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0007280420Y/2025-00071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04-07
名称: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号: 阳府函〔2025〕78号 发布日期: 2025-04-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4-11  浏览次数:-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推动招商

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阳府函〔2025〕7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阳江市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投资促进局反映。




                     阳江市人民政府

                      2025年4月7日



阳江市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粤办函〔2023〕45号)、《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力度的专项实施方案》(粤商务规字〔2024〕2号)以及《中共阳江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阳江实践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构建协同招商体系,建立联合作战的招商格局

  (一)建立招商引资体系架构。市投资促进局负责重点产业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招引工作。充分发挥各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企资源优势,形成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域覆盖的“大招商”局面。在全市构建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模式,即构建市招商引资团队“抓总”,四大招商主体〔市投资促进局、市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属国企招商平台〕“主战”,X类协同主体(各类投资主体、招商中介机构)“联动”的“1+4+X”联合作战的招商格局。〔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招商引资团队成员单位、市行业主管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建立招商引资责任体系。按照“管行业要主动招商、管资源要保障招商、管审批要服务招商”的要求,市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团队成员单位做到“团队吹哨、部门报到、有呼必应”,确保“产业规划、空间落位、渠道搭建、项目落地”全流程、全方位落实。

  1. 市投资促进局: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牵头开展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进行招商,紧紧围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四大千亿级产业,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四大百亿级产业,聚焦绿色、蓝色优势及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绿能示范产业园、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绿色家电等新质生产力开展产业招商。制定招商引资目标、重大招商活动计划以及招商引资重要政策文件,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统计、通报、督导等,并协调推动外商投资项目招引和外资项目增资扩产。(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

  2. 行业主管部门:按行业主动谋划产业链的重大项目招引,争取国家、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在主管领域探索有利于招商及项目发展的改革措施,争创各类先行示范区;研究各产业规划,出台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支持政策;做好对存量企业的增资扩产及安商稳商工作,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具体分工:市发展改革局谋划并招引新兴产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联推动制造业、民营投资项目招引;市科技局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科创项目招引;市国资委及地方国有企业推动国有投资项目招引和重大项目的股权投资;市委统战部、市委台港澳办推动港澳台商以及华人华侨投资项目招引;市商务局推动商贸流通、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项目招引;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投资项目招引;市农业农村局推动现代科技农业项目招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推动房地产、建筑业相关企业招引;市政府办公室推动金融业项目招引;其它产业链牵头单位分别负责推动本行业产业链项目招引。(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充分发挥区域招商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立足本地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开展区域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带头谋划、带头洽谈、带头服务项目;建立本县(市、区)招引决策、评价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对重大项目招引做好综合测算、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根据项目开展科学研判或尽职调查,坚持科学决策,强化合规管理;对招引项目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落地时限、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实际贡献、创造就业等综合效益评价及企业履约情况评价;参照市招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区域招商引资工作体系,选优配齐专业强、敢冲锋、善谈判、拼劲足的常态化招商作战队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 各市属国企: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定位和招商方向,进一步健全资本招商运作模式,广泛参与全市重大项目招商。促进政府招商所需与国企投资所能充分融合,形成政企联动的招投合作矩阵。(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属国企)

  (三)聚焦配优驻点招商队伍,强化驻点招商。统筹共享全市招商资源,紧盯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以广州、苏州、北京、深圳、重庆等地为中心设立驻点招商联络处,大力拓展招商渠道,与驻地有关行业商(协)会、财经媒体、基金、券商、投行、投资咨询机构、投资促进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建立联系,确保至少5支招商队伍常态化在外开展驻点招商。搭建驻点招商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信息化督导驻点招商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点招商,在经济发展“第一线”考察锻炼干部。〔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引进市场化招商力量。依托重点央企、链主企业、头部投资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国内外商协会、会计师事务所、驻外使领馆、知名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等招商合作伙伴,多渠道、多领域、多方位开拓招商工作。建强配优国内招商站点,发掘项目投资信息,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市场化招商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强化招商统筹,凝聚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合力

  (五)统筹招商流程管理。围绕“招前—招中—招后”全流程,提高招商统筹运作效率。前期研究产业审视、选准赛道。市投资促进局精准定位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建立招商重大项目信息收集研判机制,招商引资团队联合各招商主体主动出击、精准招商,负责或指导签约主体项目洽谈,依法依规签订协议文本。中期市企业筹建团队会同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市各要素保障部门及项目落地区,为项目提供落地方案,紧密推进项目注册、供地、审批、通关、筹建等服务保障。后期项目投产运营后,由企业服务团队和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县(市、区)做好各类服务和协调工作。〔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业主管部门、市要素保障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六)统筹规范招商秩序。根据重点产业功能区和各县(市、区)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发挥各县(市、区)比较优势引进项目。建立实施全市招商项目备案制,市级各招商主体招商项目均需报由市招商引资团队统筹。原则上市级统筹的项目线索向主导产业、资源禀赋、落地条件、要素环境等综合条件匹配的区域倾斜。建立实施全市招商项目“首谈制”,县(市、区)洽谈超过一定期限及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由市投资促进局统筹流转到有条件承接的县(市、区)。鼓励各县(市、区)探索实施区域联动招商新模式,实现区域利益共享。严守招引红线,大力推进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引,强化依法依规对招引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行为的监督。〔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有关单位〕。

  (七)统筹招商政策协同。研究出台科学合规的全市招商引资核心政策,放大招商政策的集成效应。市投资促进局参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招商及产业促进政策的制订,形成市县招商政策合力。强化大局意识,严禁通过“政策比价”相互争抢意向落户我市的招商项目。不得违规实施财政和税费优惠、用地优惠,不得突破资源环境制度和政策规定,不得违规举债招引。〔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八)完善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制订“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团队联动工作指引,建立“项目招引、在建、营运”的闭环服务机制。针对重大招商项目,动态组建“市投资促进局+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国企”联动的产业临时团队,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灵活高效的“一杆到底”工作模式,提高招商落地率。〔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行业主管部门、市属国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创新招商模式,提升优质产业项目的引进成效

  (九)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重点打造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联合链主企业绘制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环节招商图谱,增强靶向招商精准性。扫描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民营100强企业、央企、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头部企业投资意向,建立靶向招商清单和招商项目库,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强化科技创新领域招商。加大力度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强化以智引商。落实国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各类政策,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阳江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

  (十一)实施资本协同型招商。研究设立市、县(市、区)产投创投母基金、市区联动的市级投促基金,聚焦前沿科技、未来产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实施以投促引招商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耐心资本”的信贷支持,助推各类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二)开拓优势资源招商。推行“资源+应用场景”的招商模式,充分发挥阳江绿色能源、蓝色资源等要素资源优势,瞄准双碳、海洋、空域等新质生产力,开展绿色制造、蓝色海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招商。(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局)

  (十三)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充分落实省、市利用外资奖励政策,严格兑现向外商投资者依法依规作出的政策承诺,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利用外资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

  (十四)贴身开展存量招商。践行“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理念,常态化对接服务存量企业,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比照同等规模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支持。深入挖掘存量企业的上下游产业资源,做到“服务好一个,引进来一批”。〔责任单位: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突显招商优势,打造招商引资活动平台

  (十五)打造招商空间平台载体。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建立全市可供招商土地清单并动态更新。加大重点园区土地出让,鼓励快批快建,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通过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工业厂房体系保障、工业园区提质升档等举措,新建一批“工业综合体”、专用型厂房、产业保障房,全面提升招商、产业与空间载体资源适配有效性,打造节约、集聚、高效的招商空间平台载体。实行污染物总量指标市域内平衡,统筹市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替代指标,支持依法依规通过汰劣上优、能耗等量减量替代等方式腾出用能空间,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保障人力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确保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市各要素保障部门紧扣招商场景,统筹保障用地尤其是“净地”、产业载体空间、人才、资金、人力资源、能源、医疗、教育、住房、生态环境等要素资源,确保项目引进全流程畅顺运转,合力推动招商项目高效落地。(责任单位:市要素保障单位)

  (十六)提升“产业版”营商环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提升招引水平。提高惠企政策的精准度和操作性,强化政策兑现,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加强重大招商项目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服务保障,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按规定予以支持。按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不得限制企业自主经营,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在本地注册或进行产业配套。〔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要素保障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五、加强队伍建设,迸发招商铁军的激情活力

  (十七)以专业化建强招商队伍。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投资促进人员配备。市、县(市、区)两级组织部门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一线岗位锻炼。定期开展全市招商干部专项培训,培养一支既懂产业又熟政策更善招商的专业招商队伍。选聘一批具有广泛客商项目资源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商会、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作为招商合作伙伴。〔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八)以奖励机制激发招商活力。坚持“以项目论英雄”鲜明导向,对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鼓励探索对投资发展机构和团队的非公务员、非事业编制岗位实行更加有效灵活的用人机制、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