学城、海陵国际旅游岛建设,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主业、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市城投集团紧紧围绕“以城市投资建设运营为主体,以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布局,推进风电基金及合金基金股权投资项目和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发挥筹融资优势,累计对外股权投资6.55亿元,支持推动广东润龙铸件精加工项目、阳江宏旺年产70万吨高品质不锈钢冷轧板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牵头组建首期规模达19.87亿元的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阳江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谋划与央企、省企合作开发优质风电项目,投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市交投集团突出“大港口”主业,大力发展阳江港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集中力量推进码头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运维,着力打造成全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主战场”。大力发展阳江港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重点推进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9~#J16、#13、#14、#15、#20、#21、#25、#26、丰头作业区 F1#~F5#等20个3000~50000吨级泊位码头以及阳江港疏港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1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7.5 亿元,其中广泰隆码头(#13、#14码头)即将投产运营;计划投资建设站港铁路(阳阳铁路)复线,谋划打通从矿山开采、装配式建筑材料到港铁联运的业务链条;依托海上风电装备配套码头业主优势,围绕海上风电配套做文章,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运维。全力谋划阳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阳江绿色建材产业园、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9~#J16码头二期工程、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铁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市水务集团突出打造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大水务”和污水处理主业。市政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市政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管道安装、残旧管网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进度稳步推进,现正扎实推进集团与粤海水务合作工作。市漠阳置业集团突出打造“大食品”,整合市属改制企业资产,推进农贸市场改造项目、骏威押运基地项目,运营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项目。

(二)聚焦改革攻坚求突破。一是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对照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要求,编制出台《阳江市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县区国资监管机构和市属国有企业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全市国资系统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规范化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国资监管效能效率提升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高质量完成了省国资委下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量化指标任务。二是积极争取优质资产注入,增大企业资产规模。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思路,将行政事业单位出租资产、改制企业闲置资产等无偿划转给国资国企。目前,拟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力争年内完成相关资产的注入工作。三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快赚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第一桶金”。支持市城投集团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海上风电项目,经营全市河砂和河道清淤疏浚物项目;支持市交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中心项目,阳江市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支持市水务集团推进与粤海水务股权合作项目;支持市置业集团投资建设阳江国有“大市场”等重点项目。相关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中。四是健全常态化国企退休人员移交机制。督促指导县区国资监管机构继续做好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常态化移交管理机制,及时拨付2022年度省转移支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并沟通阳江农垦做好资金预拨付有关工作,落实经费保障工作。至2022年,全市累计安排各级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经费1203万元。五是持续推进解决市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指导市漠阳置业集团推进以司法出清的方式完成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后续处置工作;优化市属改制企业留守人员配置、出台人员及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属改制企业管理;协调解决市属改制企业党员移交属地管理问题,市属改制企业党员组织关系全部移交属地管理;推动解决市南粤机械厂等市属改制企业职工宿舍危房评估维修工作;协调推动市华阳置业小区供电改造项目动工建设,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市民能用上“放心电、平价电”;大力推进原市属改制企业龙达集团破产案件结案进程,市中级法院裁定破产案终结;积极协调解决原阳江港经济开发试验区属下企业职工安置、经济开发总公司破产案件土地处置等问题。六是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巩固市属国有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配强市交投集团、市漠阳置业两家集团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优化企业中层干部配备,指导企业结合职位空缺和发展需要,及时配备、调整中层干部和二级企业负责人,今年以来市属企业共调整和提拔中层干部和二级企业负责人19人。推行外部董事配备“全覆盖”,制定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委派8名机关、高校人员兼职外部董事到市属企业任职。七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开展市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挂点子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重点做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工作,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专项检查。

(三)聚焦优化监管防风险。夯基础,通过摸清市属企业日常财务数据、预决算、债务底数,动态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大力推进国资监管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监管效率。抓重点,出台了《阳江市国资委权责清单(2021年版)》, 梳理出权责事项42项,明确市属企业审批、报备及授放权事项, 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权责界限。修订了《阳江市市属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发挥好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破难点,加强市属企业业绩考核、工资总额管理,推动市属企业内审建设。促发展,分析企业经营数据,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编制系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监督指导评价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用活用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聚焦国企党建固根本。一是强化国资国企党的建设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学习省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深化“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等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开展“第一议题”993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11次、宣讲会254次、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上党课598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认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加强自查自检,牢守好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护城河”。加强国资国企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市国资系统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进一步提升大统战工作格局。二是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活动,高标准打造“一线先锋,安全为营”“水清润民党旗红”“党旗领航,漠阳菜篮”“‘三心’红色邮路”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确保10个“五强五化”示范基层党组织形成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党建成果,带动“一企业一支部一品牌”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三是着力激发市属国企人才队伍活力。深化拓展“头雁工程”“先锋工程”。全系统全年计划发展党员90名,举办2022年市国资系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新党员培训班,全系统共341名人员参训。加强企业人才引育,全面推行市属国企员工市场公开招聘制度,今年以来市属国企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共22人。加大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纳入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实行计划数据“一周一上报”机制。加强招才引智工程,市属企业共发布了9个高层次人才岗位,战略性引进和培养各类紧缺急需人才。推进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在市属国有企业试点推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工作,扩大市属国有企业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有效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活力、创造力。

(五)聚焦防范风险保稳定。加强市国资国企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把开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大检查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抓,在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段进行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督导检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和消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市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防范化解信访稳定风险。加强与市信访局及有关部门、属地政府沟通对接,认真研判风险隐患、耐心做好信访人员思想工作,积极处置市属企业信访维稳个案。我委全年共接访4批次23人次,在我委的指导下,市国资国企上访案件均得到较好处置,较好地完成了今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维稳安保工作任务。  

三、存在问题和挑战

(一)企业“散、小、弱”问题突出。市属国企核心主业不突出、经营业务类型分散、资产规模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属国企主业类型分散,我市国资国企对财政预算收入以及对GDP的贡献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二)企业管理效能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市属国企现有人才队伍整体薄弱,现代化经营、资本运作、城市建设、港口建设等相关专业人才少。无法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专业人才引、留、育困难。

(三)国企历史包袱重,负重赶超难度大。市属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责任较多,企业改制遗留凸显出来的信访维稳、改制人员管理、遗留拖欠工资、安全生产和其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与民营企业市场化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四、2023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布局结构。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市国资国企为总目标,一是找准市属国企功能定位以及战略布局,聚焦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等方面,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方向和领域,围绕城市建设、产业投资、金融服务、“大港口”“大水务”“大食品”“大物业”主业集中发力。二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加大在优质资产注入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做大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保证直接融资规模可持续扩大,实现市国有资本运作良性循环发展。通过明确、鼓励、支持市属国企积极参与政府经营性项目、重点产业股权投资,充分挖掘项目利润点,实现市属国企持续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提高市属国企盈利增收能力。三是谋划组建能源投资公司,参与我市海上风电、绿色矿山等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特别是在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中,市属国企要有所作为,要在能源开发建设中赚取相应的利润。四是积极推进国资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国企资源与县区政府合作,通过整体划转、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有效整合城乡国有资产资源要素,逐步并购县区、乡镇供水、食品等国有企业,谋划组建海陵文旅投资集团、高新控股集团等公司,大力进行资产、资金、业务整合,壮大资产规模,通过市场化项目获取经营效益,最大程度整合政府资源,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国资委职责定位,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坚持“放活”和“管好”相统一,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大局。一方面,按照国资国企改革精神,破除体制性障碍,在优化布局、转变职能、完善监管、加强党建上实现转变,完整把握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点监督,坚持“管方向 ”“管战略”,全面开展已出台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推进立改废释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资总额管理等工作,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债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探索推行外部董事、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对国有资本重大运作事项的管控,增强各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数据监控、债务监控,深入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着力打通公司治理、企业发展、选人用人等环节,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并推动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开展授权放权,做到层层“松绑”,全面激发各层级企业活力。

(三)持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一是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市属国企与央企、省企、民企携手对接合作,积极引进资金和现金管理机制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国有企业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激活干部人才队伍活力。做好人才“增量”,立足“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招才引智工程,吸纳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市属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对经理层岗位开展市场化选聘。盘活人才“存量”,深化市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同时,加强人才多层次全覆盖培训教育,推动政企双向交流挂职、中层交流换岗、机关挂职锻炼等举措,确保市委、市政府交付的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接得住”“管得好”“出效益”。

(四)全面加强国资国企党的建设,不断筑牢国企发展“根”和“魂”。抓重点,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国资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质量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等,多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持续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拓展“头雁工程”“先锋工程”,开展央企、省企、地方国企联建共建行动,积极有效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四亮”、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一企业一支部一品牌”等党建亮点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推进“清风进国企、廉洁促发展”廉洁文化活动。加强对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全系统统战工作有形化、载体化、项目化,发挥社会担当表率作用。破难点,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建立健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大党建考评体系;厘清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推动制定完善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创亮点,以“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在全面评估验收创建成果基础上,结合“一企业一支部一品牌”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国有企业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向二、三级企业延伸,在全系统形成“抓党建、强品牌、促生产”的浓厚氛围。强素质,全面推广“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行具有国企特色的学习性活动;推行“一企业一挂点”“一年一主题一研究”等研学项目,以高质量调研为企业改革发展积极“破题”;推动重点项目“攻关”大练兵,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班子引领力、干部胜任力、队伍战斗力、工作推动力。

(五)统筹做好国资国企防范风险化解工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防范市国资领域疫情风险,全力保供应、保运转、保民生。抓好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消除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

五、市国资系统2023年具体重点推进的工作和项目

市城投集团积极参与国际风电城或合金产业园园区基础及生活配套设施、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园区一体化项目及环卫一体化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研究投资建设心里程粤西区域总部项目;加快发行新一轮12亿私募公司债;加快推进河砂资源项目落地,推进采砂船舶设计、船舶采购招标、砂场设施设备建设及采购、组建直属分公司等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共青湖花园项目,预计2023年一季度动工;探讨新能源项目合作,对接华能南方公司、华润电力、上海电气、深能源集团等能源企业,探讨海上风电项目合作方案及其他新能源项目合作等事宜。

市交投集团力争吉树作业区#J11~#J16泊位在2023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丰头作业区F1#~F2#泊位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加大推进正在办理前期工程项目的力度,争取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中心、阳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阳阳铁路(岗美至阳江港)增建二线工程、吉树作业区铁路等一批项目在2023年动工;加大力度拓展新货源,增加铁路货物运量;抓好驾校培训主体工作,加强对考场的经营管理,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招生能力;提高检车效率,增强服务理念,争取更多车辆检测客源;进一步拓展路桥业务范围,紧抓公路养护市场开放契机,增加下属路桥公司的营业收入等。

市水务集团加快推进第二水厂扩建、第二水厂至高新区供水管道工程、中洲大道北段供水管道、G325国道改线城区段市政配套供水管道工程以及残旧管网改造;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加快完成阳东余下7个乡镇1-2家自来水企业的收购接管,推进阳西县、阳春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配合做好“三同五化”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稳妥推进粤海水务经营合作工作。

市漠阳置业集团加快推进“漠阳味道”品牌建设、漠阳冷链仓储物流交易基地、阳江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牛羊和淘汰母猪定点屠宰车间等项目建设,实现外延式发展,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