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人体的细胞,每一个细胞健康了,身体就好,毒品治理也一样,每一个基层‘细胞’治理好了,毒品问题便迎刃而解。”
2022年10月,阳江市副市长、市禁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小勇专门就禁毒工作提出,禁毒工作要着力于基层治理,打造“细胞强基”禁毒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2年12月15日,随着一批巡逻车钥匙向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移交,阳江市毒品治理“细胞强基工程”其中一个试点(下简称“细胞强基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阳江禁毒社会化治理的一种全新探索实践模式。
毒品治理“根”在基层
从2012年到2022年,经过10年的探索,阳江组建了三级禁毒办、四级禁毒协会,镇街626禁毒服务中心等组织,随着这些基层组织的建立,阳江的毒品问题基层治理基本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管控服务体系,毒品问题治理颇有成效。全市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全民禁毒大格局,阳江的毒情实现重大好转,呈现出制毒案件7年零发案、新发现吸毒人数明显减少、戒断三年以上未复吸人数明显增长、毒品交易难度明显加大和带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五个明显”的积极变化。2012至2022年,全市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上升303.6%。
为进一步夯实最基层农村(社区)的毒品治理问题,不断探索符合阳江实际的毒品问题治理模式。2022年10月,经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个融合了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公安社区警务、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四个领域的毒品问题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渐形成,阳江市禁毒办把这新模式形象地命名为“细胞强基工程”。
为了让这项新模式更好地适应阳江的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得到有效推广,经过一番调研,阳江市禁毒办决定在全市选取3个典型的地区作为试点:城乡接合部的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典型农村的阳西县程村镇石龙村以及人口密集的阳春市春城街道春江社区。
永不停歇的警灯
“梁所,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贩毒的地点了。”对岸村的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队员向辖区派出所报告村里的情况。
“‘细胞强基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群防群控、志愿服务等群众力量,构建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市禁毒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使工程落深落细落实,“细胞强基工程”专班在每个试点组建了由本地村民(居民)组成的“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群众巡查服务队”“禁毒志愿者服务队”,这三支队伍负责巡逻、巡查、宣传、帮扶等方面工作。“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主要是由村干部、村里的党员青年志愿者组成。”对岸村村委会主任洪志攀介绍。在洪志攀的带领下,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的队员们按照2人一组,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村里开展巡逻,重点排查、严密监控村内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由于队员们都是住在村里的村民,在排查、监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自去年底“细胞强基工程”启动以来,根据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队员提供的线索,辖区派出所在对岸村抓获吸毒人员5人。今年2月14日,在市公安局破获的“2022-131”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中,捣毁对岸村的一吸贩毒窝点,也得益于对岸村的党员青年志愿巡逻服务队队员提供的线索。
正义的“红袖章”
阳西县程村镇石龙村山地、坡地多,容易为种毒提供有利的地理环境。在石龙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戴着“红袖章”的村民在坡地、山上巡查,这些就是石龙村群众巡查服务队的队员,他们由石龙村的乡长、里长、片长等人员组成,在田间工作之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禁种铲毒巡查,对村里的重点部位、果园、废弃的村屋等进行拍照建档,压缩禁种铲毒空间。据统计,“细胞强基工程”启动以来,队员们共发现涉毒线索3条,为案件侦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巡查服务队的队员除了日常巡查工作外,还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帮助戒毒困难人员。
村里戒毒人员阿业的儿子在市某重点中学读书,从小乖巧懂事,当得知父亲身患恶疾需要钱医治,奶奶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家庭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懂事的他想放弃学业出去打工补贴家用,班主任多次劝解也未奏效。得知该情况后,队员经常利用周末孩子在家的时间上门劝导,并将该情况上报程村镇禁毒办,为他提供助学金。润物细无声,在队员的感染下,孩子逐渐变得开朗,现在会主动与队员一起探讨学习和生活,分享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此外,为了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程村派出所还定期对队员进行队列、警务技能等培训,确保队员们在巡查时,能够安全圆满地完成任务。
温暖的“蓝马甲”
走进阳春市春城街道春江社区,一面面的禁毒宣传墙映入眼帘,这些墙画的制作者正是春江社区的禁毒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春江社区位于阳春市的城镇中心,人口密度大,为提高居民拒毒防毒意识,禁毒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与阳春市禁毒协会的志愿者在社区制作了大量的禁毒宣传墙,让来往的居民随处可见、随处可学。
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春江社区的志愿者们除了定期对居民进行入户走访宣传、进学校宣传外,还搞起了“地摊”宣传,定期在市场、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摆摊,开展禁毒宣传。据统计,今年以来,社区一共举行了禁毒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单15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群众的拒毒防毒意识。
居住在春江社区的老莫,曾经是一名吸毒人员,现已戒断10年未复吸。因身体患病,老莫无法工作,家中老人孩子要抚养,只能靠妻子微薄的收入支撑,生活得不到保障。春江社区的禁毒志愿者服务队不仅开展宣传工作,还对社区的戒毒人员进行帮扶。在了解到老莫的情况后,志愿者经常打电话、到家中走访,建立了稳定的帮扶关系,关心并鼓励他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治疗疾病。除了精神上的帮扶,志愿者们还为其申请了慰问金,并对其女儿上大学的费用进行帮扶。“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尝试改变生活现状。”在和志愿者长期的相处下,老莫的生活态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志愿者小梁是老莫的帮扶志愿者,她说:“吸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让他们不再复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目前,春江社区登记在册的帮扶戒断人员共有54人。
闪烁的警灯、随处可见的“红袖章”“蓝马甲”就像人体的细胞,渗透在农村(社区)的每个角落,构成了一幅幅平安无毒的乡村振兴新画面。“细胞强基工程”的试点还在继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强化‘联防联控 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毒品治理体系会在阳江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