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现公布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办公室)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六部分组成,内容涵盖市政府办公室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阳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www.yangjiang.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联系(地址:阳江市东风二路60号,邮编:529500,电话:0662-2266202)。
一、概述
2012年,市政府办公室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在做好自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切实担负起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通过进一步规范内容、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强化监督,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动《条例》在我市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实施。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丘志勇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健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乐荣,市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冯铝为副组长的全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均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对本县(市、区)和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组建了一支覆盖各县(市、区)、各部门的政务公开联络人队伍。
(二)搞好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导。规范县、镇、村政务公开内容,完善相关制度,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我市基层政府的落实。省府办公厅于2012年9月上旬组织调研组赴全省各地专题调研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阳西县开展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情况被省调研组充分肯定,并形成书面材料在省府办公厅主办的政务公开工作简报上刊发。
(三)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代办点建设。把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在管理上引进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并联审批上实行“双减半”,在监督管理上实行全程视频监控,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市各镇的便民代办中心和村便民代办点,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便民代办网络,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四)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政府网站群建设。围绕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网上互动,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体系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建设。开通了一个集“党务、政务、厂务、村务”为一体的“四公开” 信息平台,“四公开”信息平台将市直108个单位、6个县(市、区)直507个单位、47个镇(街道)以及709个村(渔)委会,全部纳入平台的实施范围,实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群众团体、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村(居)委会公开的全覆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四类公开、四级联动”的公开模式。“四公开”信息平台通过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电话语音服务台、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台等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实现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信息,群众可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政务信息视频点播系统、114语音查询服务、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查询,满足不同人群的查询需要,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市档案局和图书馆设立文件阅览室,配置专门工作人员和相关设备。市档案局还设置了“开放档案”专栏,采用开放目录电子版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社会公众可通过阳江市档案党史方志信息网在网上查阅。
(五)深化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意见》(粤府办〔2009〕4号)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作为推行办事公开的重点,加强工作指导,要求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全面清理服务事项,编制公开指南和目录,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方便群众知情办事,及时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办事信息公开申请。
(六)开展了培训和监督检查。全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和政务公开监督评议办公室。政务公开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政务公开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分管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政务公开监督评议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主要负责监督评议和检查落实工作,由监察局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和和政务公开监督评议办公室互相配合,集中组织了多次全市政务公开联络人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条例》的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议,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动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凡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全面、主动公开。重点抓好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事关民生福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招标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信息公开改革,让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效益。
主动公开途径主要是:一是通过广东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四公开”信息平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这三个系统信息平台2012年共发布政府信息10万多条。二是通过政府公报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我市从2011年开始办《阳江市人民政府公报》,每两月出版一期,2012年办了六期,发布政府信息200多条。三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12年《阳江日报》、阳江电视台等市内主要媒体共播发由各级政府办公室提供的政府新闻信息近320多条。媒体刊登、播发政府新闻信息包括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领导同志公务活动等事项。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
2012年,市政府办公室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宗,已依法答复。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市政府办公室设立了咨询电话,2012年接受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咨询400人次,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市县相关工作机构电话号码、获取政府信息渠道、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等内容。
四、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没有收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费用。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没有与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有关的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对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完善;队伍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存在问题,我科将着力抓好如下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阳江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社会评议办法、责任追究办法以及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制作、收集、审核、发布、存档、统计报送等政府信息发布程序和关键环节,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制度,强化工作考核,落实有关奖惩,推动工作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指导。2013年,省政府将对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结果向全省通报。我市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信息公开,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快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热点内容公开步伐,突出抓好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事关民生福祉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高政府信息的社会效益。二是大力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对本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依据进行及时更新,并依法公开行使执法职权产生的政府信息。三是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积极推进教育、医疗、计生、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增强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继续搞好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各县(市、区),各村委会、居委会,各镇、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确保公开条例在我市基层得到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素质。我市已组建一支覆盖各县(市、区)、各单位的政务公开联络人队伍,但其素质与上级政府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市将加大力度对我市政务公开联络人和各县(市、区)、各部门分管领导的培训,提高领导对政府信息工作的认识,提升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素质。