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阳春市河西街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满墙的工作制度、目标计划。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1年7月,在结束对阳春市河西街道升平村为期5年的结对精准扶贫工作后,市公安局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市信访局、司法局、海事局、中国银行阳江分行、阳江市漠阳置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组成“阳江市驻阳春市河西街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简称“工作队”),驻点河西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这一次,市公安局派驻了2名民警,继续在河西街道驻点。
经过2年的工作,如今,河西街道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现了“村村通、路路通”;村村都有卫生户厕、垃圾收集点;村民可以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乘凉,在自己门口就可以打上乒乓球做运动。70岁的石山元村村民吴阿婆自豪地说,邻近城区的人都会到自家村子里打球。
产业振兴:坐飞机的鱼苗畅销全国
刘贻品是阳春当地一水产养殖大户。2021年9月,刘贻品打算在河西街道的九头坡村开发一新的鳜鱼苗养殖场,但却在租地时遇到了困难。
“水产养殖企业不仅可以在带给村民租金收入,还能辐射九头坡村,带动村民开展水产养殖,增加收入。”工作队在实地走访调研时得知了刘贻品的计划。
“这是一件互利互赢的好事”,工作队队长、市公安局警卫支队一级警长张华文得知该情况后,与工作队研究好,大家一致决定要给予企业帮助。随后,张华文带领工作队队员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企业租了200亩地,建厂实施规模化养殖。2022年初,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鳜鱼苗可以卖到8块钱一条,全国95%的鳜鱼苗来自于广东,广东90%的鳜鱼苗出自阳春。”刘贻品介绍。在刘贻品的带动下,九头坡现有30多户鳜鱼苗养殖场,村民养殖的鳜鱼苗都交由刘贻品统一销售。
养殖场的鱼苗销往全国各地,每天夜里从养殖场出发,通过大货车运输到广州机场,乘坐早班机运往东北、内蒙古等省份,为了保证鱼苗的存活率,保障销售品质,工作队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修缮,加装路灯,确保运输的大货车能够安全顺畅通行。
今年5月,刘贻品的养殖场被阳春市农业农村局评为“阳春市鳜鱼苗标粗示范场”,在与工作队共同谋划下,刘贻品和九头坡村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畅想,把养殖场打造成“养殖+休闲”场所,增设民宿、垂钓、温泉等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九头坡有鳜鱼苗养殖,石湖村有荞头种植,更古坑村有菊花种植基地......工作队驻点初期,就对辖区的11条村委进行了实地调研,确定了每条村委的特色,确保村村有特色产业。
“视频拍摄、剪辑......”2023年5月12日,工作队为村民举行了“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班。为解决村民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工作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专业技术指导员作用,通过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现场教学和专家理论教学的方式,让种养户了解更多种养模式和掌握新式的种养技术,提高种养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开展电商培训,提高农村农业电商化进程,并为村民提供助农贷款。
此外,工作队通过推进农产品精准对接农产品供应商,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防止农产品滞销问题。对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联系下游商家等方式助力企业纾困,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惠及民生:村口终于装上了红绿灯
“这个路口没有安装红绿灯时,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很危险。”9月19日,陈老伯指着新建的红绿灯说,这个路口设置了红绿灯后,基本没发生过事故。2022年10月,张华文在进村调研走访时,了解到村路口因没有红绿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后,多次实地调研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报告,并协调多个部门,督促各部门对该路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交通整改。
“这是个丁字路口,临近高速路口,车流量大,经常有大货车经过,加装红绿灯,村民的出行就有保障了。”河西街道三湖村党总支书记黄淑琴表示。除了安装了红绿灯,细心的张华文发现,这个路口是一个小坡,路口两侧有2米高的落差,老人小孩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为此,张华文还督促相关部门在路口两侧加装护栏。
2022年8月,在公安交警岗位工作了30年的张华文在石湖村调研时发现,石湖小学路段位于道路急转弯处,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张华文马上协调有关部门在学校路段设置急转弯标志、凸镜、安全护栏等设施,提醒过往车辆。
“感谢工作队帮我们修好了这段路,现在我们开车运输蔬菜方便多了。”石湖村中朗圩村民陈先生高兴地说道。从前,中朗圩农产品集散中心附近的道路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给运输蔬菜的小商户带来诸多的不便。2022年9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道路改造工程开始动工建设,2023年4月,全面竣工的道路宽6.5米,结合农产品通常在夜间运输的规律,安装了76盏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方便了商户运输需求。
“要想富,先修路”,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不仅方便了附近村落近万人的出行,更是点亮了集散中心商户的致富路。
河西街道辖区有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11万,其中不少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未能得到很好的医疗救治。
2023年初,工作队与阳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达成共识,共同开展“健康河西行,义诊全覆盖”活动,定期免费为辖区村民上门送医送药。今年以来,已在5个行政村开展了义诊活动。村里的老人表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太方便了。
关爱帮扶:“这是我们最快乐的一个儿童节”
2023年5月27日,市公安局举行的“警护六一 健康童行”体验活动迎来了三位特殊的小客人,他们是河西街道升平村的小雯、小桐和小辉三姐弟。
2022年底,工作队成员,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级警长、驻河西街道升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少敬在进村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张女士一家因家庭变故导致经济困难,其子女小雯、小桐和小辉三姐弟的教育问题造成了困难。得知该情况后,李少敬和工作队经常对张女士一家开展慰问。
2023年春节前夕,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小勇同志专程到张女士一家进行慰问,并嘱托工作队要持续关注、关心张女士一家的情况。
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春节过后,工作队主动对接阳春市教育局与辖区教育资源较好的小学,将其另外两个子女转学到该小学就读,实现三个女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解决了张女士一家多孩多校、接送难问题。
今年“六一”节前夕,市公安局党委还特意邀请工作队带领三姐弟参加游园活动,三姐弟开心地表示,这是他们过得最快乐的一个儿童节。此外,市公安局党委还为3名小朋友安排专人担任“警察哥哥姐姐”,呵护3名小朋友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队联合街道乡村振兴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秉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原则,在每季度首月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出现困难的家庭,及时采取对应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户、困难户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致贫。
2022年,受台风“暹芭”的影响,4户“建档立卡”户房屋受损严重,工作队得知该情况,迅速和街道有关部门一起商讨和制定房屋修缮方案,并使用驻镇帮扶项目专项资金修复4户受损房屋。此外,工作队对于河西街道12户返贫监测对象共26名在校生,精准发放教育补助,确保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工作队的队员,来自中国银行阳江分行的助理经理赖敏,从脱贫攻坚计划开始,便一直驻扎河西街道,他说,公安的同志务实,执行能力强,干起事来雷厉风行的,跟这样的同志一起干事,特有劲。在工作队的办公室里,我们还看见了一本厚厚的《河西街道驻镇帮镇扶村十五年规划(2021-2035)》,这是工作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工作制定的计划,涉及基础项目、民生工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期间,驻村民警会更换,但是,每一位民警为民的初心始终不变,就像张华文所说的,“人民公安为人民”就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现一件,就要解决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