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手不停地拨打潜在受害人的电话,耳边传来“嘟嘟嘟……”的电话提示音。如果等待接听的时间越久,他们就会越着急,若这通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就会被自动挂断,电话那头的人随时会掉进骗子设立的陷阱。
他们就是市反诈骗中心的预警员,主要工作就是给那些被骗子盯上的潜在受害者打电话,提醒要提高警惕,切勿掉进陷阱。在预警员的努力下,今年上半年为群众挽回潜在损失505万元。
预警员每天拨打超200通电话
“你好,我是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你最近是不是下载过某刷单软件,你现在可能上了骗子的当,请你立即停止相关操作……”“你最近有没有下载过某APP,是否有人向推荐可以在APP上零门槛贷款?”“是不是有人告诉你,他是某地公安局的警察,要你配合在网上做调查笔录,不然就向你发逮捕令?这些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请你不要相信……”这样的劝阻电话,市反诈骗中心的每个预警员每天至少需要拨打超200个。他们每天争分夺秒,与诈骗分子“赛跑”,守护着群众的“钱袋子”。
预警劝阻工作既单调又责任大。“我们平常的工作就是负责接听和拨打专线电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忙起来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一名预警员说,长时间拨打电话常常喉咙沙哑说不出话,预警量大的时候打电话打到手抽筋,但比起被群众质疑、吐槽、谩骂,这都不算事。
6月24日傍晚6时许,市反诈骗中心接到一条预警信息:阳西县织镇小晨(化名)可能正在遭遇网络投资类诈骗。预警员立即对小晨开展电话劝阻,但事主不听。情急之下,预警员千方百计联系她的丈夫,而其丈夫对此事并不知晓。预警员立即指派辖区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最终通过事主的弟弟找到其本人。
见到小晨后,民警耐心向其分析网络投资类的诈骗套路,极力劝导她停止相关虚假投资。但小晨财迷心窍,质疑民警的良苦用心,无论民警如何解释她都选择规避。为了保护群众财产免受不法侵害,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启动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6月29日,小晨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在民警上门前已经向骗子转了70多万元,现在对方已经失联,当时因交友而起怕闹笑话,所以没将此事告知民警。“幸好民警将我的卡停了,不然还会被骗走更多的钱。”小晨后悔不已地说。
上半年开展预警劝阻24万多次
5月11日,这一天对预警员而言,十分难忘,因为当天全市共收到诈骗预警信息1986条,并全部处置完成,成功为事主挽回13万元损失。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5月11日当天,一事主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谎称其是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捏造事实欺骗事主涉嫌一宗诈骗案件,要求事主线上办理结案证明单。在骗子的诱导下,事主下载了企业微信并且透露了银行卡信息。
正当事主准备输入验证码的一瞬间,市反诈骗中心预警员成功拨通事主电话。预警员苦口婆心地向事主解释其正在遭受诈骗,并多次制止事主不要输入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信息,最终为事主挽回11万元损失。同一天,市反诈骗中心预警员发现一市民可能正在遭遇网络投资类电信诈骗,及时拨打电话联系事主。经预警员耐心劝阻,事主才明白自己陷入了骗局,避免了2万元损失。
“5月26日,市区一名从事外贸生意的女士差点被骗200多万元……”“4月11日,一事主差点被骗了2万元……”市反诈骗中心民警翻开劝阻记录,将预警员做的好事一一说出来。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反诈骗中心共开展预警劝阻24万多次,挽回潜在损失505万元。
市民要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多发高发态势,我市各地派出所持续开展劝阻工作,并积极向群众宣传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该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APP曝光各种诈骗的方式方法,用户可提前了解骗子的所有套路,也可学习各种应对诈骗的处理方案。
目前市反诈骗中心预警值班手机和固定电话已开通了“智能名片”功能业务,号码分别为3396110,3303226,3382916,18127270110,19926293063。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当机主接到上述号码显示有“阳江市公安局给您来电,请放心接听!”的来电提醒时,意味着机主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请机主耐心接听提醒电话,并按照预警员指引,做好防范措施,如有疑问可致电3396110或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