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者,义务,合乎正义或公益之意。义警,协助警察开展公益行动维护公平正义的义务志愿者。
戴一顶小红帽,穿一件红马甲,马甲后面“鼍城义警”四个大字分外醒目。在街面小巷巡逻,与邻里说家长里短,对重点人员深情感化,对矛盾纠纷耐心调解,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摆上小地摊开展普法宣传,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市公安局江城分局组建的一支基层联防联治力量。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2021年以来,江城公安组建起一支280人的“鼍城义警”队伍,进一步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强化了社会治理联动共治机制,成为了公安工作一项不可或缺的基层力量,取得了显著的基层治安成效,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义警成立
根据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关于基层警务工作部署,江城公安全面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按照“公安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自愿无偿、服务公益”的原则,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出“鼍城义警”队伍建设。
队伍架构
建立义警单位。吸纳全区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作为义警单位,发动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为义警工作提供支持,协助推进义警队伍建设和义警活动开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义警工作社会化良性发展。
聘用义警。结合各辖区实际,从“两长三师四员”(楼栋长、门店店长、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物业管理员、保安员、网格员、军队退伍人员)中甄选了280名义警队员,其中有中共党员37名、退伍军人23名。建立起聘任、培训、考核、通报、嘉奖、责令退出等机制,激发了义警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确保了队伍生机活力。
工作成效
至目前,义警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巡逻防控2786次、防范宣传943次、化解矛盾纠纷188起、青少年心理健康课95次、协助侦破案件28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9名、收集预警信息123条等工作,各社区警务室辖区治安类警情均不同程度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现实瓶颈,为辖区平安稳定添砖加瓦。
“鼍城义警”的三两事
拾金不昧显担当
近日,“鼍城义警”黄某某在市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附近一楼盘开展日常巡逻时捡到一个钱包,通过清点,发现钱包内有6000元现金、身份证件及银行卡片多张。想到自己身为义警,应当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他立即将捡到钱包和没有失主联系方式的情况向市公安局江城分局城东派出所金湾社区警务室陈警官报告。
接到义警黄某某的报告后,陈警官立即通过智慧新警务查到失主的联系方式。随后,陈警官联系失主,告诉其遗失的钱包被一名义警捡到,请其尽快到市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附近一楼盘认领。
在原地“守株待兔”等待了约2小时的义警黄某某,终于等到了失主的到来。通过再次确认失主身份、清点钱包内物品后,义警黄某某将钱包归还给了失主并提醒以后注意保管自己的随身物品。
“非常感谢民警和捡到我钱包的义警。”钱包失而复得,失主激动不已,连忙感谢义警黄某某,并夸赞义警有爱心、有责任感,要为义警点赞!
小力量守护大平安
“10.25”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区御景豪园某幢被划为高风险区。根据分局部署,冲口警务室社区民警梁宗海在御景豪园防疫执勤点组织“鼍城义警”配合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部门单位开展工作。期间,身穿红马甲的义警,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化身疫情防控工作的“扫码员”“劝导员”“宣传员”“服务员”,积极参与秩序维护、协调沟通、登记核对、应急处突等各项工作。“鼍城义警”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倾力守护一方平安,成为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的一抹别样的“警”色。
冲口警务室的义警罗启帆是其中的一员。此次防疫期间,他每天早早起来,六点半准时来到核酸检测点,佩戴好防护用具,引导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戴好口罩、保持间隔、有序排队、提前准备“粤核酸码”。“早上的核酸检测点老人较多,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些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我早过来一会、多干点活,队排得快,老人也更加省心。”他这样说道。待更多的义警来到核酸检测点,罗启帆又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坐着小三轮、手持小喇叭发动群众下楼做核酸,“居民朋友们,现在下楼做核酸啦!”“请到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做核酸!”罗启帆拿着小喇叭在小区内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居民们纷纷配合下楼排队做核酸。到了饭点,罗启帆主动为现场的防疫工作者送饭送水,同时,主动申请值夜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防疫执勤点当好“守夜人”。
像罗启帆这样早出晚归、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的义警队员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义警队员的默默付出,冲口警务室规范、有序、圆满完成了小区内全员核酸检测的安保执勤工作,得到了居民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居民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