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6981743434/2021-00095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1-01-25
名称: 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9-1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1-09-10  浏览次数:-

        2020年,在省工信厅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超常的举措和力度打好“战疫情、稳运行、上项目、促转型”组合拳,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工业经济在逆境中实现稳增长。一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在广青金属压延、宏旺、滨海电力等大型骨干企业拉动下,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14.38亿元,同比增长17.0%,高于全年目标(13%)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二是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三峡新能源等电力能源大项目和润龙铸造、红荔枝新材料、宏旺等制造业大项目的拉动下,2020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51.62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居全省第2位。

     (二)重点项目在攻坚中增添新动力。坚持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增添动力,全力以赴建项目、引项目。一是重大项目投资持续发力。1-12月,28个5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5%(不包括未纳统的三峡广东阳江阳西沙扒三、四、五期海上风电场项目)。其中,中广核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等11个新投(试)产项目完成投资86.6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97.7%;抽水蓄能、润龙铸造等8个续建项目完成3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三峡二期、维达首期二阶段、东方电气等8个新动工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45%(主要是受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利好,海上风电场等电力能源项目的投资大幅增加,快速拉升了整体投资进度)。二是项目招商成果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模式,重点瞄准领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发挥“链主”企业集聚效应以商引商,引进了一批铸链、补链、扩链、强链型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6月6日成功举办2020年招商推介大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共有188个总投资超2100亿元项目签约动工竣工;12月28日,共有131个总投资761.8亿元项目签约动工竣工,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产业结构在转型中释放新动能。坚持以做大优势传统产业和做强主导产业为目标,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是做好“插柳成荫”文章,主导产业进一步集聚。甬金冷轧一期、新兴铸管一期技改项目投产,开宝不锈钢精加工首期项目试产。联昌30万吨不锈钢精加工、广东强力新材料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抱团签约的116家紧固件企业已落户建设59 家、投产12家。2020年合金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46.99亿元,同比增长41.7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2.13个百分点。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不断壮大。8月8日金风整机项目投产,8月18日中车电机项目、8月20日东方电气电机项目动工,龙马铸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东方海缆等项目加紧筹建。“一港四中心”同步推进建设。2020年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1倍,拉动工业经济增长2.83个百分点。二是做好“老树新枝”文章,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157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14.36亿元,增长1.2%。金辉刀剪成功收购“王麻子”商标,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将于年底投产,国内三大刀剪品牌齐聚阳江,五金刀剪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厨邦、美味鲜等调味品项目增资扩产,卡夫·亨氏建成试产,巨树腐乳、广味源、御膳厨等项目动工建设,新引进加美味等项目,食品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总投资10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时尚产业基地已动工建设,服装龙头企业正加快向“智造”转型发展;全球单轴全速单机容量最大、煤耗最低、全球首台1240兆瓦高效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阳西海滨电力5、6号机组7月17日投入商运,电力工业进一步壮大。

     (四)工业园区在提质中呈现新变化。坚持强基础、壮产业、提效益,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一是修订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推动珠海(阳江)产业园B区、阳西园四期做好扩园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年初的各项园区基础设施计划,各工业园区加大投入,完善路网、排污管网、标准厂房、生活配套等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阳江高新区利用好省下达的5亿元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加快推进临港工业园16个项目建设。阳春园产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阳东园12幢标准厂房和阳西园标准厂房加快建设。阳江高新区、银岭园、阳东园、阳西园、阳春园分别投入美化亮化工程759万元、479万元、461万元、285万元和292万元。据统计,全年计划动工的53个项目,预计投资25.68亿元,已完工项目10个,已动工建设32个,投入资金21.76亿元。三是提高园区集约节约水平。集中力量推进征地,大力清理盘活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储备水平,为项目落户提供土地。2020年共征收土地11231.9亩,其中珠海(阳江)园征收3008亩,银岭园1515亩,阳东园2678.86亩,阳西园2510亩,阳春园1520亩;清理回收(盘活)闲置土地1665.9亩,其中高新区96亩,银岭园525亩,阳东园425亩,阳西园215.9亩,阳春园404亩。四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促项目动工、建设、投产摆在首要位置,推动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动工项目加快建设,建设项目尽快投产,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2020年,园区共引进项目112个,总投资569.59亿元;新开工项目79个,投资总额129亿元;新投产项目65个,总投资111亿元。4个省级园区完成工业投资96.88亿元,同比增长8.0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26.68亿元,同比增长32.4%。五是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努力实现“园区事情园区办,园区办事不出园”,把“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

     (五)民营工业在创新创优中激发新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实行“一事一议”,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2020年预计新增50亿元企业2家、20亿元4家。二是稳步推进“小升规”工作。2020年省下达我市“小升规”任务指标35家,我市按照不低于省定培育目标数的1.2倍共42家企业的任务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截止12月,共82家企业已达规。同时,为51家2019年度“小升规”企业落实上规模专题资金1020万元,为24家2018年已升规并在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的企业争取奖励资金480万元,为15家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奖励290万元,鼓励升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我市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市安佳乐厨业有限公司、广东鼎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浩洋速冻食品有限公司、阳江市天骄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英格(阳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市韦邦电器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目前为止,我市共有19家专精特新企业。四是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全力开展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31个市四套班子成员、6个县区及32个分别对口服务挂点127家企业,“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利用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政策信息1730条,解读政策392条,精准推送政策信息275条;组织活动40场,参加活动人员 3200人(次)。组织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大型骨干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企业以及其他优质等33家企业参与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2021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暨高成长企业校园招聘会。

     (六)节能降耗在绿色引领下迈上新台阶。一是组织省级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实施。组织实施阳春新钢铁有限公司实施烧结除尘系统升级技改项目、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炼铁铸管车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广东世纪青山镍业有限公司镍合金生产系统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阳春新钢铁有限公司实施能源智能管控示范平台项目等重点示范项目,进一步强化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二是开展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按照省下达我市清洁生产审核32家任务,制定了《2020年度各县区绿色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滚动名单》,对各县区任务进行任务分解。目前,已组织阳春粤鹏金属制品公司、阳春永旺实业有限公司、阳春市华俊纸业公司等3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三是推进园区循环化试点改造。完成阳江高新区、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园区两个省循环化试点改造园验收。推动阳春产业转移园、阳东经济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试点改造。加快市大地环保公司镍铁渣环保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和市巧匠环保科技公司镍铁渣制备环保新材料项目实施。

     (七)工业企业在战疫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中凸现“真功夫”。我局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制定了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方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意见》、《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致全市工业企业的一封信》,出台了《阳江市关于应对疫情支持工业企业稳生产促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了市重点项目复工推进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精准施策出台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奖励政策,主动分析与协调口罩生产企业引进生产设备及熔喷布等原材料紧缺问题,共为金宇星、一片天等口罩生产企业争取省调拨熔喷布3.25吨,可供企业紧急生产医用口罩325万只。全力支持省疫情防控工作,累计紧急调拨非医用口罩102万只,得到省政府和省工信厅的表扬和肯定。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是全省最早复工率达100%的地市之一,员工返岗率100%。促进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20年广青压延产值242亿元,广青金属科技产值239.6亿元,阳春新钢铁126亿元。

     (八)重点改革任务在强力推进中取得新进展。一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5月份至10月份,我市按照省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坚持市、县联动,充分发挥县(市、区)的主体作用,组织广东阳江工业园区、广东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阳西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广东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共134家规上企业开展评价试点工作,经评价,A类(优先发展)企业27家,占比20.1%;B类(鼓励发展)企业53家,占比39.6%;C类(提升发展)企业40家,占比29.9%;D类(限制发展)企业14家,占比10.4%。其它暂不参与分类企业18家。通过评价试点,摸清了工业企业底数,掌握了企业相关数据,初步建立起我市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为下步实施企业分类指导,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应用示范,目前正在建设4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云平台项目、五金刀剪抛磨技术数字化升级及应用示范、金辉工业互联网应用云平台示范标杆项目、刀剪行业互联网营销平台应用项目),今年共有阳春新钢铁智能钢厂协同升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等5个项目纳入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库。推动13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印发了5G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公共物业开放及降低用电成本的一系列文件支持5G建设。2020年全市完成5G投资5亿多元,建成5G基站1800多座,5G用户超过20万户。

     (九)安全生产在狠抓落实中稳定可控。坚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管必须管安全”的工作原则,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了2020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风险分析研判,严格督促企业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救援保障,切实把主体责任压实压紧,落实落细。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次,民爆企业开展应急演练12次,出动检查人员427人次,执法车辆107台次,检查有关企业146户次,发放宣传资料7395份,全市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投资未能扭负为正。2020年制造业完成投资86.05亿元,同比下降2.8%;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5.07亿元,同比下降3%。

     (二)园区建设存在短板。一是园区新增用地指标较少,影响项目落地建设。如银岭园的服装产业园、阳东园、阳春园、阳西园四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用土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问题。二是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仍不足,影响企业投资的意愿。

     (三)合金材料发展壮大与产能指标限制的矛盾凸现。我市正全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但受钢铁产能指标的限制,合金材料上下游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产业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瞄准靶心、破难攻坚,加速动能转换,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狠抓产业集聚。按照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方案路线图,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韧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合金材料和风电产业集群。积极依托临港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不锈钢龙头骨干企业为带动,巩固上游产业、贯通中游产业、拓展下游产业,进一步完善合金材料产业体系,打造从矿产品等原材料到合金材料制品的高端全产业链,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电机、海底电缆、大型铸件、齿轮箱、轴承等海上风电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装备企业项目落地建设和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集研发、认证、数据分析、生产运维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高规划、高标准打造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狠抓园区扩能增效。一是提升园区的发展空间。推动各个园区将重新修订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机制,对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作明确的规定,加快各产业园扩园步伐。对园区已供地开发面积进行排查,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和收土地的力度,推进园区土地连片收储、连片建设,为优质项目预留空间。二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债券和省、市的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园区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设施,改善园区的整体生活环境,完善商务楼、公寓、酒店、商业街等,逐步迈向“生活不出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强化园区环保能力建设,加快在建的4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强化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满足各类企业入驻需求。推动各工业园区到2022年底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同时要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原料供应等产业配套。三是推动园区升级转型。推动阳江高新区纳入省工业园“倍增培育库”,力争到2022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进一步加强各产业园主导产业的扶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工业园区。加快专业园建设,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创建品牌园区,积极申报省“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基地”。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推进市、县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应放尽放,调整下放一批审批权到园区管委会。梳理和优化项目落户的各流程,解决企业办事的痛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办理动工许可证和竣工许可证的过程式中,提升办事效率。推动园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争取在2021年底初步实现“服务不出园”。

     (三)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补链、延链、强链”的总体思路开展招商,力争引进一批辐射带动性强、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堆头。重点是跟进2020年6月6日和12月28日签约的项目,明确专人负责,盯紧盯牢,实现“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落地”,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四)狠抓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减税降费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举办“中小微企业日”系列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加强银企对接,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技术改造工作,落实技术改造奖补政策和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激励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重点推动世纪青山5万吨镍合金产业链技术改造、胜利石矿机制砂等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

     (五)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重点绿色节能与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抓好清洁生产审核,加快造纸、钢铁、氮肥、印染、制药、制革等6大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抓好节能诊断和节能绿色技术改造,继续推动园区循环化试点改造,加快绿色循环项目建设和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六)推进5G基站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降低5G用电成本、公共物业免费开放等工作。协调各电信运营商、阳江铁塔公司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5G基站建设。推动总投资300亿元的阳西大数据中心尽快动工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步伐。

     (七)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入推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积极推进“双随机”检查,积极配合做好安全生产领城八大专项基治工作,建立诚信机制和落实“黑名单”制度,狠抓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